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允炆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允炆是怎么登上皇位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2/14 8:42:08

当时的朱元璋打败了元军后,成立了历史上的明朝,明朝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我们今天来说说元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据说但是的朱元璋长子已经是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需要另选人才来补充皇位,于是,后来的朱允炆便上位了,朱允炆上位后,不断的减轻老百姓的疾苦,减少赋税徭役的,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允炆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吧!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在位: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年号“建文”,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朱允炆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他的长子。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后来立其为太孙。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关于朱允炆的个性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可信材料,因为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又概遭禁止。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黄子澄(1402年死)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他在1385年举进士第一名。他在明太祖时代担任过很多官职,现在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齐泰(1402年死)也是1385年的进士,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方孝孺(1357—1404年)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著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后被召为翰林侍讲。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方孝孺是《周礼》,一部关于乌托邦式政府的经典著作——专家,他发觉他所见到的是个人专制统治的缺点,因此他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来实行仁政。所有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怎样的人?朱元璋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朱元璋,话说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当时明朝是封建末年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朝代,朱元璋上位后,不管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统治,为此,朱元璋杀掉了很多的功臣,因为朱元璋觉得这些权利大的人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同时,朱元璋还废除丞相等一系列操作。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

  • 孙权、刘备和曹操谁的学习能力最强?曹操正是欣赏孙权的这个优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把孙权当做英雄,但是心里最佩服的还是孙权,因为在他们三人当中,孙权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是最强的。看似孙权的出身是最好的,江山都已经被哥哥给打了下来,不过孙权继位后想要保住这个地位就变得非常不容易了。当时在东吴比他声望高的大臣也是有好几个,想把孙权弄下来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孙权能在这夹缝中稳固自己

  • 曹植并没有称王的能力,曹丕到底忌惮他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一直都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两个人。很多人都仰慕曹植曹子建的文采,尤其是一篇《洛神赋》,更是衍生出了无数版本的爱情故事。而在文采方面,曹丕虽然也有建树,不然就不会有“三曹”,但是相比曹植,可能还是差了一些。他们曾经都有希望成为继承人,但是最终还是

  • 庞统原本是吴国臣子,鲁肃为什么要将他推荐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庞统虽然为刘备效力,凤雏与卧龙刘备都得到了,但是在此之前,庞统曾经是东吴周瑜的部下,只是后来转到刘备手下了。至于为什么会转投,《三国演义》中是说他并不受孙权的重用,然而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正史中可没有说这回事,他在周瑜部下的心中还是很有声望的。然而不管怎样,事实都与鲁肃有关,他向刘备推荐了庞统。

  •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马谡守街亭?为什么不选择其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不仅是一个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也是各种事件层出不迭的年代,有悲有喜,有哀有乐。对于蜀汉来讲,在刘备死后,有一件事情可以说很多稍微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由于马谡丢失了街亭,而被斩首的事情。然而很多人都在思考,尽管不知道后来的结果,但是为什么诸葛亮会派遣马谡

  • 元朝元明宗和世琜简介元明宗是怎么死的?是被毒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元朝从最开始的建立到慢慢壮大到经济文化达到极盛最后走向衰弱,这是一条完整的链条。其实,每个朝代都会经历这些事情,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元朝晚期,其实自从当时的元英宗宫廷政变被刺开始,元朝就已经开始有了衰败的迹象了,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元朝的元明宗,据说当时的元明宗还是极力想改变

  • 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历史上,投降的人总会被人冠上一个并不好听的名声,不管这个人以前有多么高贵或者是英勇,一旦投降,便一定会有人议论纷纷。“投降”两个字,似乎已经和“屈辱”“无能”这一类的词挂上了钩,被人们认为是懦弱的。三国时期,蜀汉的灭亡也与

  • 吴三桂为什么是历史头号汉奸?吴三桂一生多了哪些缺德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是明朝末期著名的大汉奸,而且更是被称为历史上的头号汉奸,那吴三桂到底是做了什么能享有如此称号呢?可能我们对吴三桂的认识还是从鹿鼎记里得来的,但是在正史里吴三桂已经猖狂到敢自己称帝的地步,而且还成功了。吴三桂属于典型的卖国,当时明朝已经逐渐分崩离析,而吴三桂的野心也就逐渐显露出来。汉奸这个词语我

  • 荆轲位列四大刺客之首,竟然是徒有虚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荆轲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最主要的事件就是刺杀秦始皇,除了这个似乎大家也都说不出来他还做过些什么。荆轲还位列《史记》中四大刺客之首,可见他在人们心中超然的地位。可是如果真正去了解真实的荆轲,而不是只道听途说,也许你会发现,真正的荆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名气甚至还有点是虚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 武则天长的好看么?武则天长相、身高、体重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已经算是非常了不起了。唐太宗和唐高宗也都对武则天喜爱有加,特别是唐高宗李治基本上算是帮武则天登基创立了最好的条件。其实关于武则天长相描述的文字并不是很多,那武则天到底长什么样子呢?按理来说,武则天肯定也会是一位大美女,并且各发面的素质也都不错,下面几位大家做一个大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