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融的"父母无恩论"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同意父母无恩论?

孔融的"父母无恩论"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同意父母无恩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14 更新时间:2024/2/13 16:17:13

乍一听见“父母无恩论”这个词,很多人一定都会皱眉摇头,认为提出这种言论的人一定是一个不孝敬父母的“坏小孩”似的人。的确,这个词看上去完全是违背了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子女要孝敬父母、长辈这种思想,可是,如果你知道这句话最初是由四岁让梨的孔融说出来的,你是否会有兴趣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深意呢?

“父母无恩论”近些年很多人在不断提起,此处的恩特指生育之恩。传统的孝道指的是,父母只要把子女生下来,就对子女具有了恩惠,子女就必须报恩。“父母无恩论”意指父母生育子女只是人类繁育的本能,父母抚养子女则是自己的义务,是自己的责任,因为是父母选择把子女带到这世上的。

“父母无恩论”最早是孔融提出来的。没错,就是那个让我们从小背诵的让梨的孔融,他的原话是“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意思是父母情动,所以有了子女,孩子在母亲腹中,犹如在瓶中,瓜熟蒂落,孩子就出来了。曹操一直都看不惯孔融,他发表了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曹操抓住就把他杀了,他的妻子儿女也未能幸免,与他一起共赴黄泉。

一千多年后,胡适鲁迅也说了相似的话。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说,“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胡适说道,“我想这个孩子自己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我们即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

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孝道思想认为,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那就是最大的恩情,作为子女,必须报恩。如果子女反问,“我如何求你让你带我到世界上了呢?征求我的同意了吗?给了我好的抚养了吗?让我快乐成长了吗?”父母往往会不知如何回答,结果就是说这孩子大逆不道,简直不懂世情人伦!该打!给了命就是恩情!

这几位前人作为子女,其实很够格的。孔融早死,不说了。胡适听了母命,娶了小脚的汪冬秀;鲁迅随了母意,娶了朱安。胡适自从拿了薪俸,便负起侄子读书和家里用度;鲁迅在北京任职后,接了母亲、朱安和弟弟弟媳一起居住,他将最好的房子给母亲住,出门和回家必先禀告母亲,领到薪水,先给母亲买糕点,给零花钱,给母亲买她喜欢看的小说。这两位说出“父母无恩论”的大家,其实都是孝顺的典范。

他们并不是站在做儿女的立场说这些“大逆不道”之言的,而是站在做父母的立场上,对自己的子女持有这种态度的。他们的态度,更强调父母对子女负有天然的义务和责任,既然未经人家允许就生出来了,必须好好抚养教育,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让子女好好成长。万万不可以功臣自居,处处教训儿子必须以老子为大,听从老子的安排,以生恩挟持子女以尽孝道。不养育子女,该老还是会老,白发不是独独为子女操劳而长。

其实,感受到父母之爱的子女一定会从心里爱父母的。虽然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但大多数父母都做了远远超出义务的事情。尤其是如今做父母的,在子女身上更是倾注了举家之力。

不管与父母有过多少龃龉,大部分人最想回的还是家;有了喜悦最想与之分享的,是父母;有了能力最想回报的,还是父母。父母生病,侍奉床前的,是儿女;端茶送水的,也是子女。羊跪乳鸦反哺,受到了父母养育的恩泽,孩子自然会发自内心地回报以真情。

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思想的进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一定会更加趋向对话与平等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罗贯中编造的么?刘备真实身份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可能是三国里最大的忽悠了,一个卖草鞋的竟然皮上一层汉室宗亲血脉就开始创业了,而且还建立了能鼎立三国之一的蜀国。要说刘备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不过在演义里他的汉室宗亲是编造的么?罗贯中升至跟刘备写了一套谱系证明他的身份,这在正史中也存在么?当时曹操看出了刘备的英雄气概,不知道是不是也因为这身血脉。

  • 庞统到底做了什么,为何孙权和刘备都不喜欢他?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与人会面的时候,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是面试这种重要的时候,仪表、形象,如果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不少。那么在古代,也是同样的道理,尤其像是三国这种战乱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是尽管人才众多,却有一个人属于例外,就是庞统。他的名声足以与诸葛亮比肩,可是

  • 为什么司马昭敢篡位?他有什么样的资本和底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昭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怎么样,主要就是“司马昭之心”那一句歇后语,把他谋朝篡位的心思全都展示了出来,尽管他后来并没有自己称帝,但是这件事情却是无可磨灭的事实。那么,司马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件事情要付出的非常多,他有什么样的资本来支撑他篡位呢?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

  • 薛仁贵是怎么死的?薛仁贵一生有哪些传奇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以薛仁贵为主角的影视剧并不少,但基本上都篡改了很多历史真相。那薛仁贵的一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薛仁贵是唐朝著名的将军,带兵打过很多胜仗,也是战功累累。薛仁贵一生都在对付叛乱,成名和最后的失败也都因为叛军作乱。不过薛仁贵还算是挺长寿的,活到了70岁这在古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一起来看看薛仁贵一生有哪些传奇

  • 如果郭嘉未死,曹操是否可以将三国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是唯才是举,只将这个人的才能作为一个标准,而且也十分重视拥有才能的人,这也便是他能够招揽到众多人才的重要原因。而说到他的人才,就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也是曹操极其信任的人,郭嘉。不幸的是,郭嘉英年早逝,曹操的大业他没办法再参与了。那么如果郭嘉没有那么早就去世,他是否可以帮助曹

  • 郭嘉在《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能够得到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称号,已经是相当厉害的了。只是我们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它只是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重要,并不能把它放在历史上来谈,它毕竟只是一部小说,哪怕是以历史为背景,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出入,甚至自相矛盾。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史书《三国志》与这

  • 庞统为何会被称为"凤雏"?他是否足以和诸葛亮媲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总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诞生一个影响天下局势的厉害人物。在这其中,就有不得不提的凤雏庞统。庞统这个人与人们寻常印象中的谋士不太一样,长得不好看,甚至算得上是丑,但是智慧计谋却让他能够与卧龙诸葛亮比肩。那么,庞统“凤雏”的外号是从何而来?他的才

  • 荀彧的妻子是谁?真的是宦官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的历史上,荀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作为曹操手下的首席谋士,不仅拥有颍川荀氏这样的出身背景,治理国家的能力也是非常厉害,一直在曹操与汉室之间做一个桥梁,可见他为人处世一定是很有分寸的。这样一个人物,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可是他的妻子的身份却似乎有些拿不出手,那么,他的妻子到底是谁呢

  • 司马昭的心思为什么会人尽皆知?他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常常在说一个人的阴谋野心表现得极其明显的时候,用到一个词叫做“司马昭之心”,意思就是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心思。那么这个词又是什么来历呢?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懿篡夺了曹氏的政权,司马昭又怀了什么样的心思?这份心思又为何会人尽皆知,他为何要表现得如此明显,生

  • 荀彧是忠于汉室还是忠心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因为曹操称霸天下的野心而选择了背弃他,最终被赐死。很多人在惋惜这样一位名士的陨落的同时,也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既然荀彧的目的不是曹操的目的,他想要保护汉室,那么为什么没有去选择刘备,而是选了曹操,最终又落得这样的结果?也有人在思考,荀彧到底忠心的是什么?到底是汉室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