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三国曹操缘何对文人既笼络又打压?

揭秘三国曹操缘何对文人既笼络又打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3/12/4 10:58:30

东汉末年的文士祢衡,是一个狂傲之人,虽然有几分才学,但性格极端,平素最喜好讽刺别人,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其中就包括素来以“爱才任贤”著称的曹操。曹操善笼络人心的手段早已闻名,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多数都是在他“甜言蜜语的交心”中笼络而来,祢衡却不是,后者完全是由孔融的推荐,才走到了曹操的面前。

网络配图

时值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各地,孔融给曹操出了主意,欲与袁绍争锋,必须要扫除南方的障碍,也就是刘表张绣孙策,手段则是招安。曹操本想让孔融去办招安的事情,但孔融推荐了他的朋友祢衡。曹操素来爱才,也知道祢衡有些能耐,于是召见了祢衡。谁知道祢衡一见曹操,遂将曹操和其手下的能臣将相批评一通。

曹操一向对天下人摆出爱才的面孔,自然不能因为恼怒祢衡而杀了他,为自己招来恶名声,于是就用了一招“借刀杀人”法,将祢衡送到刘表那里。据说后来祢衡因为刁嘴惹火,先后得罪刘表和江夏的黄祖,最终被黄祖一刀劈成了两半。

祢衡的死虽不是曹操所为,但却与曹操大有关系。而像是祢衡这类多少有些狂病的文人到了曹操身边,几乎没有一个是好下场。例如杨修就是典型的一例,曹操明知道此人聪明异常,对自己来说大有用处,但是因为杨修常常自作聪明,又搅和到曹丕、曹植之争当中,最终被曹操除去。再如像孔融这类比较耿直的人,在曹操面前直言敢谏,曹操虽然欢喜,但也因与自己的利益有冲突,不得不除掉孔融。

网络配图

爱才若斯的曹操,为什么要杀掉这些他千辛万苦笼络过来的文人呢?一直以来,曹操都会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不管对方对他如何,他都不遗余力地讨好对方,将之尽可能纳入自己的羽翼之下,这是曹操的用人机制。例如陈琳曾写了一篇文章将曹操骂得狗血淋头,甚至牵涉到了曹操的祖宗,可是曹操依然因为爱怜其才情,重用于他,还时常与陈琳进行文学交流。

这样的曹操,并不像是屠杀文人的基徒。然我们要看到,曹操所杀之人,其实不是政见上与曹操相左,动摇了曹操控制刘氏的基础,便是参与到了曹操的家业斗争当中。

比如崔琰,此人阳奉阴违,表面上在曹操手底下做事,但却有反意,对曹操甚为不满,不但低毁曹操,还结党说曹操有颠覆汉室的野心。

曹操之心如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崔琰却不知好歹将此事挑了起来,触了曹操的逆鳞,曹操如何能饶他。所以说,崔琰之死“死有余辜”。

网络配图

本身作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曹操深知“唯才是举”,重用知识分子是非常重要的,况且他喜好文学,也是文化上的名人,对文人的喜爱更是发自内心的。但作为一个野心十足的统治者,曹操要实现“以曹代刘”的计划,就必须要以“铁血政策”对待那些违背他意志、且不识时务的文人。这就叫杀一儆百,以正视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一个女子郁郁而终的三国痴情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爱玲的人生三大恨事,金庸笔下因爱生恨的女子,三个叛逆的女性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侄子,在书中不是很出名,但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也不差,曾经攻击蜀国上庸城,平定三郡九县,也曾击败诸葛瑾。夏侯尚还爱过一个女子,此女后被曹丕杀害。夏侯尚痴念不忘,一年之后也郁郁而亡,堪称痴情种。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从子。和曹丕亲近友好,《魏书》说夏侯尚,有筹画智略,曹丕很器重他,和他如

  • 名士张仪被诬陷 为何只关心自己的舌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善始善终的原因,张仪舌头还在吗,张仪为秦国做了什么

