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卫恭王朱瞻埏,大明王朝首席祭祀官,他的结局如何

卫恭王朱瞻埏,大明王朝首席祭祀官,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374 更新时间:2024/1/18 23:01:59

卫恭王朱瞻埏是什么结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朱瞻埏,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生母郭贵妃。仁宗一共10个儿子、7个女儿,从出生时间来看,朱瞻埏是货真价实的幺儿。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瞻埏的祖父朱棣在最后一次北征途中驾崩,皇太子朱高炽于八月十五日登基,十月十一日九岁的朱瞻埏被封为卫王,封国在河南怀庆府(府治在河内县,即今河南省沁阳市)。

朱瞻埏的生母郭贵妃,是开国元勋武定侯郭英的孙女,出身十分尊贵。郭英作为洪武朝为数不多能看到朱元璋驾崩的功臣,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他的儿子郭镇娶了老朱第十二女永嘉公主,两个女儿一个嫁给老朱第十五子辽王朱植,一个嫁给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可以称得上是十足的人生赢家。

但是郭家由于在靖难战争中站队建文帝一边,战后受到了朱棣的忌恨和清算。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67岁的郭英去世。朱棣虽然追封其为营国公,谥威襄,但是武定侯的爵位却就此中断,无人袭封。

为了翻身,郭家将族内最出色的女子嫁给皇太子朱高炽为妾,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现当年的辉煌。郭氏确实很有本事,朱高炽后面的三个儿子都是她生的,说明后期在太子宫中已然是独宠的地位。就在儿子封王之前,郭氏先被册为贵妃。随即郭贵妃的兄长郭玹,从青州中护卫指挥佥事的任上升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然后袭封武定侯,圆了郭家人二十年的梦。

甲寅,升青州中护卫指挥佥事郭玹为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玹,故武定侯追封营国公英之孙,贵妃兄也。—《明仁宗实录卷六》壬申朔,命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郭玹袭封武定侯。—《明仁宗实录卷七》

仁宗对卫王这位幼子也很疼爱,据郭贵妃家书透露,朱瞻埏患病之时,仁宗还曾亲自为其祈福。对于卫王府的长史官,朱高炽同样很重视。左长史金寔,是参与修纂《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的大儒,更是当年皇太子的春宫旧班底。右长史杨黻,因在朱高炽继位后直言上疏,受到皇帝本人的好评。

二位长史也没有辜负仁宗的委托,在卫王身边“日以诗书进,说事开益,皆由于正”。正是由于有金寔、杨黻这样的王府官员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明史》才会对卫王有“孝谨好学,以贤闻”的评价。

可惜这样儿子孝顺,双亲疼爱的幸福生活,只维持了短短十个月就宣告结束。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朱高炽在钦安殿驾崩,皇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回北京继位。按照明初的惯例,先帝的后宫妃子要殉葬。但实际上本次只有五人殉葬,以郭贵妃的家世以及子嗣,按理不应该在这份名单之中。两百年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举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沈德符在其所著《万历野获编》中阐明了自己的怀疑对象:仁宗皇后张氏。

然前是登极所封贵妃郭氏、贤妃李氏、惠妃赵氏、淑妃王氏、昭容王氏,仅郭贵妃、王淑妃在所殉中,何也?况贵妃所出,有滕怀王、梁庄王、卫恭王三朱邸,在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又上未崩前之两月,曾封张氏为敬妃,为荣国忠显王之孙,今太师英国公辅之女,册文中赞美甚备,亦不从殉,盖以乃祖父勋旧特恩也。是时六宫止以贵妃为极贵,下中宫一等。《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

七月初二日,朱瞻基为朱高炽上尊谥曰: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谥皇庶母贵妃郭氏曰恭肃。也许是对郭贵妃的死因心知肚明,朱瞻基对这个自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朱瞻埏特别照顾,《明史》称“宣宗抚爱之”。

