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借势”:李鸿章化危机为机遇,实现淮军转型!

“借势”:李鸿章化危机为机遇,实现淮军转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617 更新时间:2024/1/17 5:41:11

提起近代中日关系,多数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那场埋葬洋务运动的甲午战争。相较而言,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则被严重低估。其实,它同样极大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这种影响,尤其落实在一个人身上。当旁人只知道破口大骂时,他却抓住时机,重新缔造了新的军事王国!

他,就是提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

一场耗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改变了清朝权力格局,催生了一批汉族地方势力。当对手被镇压后,看似风光无限的诸位大佬,随时都面临灭顶之灾。曾国藩的湘军走上复员老路,李鸿章则在镇压捻军等内部势力之后,借助天津教案成功入主直隶和北洋,暂时化解了淮军的去留难题。但这毕竟只是应急措施,淮军未能获得正式名分,且铭军等精锐力量仍面临裁撤压力(因西北乱局未了,铭军尚有存在价值)。

李鸿章的计划,是以淮军取代绿营,改革军制,使其成为应对西方列强的主要军事力量,亦即建立以淮军为核心的国防体系。但朝廷迟迟不肯表态,曾国藩的去世,又让李鸿章失去一位重要政治盟友,他面对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关键是,淮军内部以刘铭传为首的大将,纷纷萌生退隐之念,而李鸿章也不愿意看见精锐力量在平叛中继续被消耗!

网络配图

矛盾点在哪?绿营。它虽然早已丧失战斗力,却拥有清廷的正规编制。相反,淮军则属于体制外的非正规部队。通俗点说:一个是亲生的,一个是后养的。(鬼才相信,亲生的和后养的没区别)

对于如何解决战时军事双轨制,朝廷也头疼得想撞墙。改造绿营吧,没啥效果;重用淮军吧,又种种不放心。云南总督提出“改勇为兵”,其实也不可行,一来没那么多岗位,二来相当于回到旧有军制。

李鸿章也特别反对恢复旧军制,说得很吓人:

“不变兵制,窃谓继今以往营武竟无用处。今举朝无不以复旧制为言,于兵事亦仍旧章,是促之危亡耳。”

尽管一百个不愿意裁撤淮军,但在巨大压力尤其是军饷困难(户部刁难,因为你没编制)情况下,李鸿章不得不做出妥协,准备接受现实。他给李翰章写信说:

“惟旧部淮军,分布各省,难遽遣撤,左右又无人可代料理,且恐遣撤不妥,每一念及,如芒在背。若能撤尽还朝,或居官回里,亦身心俱泰耳。”

就在李鸿章进退两难,准备放弃部分淮军时,日本侵台事件爆发,让整个局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精彩程度不输小说和电影!

总理衙门

关于日本准备入侵台湾,李鸿章早已收到线报(也函告总理衙门),只是不相信日本人会这么做。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日本兵在牡丹社登陆。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全权应对此次危机。

网络配图

作为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此事并无直接关系,但有义务提供协助。沈葆桢的应对方案里,也明确提出调集直隶、江苏等轮船协助防守。抵达台湾后,沈葆桢就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初三到澎湖,周历履勘。台南数百里,飓风作时,舍此无可泊船,故为台、厦第一关键。而其地之瘠苦平衍,为生平所未见。故守之极难,徘徊久之,迄不知所下手处。炮台雉堞厚不数寸,并无一炮。照洋法修之,亦非一台所能兼顾。”

沈葆桢的来信,让李鸿章眼前一亮。他预感到,一个让淮军实现华丽转身的千载难逢的时机,摆在了眼前,必须牢牢抓住!尽管内心狂喜,老道的李鸿章在回信中却丝毫未提出兵相助,只说福建洋枪队太少,不足以对抗日本陆军。他在等,等沈葆桢上奏朝廷后,再提出协助事宜,如此则顺理成章。

沈葆桢很快上奏,声称福建陆勇寥寥,台湾仅两营,不足防御,筹划招募兵勇设防。得到消息后,李鸿章立即给沈葆桢写信,说“岂能徒手吓贼”,必须调派洋枪队,而放眼国内,走在西化最前列的无疑首推淮军,并推荐了几位大将,同时表示金陵和天津机器局可以提供军火。

在尚未收到沈葆桢回信的情况下,李鸿章就致函江苏巡抚张树声和两江总督李宗熙,提前透露援台事宜。言语间,坦露淮军出现转机的兴奋之情:

“弟久经患难,岂敢骤议裁撤,特怵于喧聒之众口耳。”

意思是,我李鸿章之所以同意裁撤淮军,实在是受够朝廷那帮孙子聒噪的无奈之举。

紧接着,他致函总理衙门,言明援台及加强战备的重要性。

随后,他再次致函沈葆桢,说明援台一事已函告总理衙门及两位督抚,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敝军本拟渐次裁撤,以节饷需,闻台湾消息乃中止。除津郡万余留卫畿辅,陕防万人相距较远,惟唐俊侯定奎驻防徐州闲地,尚算大枝枪队,虽不敢云惯战,尚可略助声势。”

