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东吴后主孙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东吴后主孙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67 更新时间:2024/1/22 20:34:35

东吴后主孙皓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在传统的观点中,孙皓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君,而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孙皓是受到了《三国志》的抹黑。作为一个晋臣,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肯定是要站在西晋的立场上,对孙皓的记载会有一些主观色彩。但是如果因此大搞历史虚无主义,彻底否定《三国志》的记载,那么所有的历史也都不用去了解了。毕竟史书都是人写的,人总是有主观色彩的。那么孙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君主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历史人物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对孙皓的争议之处

现在有一种趋势,喜欢给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翻案。三国时期也不例外。主流观点中诸葛亮千古名相,现在翻成穷兵黩武;刘禅昏弱无能,现在翻成成熟的政治家,以及具有生存智慧;孙皓残暴不仁,现在翻成被《三国志》黑化。而历史人物往往是多面性的,非脸谱化的,总有与传统观点相悖的一面。所以这些翻案大多也有史可依,就比如说孙皓。

历史上的孙皓可以说是非常的残暴,首先孙皓并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东吴第三任皇帝孙休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濮阳兴,但是濮阳兴为求长君,与张布一起拥立孙皓为帝。濮阳兴和张布虽然没什么名气,却都是孙休时期的权臣。结果孙皓即位不久后就杀死这两个拥立自己的功臣。

除此之外,孙皓还喜欢用酷刑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孙皓常常与群臣宴会,但这并不是单纯的交流感情,而是笼罩着恐怖的阴云。孙皓特意设置了十个黄门郎,专门负责侦查群臣的失态之举,"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辄以为罪。"后宫佳丽中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杀死扔进水里流出去。孙皓还特别厌恶别人与自己对视,如果有"横睛逆视"的情况,就会使用凿眼的酷刑。左丞相陆凯以孙皓个人的安危出发,才获取直视孙皓的资格。

这些是出自《三国志》的记载,而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有补充了另外一段资料。比如东吴灭亡之后,西晋侍中庾峻问东吴侍中李仁关于孙皓剥人皮、刖人足的问题,李仁回答这只是对犯罪者的正常的刑罚;庾峻又问孙皓对直视自己的人挖眼一事,李仁回答压根没有这件事,而且礼法当中臣子本来也不应该直视君主。

总而言之,李仁的观点就是孙皓作为阶下囚,西晋的敌人,那么天下所有的恶行就全都归到他的身上。这也是为孙皓翻案的重要证据。至于杀濮阳兴和张布,也可以视为清除潜在的敌人。毕竟从二人的举动来看,他么是毫无忠诚度可言的,之后也对孙皓表示出不满的态度。

孙皓的功与过

孙皓的成就:稳定局势、收复交州

抛开个人道德不论,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一个政权的统治者,小编更愿意用功和过来评价孙皓。首先说说孙皓做出的贡献。与刘禅相似,孙皓在即位的时候,也是风雨飘摇的环境。要不然濮阳兴和张布也不会无视孙休的遗命,一定要选择孙皓这个年长的君主。当时东吴的重要盟友蜀汉刚刚被曹魏(当时司马氏还没篡魏)消灭,荆州、交州都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叛乱,尤其是交州,南部地区几乎完全失控。

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境地,孙皓在即位初期,发布善政、体恤臣民、放开官仓接济贫民,又放出宫中宫女分配给光棍,宫苑中珍禽走兽全部释放出去,完全是一个明君的形象。另外孙皓也不是一个愣头青,他积极回应北方的拉拢,维持表面的和平。通过这些举措,至少在即位初期,孙皓稳定住了东吴的形势。

孙皓还有一个军事上的成就,就是收复交州。交州的叛乱始于孙休时期,虽然对东吴政治中心的威胁有限,但多多少少还是牵制了东吴的精力。整个交州的叛乱持续了八年之久,交州叛军接受西晋的支持,长期与东吴对抗。在东吴建衡三年(即公元271年),东吴将领陶璜等人终于成功镇压叛军,将西晋名义上控制的交州重新归入东吴的版图。这算是孙皓统治时期最大的功绩。

孙皓的过失:耗费民力、失去人心

与孙皓的成就相比,孙皓的过失更加深入人心。还是忽略道德层面,仅从利益出发,孙皓有两个明显的过失——耗费民力、失去人心。首先是耗费民力。在即位初期的孙皓确实是一种明君的形象,不过后来就变得奢靡起来。比如听信岑昬大兴土木,修建宫室,这一点曹叡也一样,也被记载到《三国志》中。仅从这一点上,陈寿对曹叡、孙皓是一视同仁的。

孙皓在即位初期将宫女放出去,但并不代表不补充。按史料记载,孙皓的后宫佳丽足有数千人之多。而且孙皓玩得还特别花,他令宫中工人制作华燧、步摇等金制首饰,令宫女佩戴后进行相扑为乐,早上刚制作好晚上就毁掉,然后再领工人重新制作。工人从中中饱私囊,久而久之府库空虚。

除了作乐以外,因为政治原因的消耗也很大。比如孙皓听说望气者的"武昌有王气"之类的话就迁都武昌,不仅要重新修建宫室(孙权的武昌宫已经拆毁了),还需要扬州军民逆流而上输送物资,消耗极大;再比如孙皓因听信谶语就大举发兵北伐,甚至带上自己的三千佳丽,让士兵困苦不堪,结果半途而废。