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八月,朱瞻埏5位兄长:郑王朱瞻埈、襄王朱瞻墡、荆王朱瞻堈、淮王朱瞻墺和梁王朱瞻垍分别之国。留在京中的只剩下25岁的越王朱瞻墉和14岁的卫王朱瞻埏。越王不去就藩,我们之前分析过,是有皇位备胎的因素在里面。至于卫王,则因为年纪小和身子弱。

但是年纪小,不代表可以啥活都不干。虽然朱瞻基不会让弟弟们插手军政事宜,但作为皇帝替身出席各类礼仪活动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卫王之前,负责祭祀陵寝的郑王朱瞻埈。现在郑王既然已经之国,越王又轻易不能出动,这个重任只有交到朱瞻埏的身上。其实卫王名字中的这个“埏”字,音[ yán ],本身就有墓道的意思。

当时大明朝自朱元璋开国到朱高炽驾崩,前后共有四任皇帝和一位追封皇帝。但是其中建文皇帝朱允炆因为丢了江山,虽然朱棣假惺惺将他葬以天子礼,却既没有谥号,又没有庙号,相当于褫夺了其皇帝身份。至于朱允炆的老爹朱标,儿子在位的时候追尊他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儿子自己都下台了,他这皇帝身份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因此朱瞻基登基后,大明实际上只有三座帝陵,其中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太宗朱棣的长陵和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在北京。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王朝在开创之初,其各项礼仪都处于草创之中,随着岁月的推移才逐步完善。而明初由于有靖难战争和迁都北京,显得尤为复杂。建文时代是如何祭祀孝陵的,史书失载。

朱棣篡位之后,史书记载他曾经在永乐元年和永乐二年太祖忌日当天,亲率百官亲赴孝陵致祭。但此后直到他正式迁居北京之前,孝陵祭祀何人主持?不清楚。

丙戌,太祖高皇帝忌日。是日早,上率诸王奉先殿祭毕,仍率百官躬诣孝陵致祭。公、侯、驸马、伯、文武四品以上及近侍官于殿前行礼,五品以下官于门外行礼。—《明太宗实录卷二十上》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一月九日冬至节,当时还是皇太孙的朱瞻基赴孝陵祭祀行礼。十二天后,朱瞻基追随其父朱高炽的脚步,由南京程前往北京。此后十多年里孝陵的祭祀事宜,交给了朱棣第五女常宁公主的驸马沐昕。

那么生于南京,长于北京的卫王有没有去过孝陵呢?也是有的。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二月九日,卫王朱瞻埏奉旨赶赴南京,准备在三月十一日清明节的时候祭祀孝陵。

戊戌,以三月清明节,遣卫王瞻埏往南京祭孝陵。—《明英宗实录卷十四》

朱瞻埏的兄长宣宗朱瞻基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驾崩,继位的皇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虽然宣宗只在宣德十年活了三天,但朱祁镇也只能等到第二年才正式改元正统。故而正统元年卫王的孝陵之行,应该是去向曾祖父通报新帝改元的消息。朱瞻埏这趟差事办的不错,回来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丁卯,赐卫府长史等官旗校人等四百六十一人钞有差。以卫王往祭孝陵还,有随侍之劳也。—《明英宗实录卷十七》

自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开始,每年的正月初一正旦节、七月十五中元节、九月三十下元节,以及冬至节、清明节、万寿圣节之前,如无特殊情况,卫王朱瞻埏都会奉命谒告太宗长陵和仁宗献陵。

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九月,宣宗朱瞻基外出打猎。当时已经接近孟冬(又称小阳春,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届时皇帝应该要前往太庙祭祀。担心自己赶不回来的宣宗派人告诉卫王,让他代替自己行礼。

戊子,遣官赍书谕卫王瞻埏曰:“孟冬享太庙。至期,王代行礼,其敬慎之。” 别敕行在礼部及太常寺文武群臣陪祀如仪。仍命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于下元节祭长陵、献陵。—《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二》