他甚至告知陕西巡抚,如果中日协商不成,将派铭军十三营(淮军在陕西的精锐)“整备航海赴援”。

网络配图

经过几天的焦急等待,沈葆桢终于回信,但只字未提借兵之事。这是因为,当时信息传递比较迟缓,沈葆桢回信时并未收到李鸿章第二封信。在这种情况下,沈葆桢上奏朝廷,请调派北洋和南洋洋枪队援台。也就是说,在借兵一事上,两人其实不谋而合。只是,借调北洋部队偏离了李鸿章的本意,所以他向朝廷奏请按他的计划来做,得到批准。在接到调兵上谕前,沈葆桢先收到了李鸿章的第二封信函,自称:“如久旱得霖,大喜过望。”(真为当时的信息传递效率着急)

李鸿章的调兵提议之所以得到朝廷批准和沈葆桢赞同,是因为此举确实能解台湾燃眉之急。这,是李鸿章能够“借势”的前提!此后,李鸿章步步为营,因势利导,顺利实现了淮军的入台和东移,化解了裁撤危机。而且,他利用日本侵台事件,借助总理衙门,在全国掀起一场海防大讨论,确立了海防的基本国策和制度体系(以李鸿章为核心),并成功打掉了绿营,可谓一箭三雕。

概括来说,就是:真特么牛!

祥说:一场日本入侵台湾的外交事件,却被李鸿章抓住机会,实现了淮军从临时性勇营向常规性国防军的华丽大转身,让人不能不佩服其对局势的掌控和利用能力。都说“乱世出强人”,而无数人同处乱世,能成为强人的却屈指可数。个中缘由固极为复杂,但是否懂得“借势”,恐为重中之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看武则天如何挑选“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男宠,又叫面首,面,貌之美;首,发之美。面首,也就是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在历史上,女强人秘招男宠之事屡见不鲜,如,西晋贾南风除“与太医令程据等乱彰内外”,还派人四处搜罗“端丽美容止”的地方“小吏”(《晋书》);北魏冯太后先是“内宠李弈”,又见“王叡出入卧内”,后来“李冲……亦由见宠帷幄”(《魏书》

  • 揭古代皇帝不为人知的洞房习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春宵一刻值千金”,对于普天之下寻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对于那些“一朝选入君王侧”皇后嫔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选为正宫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婚时刻的洞房花烛之夜。古代皇帝大都拥

  • 光绪皇帝真的是被慈禧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8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冷寂静的中南海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离开了人间。第二天下午,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死在中南海仪鸾殿内,终年74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去,这不是巧

  • 荒唐皇帝竟与母亲上演乱伦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据《南史·宋书》记载,南朝孝武帝时,“太后居显阳殿。上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太后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宫掖事秘,莫能辨也。”这意思就是说,皇太后居住显阳殿时,皇上经常进入皇太后的房内留宿,因此惹得民间一片哗然。绝世美人路惠男说起来,这位南朝宋文帝时的皇太后,就是南朝有名的绝世美

  • 吕太后滥杀刘邦子孙:因守活寡心理变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当然不能完全排斥忌妒的因素。刘邦起兵以后,她长期处于守活寡的境遇,眼看着刘邦与戚夫人等诸姬厮守快活,心理上出现变态,这也是能够理解的。不过,眼前的实际利益,则可能是更现实的考虑因素。网络配图汉高祖死后,他的结发之妻吕雉,亦即吕皇后,成了吕太后,新皇帝汉惠帝是她儿子,汉家以孝治天下,加之汉惠帝性格

  • 野史趣闻:揭武则天处女之身究竟给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既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封的才人,也是其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后又入主正宫,被册封为皇后,作为父子共用的妻子,她究竟把第一次处女之身给了谁?是先夫李世民,还是后夫李治?下面就来阅读这篇文章,揭晓武则天处女之身究竟给了谁?第一次给了谁武则天第一次究竟给了谁?这虽然是千古之谜,但了解李世民的好色猎艳的秉性

  • 武则天功勋背后不为人知的荒唐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宠幸的人主要有薛怀义、沈南蓼及张易之、张昌宗等。高宗死后,首先入侍武则天的是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本是同官县(今陕西铜川)街头卖膏药的小贩,后来因为在街头帮人打架误伤人命,为躲避官府的缉拿,潜逃到洛阳,在白马寺出家当了和尚。唐太宗死后,武媚娘(武则天)作为太宗的嫔妃,都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

  • 曹操的霸气:可以找理由 不能坏了规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规矩和变通之间并不矛盾,不是说遇事变通就必然破坏了规矩。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很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某人拿一张5000元的存折,到某银行去支取1000元钱。银行的规矩是2000元以上业务,进营业厅办理;2000元及以下业务,到自动取款机自助办理。这个规矩是为了分流业务,倒也谈不上是歧视小客户。某人今天运

  • 史上最好色公主:纳30俊美少年为男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楚玉,会稽(绍兴)人,南朝刘宋山阴公主(后封会稽长公主),是孝武帝刘骏与皇后王宪嫄的第一个孩子,后与何戢结婚。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废帝刘子业的姐姐。在当时刘宋王朝,有皇族第一美人之称。山阴公主以她的女权先驱闻名于世。山阴公主的母亲文穆皇后王宪嫄,为孝武帝生下了二子四女:废帝刘子业、豫章王刘子尚

  • 揭秘:史上首位让皇帝戴绿帽子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皇宫里,为了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太监入宫前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防伪认证,弄虚作假十分困难。但是也有极少部分身体健全的人未经“验收”,就冒充太监混进了宫里,在天子眼皮底下混吃混喝、大行违法之事。其中个别胆大者还打起了皇帝女人的主意,给皇帝戴上了绿帽子,北魏孝文帝就是历史上首位被记载的绿帽子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