奢靡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人心的流失。从孙皓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无疑是一个暴君。小编不独指濮阳兴、张布之死,冤死于孙皓之手的东吴人物比比皆是。有些是处于政治原因,比如万彧、留平、朱太后、孙奋、孙奉以及孙休长子、次子等人,但是还有一些人被杀就是极为荒唐的情况。比如孙皓爱妾派人劫掠百姓,被孙皓宠臣陈声绳之以法,孙皓不但不责备爱妾,反而用烧红的锯子杀死陈声震慑百官。正因为孙皓的残暴之举,导致东吴人心惶惶,因畏惧征召投敌的人物也非常多。最典型的大概是西陵督步阐的叛变,才引发了陆抗与羊祜的"西陵之战"。

孙皓作为亡国之君,他受到作为晋臣的陈寿的春秋笔法以及后世的批评,这种想法自然是合理的。然而正如小编在段首所说的那样,因为这样一个猜测性质的原因而否定《三国志》的描述,也实在是因噎废食。

现有的包括裴松之引注内容的《三国志》中,记载亡国之君可不仅只有孙皓,刘禅包括曹芳、曹髦、曹奂这三个傀儡皇帝都可以说是亡国之君,但这些人都没有如孙皓一样的恶劣行径,刘禅甚至还得到一个"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的评价。至于李仁的应对,也是很常见的旧臣对旧主的回护。李密评价刘禅为齐桓公,大概也没有多少人真的认为刘禅的成就可以和齐桓公并列。

孙皓作为东吴的统治者,他在早期确实稳定了东吴的局面,除掉张布、濮阳兴加强控制,但他的过失远远超过他的成就。因为孙皓的暴政导致东吴人心流失,国库空虚,外镇遇征召则纷纷投敌;军队遇强敌则一哄而散。孙皓的罪行清晰、详细记载在史料上,也导致东吴的衰弱。所以小编认为为孙皓翻案是不合理且不恰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卫恭王朱瞻埏,大明王朝首席祭祀官,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卫恭王朱瞻埏是什么结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朱瞻埏,生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明仁宗朱高炽第十子,生母郭贵妃。仁宗一共10个儿子、7个女儿,从出生时间来看,朱瞻埏是货真价实的幺儿。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瞻埏的祖父朱棣在最后

  • 耿弇与东汉武帝刘秀是如何相遇的?耿弇为刘秀做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耿弇,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最近网友以打工人一词调侃自己即使不想工作也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完成工作。其实不仅是当下的你我是打工人,历朝各代跟着自己选中的领导者一起打天下的将领谋臣们何尝不是打工人呢?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一位打工人就比较厉害了,在云台二十八将当中他排行第四,战无不

  • 审食其:吕雉的头号知己,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在临终之前,吕后曾经问他,萧何死后谁可以接替相国,刘邦回答道:“曹参可以。”吕后又问曹参之后又有谁能接替相国,刘邦回答道:“王陵可以,不过他略显刚直迂腐,陈平可以帮助他,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安定刘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让他担任太尉。”从以上《史记》高祖

  • 揭秘:萧何是怎么堪破韩信身负惊天奇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元年之前,韩信确实没有打过什么仗,也没有什么捂都捂不住的军事才能显现出来。但在投入到刘邦阵营之后,韩信却一再受到了刘邦的一帮老班底的举荐,先是夏侯婴,而后是萧何。萧何表现得更为奇葩,怒骂刘邦错失了韩信这样的“奇才”的同时,亲自出马追回了已经逃离刘邦阵营的韩信,并恳请刘邦委任韩信为统帅全部汉军的大

  • 清朝最心理变态的皇子,允礽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近来以清朝宫廷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持续热播,即使平日不读史料的观众也大概知道康熙二废皇太子的故事,为何一朝贤君两立两废太子?太子为何行径如此暴戾乖张?是康熙教育的失败还是太子允礽自身的问题?皇太子的心理变态康熙帝虽然做出废黜皇太子的决定,但对允礽仍旧怀有鞠育之情,因而深深地陷入矛盾、痛苦之中,思想产生一

  • 诸葛亮千方百计要除掉的一个人,也是三国死得最冤的战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先有坐视关羽兵败被杀,却拒绝前往救援,后又孟达投降魏国,有失察之责,就凭这两点,刘封被赐死,似乎不冤,然而真相恐怕并非如此。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也有观点称,刘封亦曾有降魏之意,只是犹豫未决罢了,证据就是刘封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恨不用孟子度(孟达字)之言”,因为孟达此前曾写信劝他

  • 闻鸡起舞的民族英雄祖逖,耗时8年北伐,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祖逖率一百人渡江北上誓收复山河,耗时8年终壮志难酬,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西晋灭亡,南迁建立东晋政权,留下的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建立。而他们却还处于游牧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化阶段,对于以农耕为主的中原,他们还是以破坏为主长江以北繁华的中原之地,遭受到了巨大的打

  • 李世民杀死隐太子后,太子妃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建成太子妃的情况长期史无明载。根据近几年发现的太子妃墓志,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在玄武门之后还活了整整50年。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2012年,西安破获一起倒卖文物的犯罪团伙,追回了一批唐代墓志,包括李建成太子妃郑观音的墓志。可以想象,有更多的包含珍贵史料的墓志等文物被犯罪团伙贩卖

  • 曹叡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为何还仍命他为辅政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

  • 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的儿子们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在夺权成功后,对周世宗柴荣的四个儿子十分“优待”,优待的结果是,两个莫名失踪,一个莫名夭折,被迫禅位的周恭帝柴宗训,也就活到二十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在后周的朝堂上,人声鼎沸,吵成一团,原来有传闻说契丹将联合北汉南下攻打后周,此时正值周世宗柴荣驾崩不久,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也是继位不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