    张仪是魏国人,最初和苏秦一道跟从鬼谷先生学游说之术,连苏秦自己都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毕业之后,张仪原本想在魏国找工作,但囊中羞涩,没红包送给魏王的手下,因此见不到魏王。之后,只好到楚国宰相昭阳家中当门客。话说这个昭阳,也有两下子,亲率楚军一连攻下魏国七城。楚王一高兴,就将最珍贵的和氏璧踢给他。网络配图

  • 和刘备最有默契的蜀汉名将 并非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之蜀汉太子,刘备为什么那么多人跟他,诸葛亮是谁推荐给刘备的

    刘备手下很有多名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他们对刘备都是言听计从,不过和刘备最为默契的当属张飞。就像李逵和宋江。也许有人会说,那张飞脾气粗暴,喜欢酗酒,他和刘备有什么交集,且听江湖给你一一到来:网络配图其一,张飞虽然粗鲁,但是能急刘备之所急。刘备遇到麻烦,张飞第一个跳出来,比如鞭打都邮,很挫

  • 战神白起:屠戮敌军160万 究竟是嗜杀还是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起杀40万赵军是真的吗,白起坑杀40万大军真的假的,凶残嗜杀

    战国时期,秦风尚武,名将辈出,白起的战功堪称秦国历代将军之冠。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让他赢得了“战神”的美称,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对象。网络配图翻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便有对白起战功的一连串记录:“某年某月,白起攻某地,拔城多少,斩首多少。”太史公以简练而铿锵的笔调,概述了白起南征北战的一生。其中,最

  • 王翦挂帅领兵 为何“贪得无厌”讨要封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翦手下大将,秦始皇请王翦出山,王翦简介

    王翦是我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秦王嬴政打算出兵灭楚时,已是老将的王翦一口咬定非60万大军不可。网络配图这几乎是当时秦国兵力的总和。另一位年轻将军李信则表示,灭楚只需20万兵马。嬴政听后,非常欣赏李信,当即命他率兵攻打楚国。王翦因建议未被采纳而告老还乡。不料,李信被楚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

  • 清末名臣曾国藩一生多病却能高寿 揭其养生治心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英年早逝的养生专家,晚清名臣100人,曾国藩的一生经历

    一生多病的曾国藩,历尽惊涛骇浪,终于在同治十一年(1872)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享年62岁。这个寿数,在今天看来也许并不算高,但在一百多年前,这已经超过了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国藩的养生治心之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的今天,他的养生治心之道有哪

  •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秦始皇统一后五次“巡行”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五次巡游的目的,秦始皇统一了哪些方面

    巡视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形式,其显著特征是皇帝和中央监察机关定期或临时派遣官员巡视地方,以达到监察百官、察举非法、反腐肃贪和惩奸除恶等作用。巡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三皇五帝”时代,确立于秦汉,完备于隋唐宋,成熟和强化于元明清时期,历代相沿。在形式上,有皇帝亲

  • 康熙厉行节约:毡毯用30年妃嫔不坐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本着厉行节约原则,雍正对年妃的感情,康熙的妃子们

    康熙帝的日常生活较为简朴。康熙三十九年(1700),他对大学士们说,“自朕听政(康熙帝14岁亲政)以来,一应服食,俱从节俭”。四十七年秋,他斥责皇太子胤礽时又说:“朕即位以来,诸事节俭,身御敝褥,足用布袜。”此言虽有炫耀之意,但不能否认,他在努力为臣工做出节俭的榜样。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召集

  • 乾隆惊讶:10两银子一枚鸡蛋,我都不敢多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的银子现在值多少钱,张廷玉和乾隆的矛盾,乾隆时期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和现实反复启示我们,“坏人”是坏的制度惯出来的,“好人”是好的制度制约、引导出来的。与其寄希望于发现“好人”,不如多花功夫在建立健全制度上。从皇帝“伙食费”看古代治理贪腐皇帝这份“工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滋味,风险高、工作量大且不说,光是后勤部门报花账这事,就很难对付。比如,自己的伙食开销到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咸丰骂他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家书值得看吗,曾国藩家书内容,看曾国藩家书有什么用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然而,笔者认为,老曾的家书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缓解压力的,正如夜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