从这里看出,当时宣宗的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因为这次外出打猎,一去就是一个月。但是到了当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的时候,宣宗突然“不豫”。此后群臣在二十四日、二十六日、二十九日,连续到左顺门问安,但宣宗病情始终未能好转,连“岁暮”去太庙祭祀行礼都无法前去,只能再次让卫王代替。

壬申,立春,免贺礼。文武群臣诣左顺门问安。岁暮享太庙,遣卫王瞻埏行礼。—《明宣宗实录卷一百十五》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一日正旦节,身体急剧恶化的宣宗下旨“免正旦贺礼”,只是让百官到文华殿朝见皇太子朱祁镇。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驾崩,上尊谥曰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陵曰景陵。

由于新天子朱祁镇年纪太小,南郊大祀天地以及祭太社太稷这些艰巨而复杂的礼仪活动,朝廷一律交给卫王朱瞻埏代行。此后迎宣宗章皇帝神主祔享太庙,建长陵神功圣德碑,宣宗章皇帝小祥、大祥、禫祭,都由卫王代为行礼。

所谓的“小祥”指周年祭,“大祥”指两周年祭,“禫祭”指除丧服之祭(一般在大祥后六十日)。禫祭之后,宣宗的丧礼才算正式告一段落,卫王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婚礼。

英年早逝

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七月初六日,皇帝侄子朱祁镇任命成国公朱勇为正使,吏部尚书郭琎为副使,持节册封东城兵马指挥杨顺之女为卫王妃。这两人一个是世袭公爵,一个是六部尚书之首,可见朝廷对于卫王婚事的重视。

可惜不知是不是祭祀活动进行的太多沾染了阴气,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十月二十九日,年仅23岁的卫王朱瞻埏去世。对于卫王的去世,《实录》也罕见地给出了较长的篇幅予以介绍;

己卯,卫王瞻埏薨。王,仁宗皇帝第十子,母肃恭贵妃郭氏。永乐十四年生,册封为卫王,留居京邸。为人孝谨,雅好学问,宗室中号称贤王。正统初祀礼皆王代行。至是薨,年二十三。上甚哀念,为辍视朝三日。遣官祭葬,谥曰恭。—《明英宗实录卷四十七》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确定自己没有怀上遗腹子后,卫恭王妃杨氏自经殉葬。朱祁镇为其赐谥曰贞烈,并与朱瞻埏合葬。卫恭王的墓地,据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所载,位于顺天府豹里山。豹里山在何处,笔者没有查到。按理明初在北京的亲王去世,都会安葬于金山,即今北京市石景山区边府山一带。

按《明实录》的记载,卫恭王的坟园由工部尚书吴中奉旨督造。完工之后,英宗又命行在锦衣卫拨军十户,守卫恭王茔园。

结语:作为仁宗最小的儿子,又在“宗室中号称贤王”,卫恭王的英年早逝,确实令人惋惜。而卫王妃的自经,又向我们揭示了明初殉葬的残酷。因为无子,不但王国要除封,王妃还要殉葬。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军队劫掠北京,卫恭王的坟园和他几位兄长一样都惨遭洗劫。

癸卯,滕怀王、卫恭王、蕲献王、越靖王诸坟为达贼所犯,其供器俱被掠去。有司以闻,命太常寺往视补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五·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

好在只要明朝存在,朱瞻埏虽然没有子嗣,倒也不用担心祭祀问题,卫恭王坟园自有司香奉御。朱瞻埏生前将朝廷赐给他的顺义县地二十三顷,施给了当地的大慈恩寺。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朱祁镇之孙岐王朱祐棆去世,由于其无子,因此被运回京城安葬,坟园恰好就在大慈恩寺界内。卫恭王坟园司香奉御曹德请朝廷指示如何分配香火,最终的决议是一分为三,二王、大慈恩寺各享一份。

己未,户部议分为三,其二以奉二王香火,一仍留本寺,从之。—《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

亲王没有儿子,后事就是如此落寞,连香火都要和侄曾孙分享。难怪亲王们在失去政治权力之后,铆足了劲头生儿子,原因就在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耿弇与东汉武帝刘秀是如何相遇的?耿弇为刘秀做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耿弇,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最近网友以打工人一词调侃自己即使不想工作也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其实不仅是当下的你我是打工人,历朝各代跟着自己选中的领导者一起打天下的将领谋臣们何尝不是打工人呢?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一位打工人就比较厉害了,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他排行第四,战无不

  • 审食其:吕雉的头号知己,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在临终之前,吕后曾经问他,萧何死后谁可以接替相国,刘邦回答道:“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又有谁能接替相国,刘邦回答道:“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刚直迂腐,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从以上《史记》高祖

  • 揭秘:萧何是怎么堪破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元年之前,韩信确实没有打过什么仗,也没有什么捂都捂不住的军事才能显现出来。但在投入到刘邦阵营之后,韩信却一再受到了刘邦的一帮老班底的举荐,先是夏侯婴,而后是萧何。萧何表现得更为奇葩,怒骂刘邦错失了韩信这样的“奇才”的同时,亲自出马追回了已经逃离刘邦阵营的韩信,并恳请刘邦委任韩信为统帅全部汉军的大

  • 清朝最心理变态的皇子,允礽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近来以清朝宫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持续热播,即使平日不读史料的观众也大概知道康熙二废皇太子的故事,为何一朝贤君两立两废太子?太子为何行径如此暴戾乖张?是康熙教育的失败还是太子允礽自身的问题?皇太子的心理变态康熙帝虽然做出废黜皇太子的决定,但对允礽仍旧怀有鞠育之情,因而深深地陷入矛盾、痛苦之中,思想产生一

  • 诸葛亮千方百计要除掉的一个人,也是三国死得最冤的战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先有坐视关羽兵败被杀,却拒绝前往救援,后又孟达投降魏国,有失察之责,就凭这两点,刘封被赐死,似乎不冤,然而真相恐怕并非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也有观点称,刘封亦曾有降魏之意,只是犹豫未决罢了,证据就是刘封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恨不用孟子度(孟达字)之言”,因为孟达此前曾写信劝他

  • 闻鸡起舞的民族英雄祖逖,耗时8年北伐,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祖逖率一百人渡江北上誓收复山河,耗时8年终壮志难酬,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西晋灭亡,南迁建立东晋政权,留下的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建立。而他们却还处于游牧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化阶段,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中原,他们还是以破坏为主长江以北繁华的中原之地,遭受到了巨大的打

  • 李世民杀死隐太子后,太子妃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建成太子妃的情况长期史无明载。根据近几年发现的太子妃墓志,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后还活了整整50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2012年,西安破获一起倒卖文物的犯罪团伙,追回了一批唐代墓志,包括李建成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可以想象,有更多的包含珍贵史料的墓志等文物被犯罪团伙贩卖

  •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为何还仍命他为辅政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

  • 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在夺权成功后,对周世宗柴荣的四个儿子十分“优待”,优待的结果是,两个莫名失踪,一个莫名夭折,被迫禅位的周恭帝柴宗训,也就活到二十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在后周的朝堂上,人声鼎沸,吵成一团,原来有传闻说契丹将联合北汉南下攻打后周,此时正值周世宗柴荣驾崩不久,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也是继位不足半

  • 五皇子永琪那么受宠,生母愉妃为何只是个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乾隆的五阿哥永琪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还珠格格》里敢爱敢恨的小燕子老公,也是《如懿传》和《延禧攻略》里愉妃的儿子。说到他的母亲愉妃,不论是《如懿传》里的姐妹情深还是《延禧攻略》里的胆小懦弱被人操纵,这个女人在后宫里总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那么,愉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为什么只得了一个妃位?愉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