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为什么迁都长安?他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董卓为什么迁都长安?他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2/14 2:13:49

三国时期,由于不满和愤恨董卓的行为,各路大军组合成了一个讨董联盟,推举袁绍作为盟主,意欲推翻董卓。然而,由于各军人心不齐,都想着等待别人出手,自己坐收渔利。然而,身在洛阳的董卓却下令迁都长安,带着洛阳百姓和天子一道,顺便还焚毁了洛阳诸多古建筑。董卓为什么要选择迁都?他这么做到底有什么样的目的?

董卓也算的上是一代枭雄,他是在后汉政权崩溃之后第一个出场的武人,他的出现加剧了动乱的局面,使得社会长期陷入了混战和分裂的状态。本来他是有条件成为安定天下的人物,但是他最后扮演的是一个乱天下的反面角色,很快被淘汰出局。

董卓之所以没能成为大时代的主角,当然是他的倒行逆施迅速将其排斥出逐鹿天下的队伍。在三国的历史的舞台上,董卓甚至还没有吕布活跃,这不是吕布比他更高明,也不单单是董卓残暴不仁,倒行逆施。实际上在那个乱世里,其他军阀的残暴比起董卓来也是毫不逊色的。在古代的专制社会里,最大特点就是高压恐怖,汉代相对好点,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而将人民牛马般奴役的却是任何专制朝代的共同特点。

古代专制社会,在和平的年代,尚且视人命如草芥,稍微有点权力的人,哪怕是七品芝麻官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滥用权力,作威作福,草菅人命。在乱世手里有枪的军阀更是毫无顾忌的大发兽性,手无寸铁的民众更是成为各路军阀撒气和劫掠的对象,在乱世人命不过是一串枯燥的数字而已。所以董卓的残暴不仁不是其最终败亡的原因,而是他过早的出场,且犯了很多军阀发展到后来才会犯的所有错误!

在楚汉相争的前期,项羽率大军进入关中,有人向他建议可以在秦帝国经营多年的这块地面上做强做大自己的事业,天下不难定也!项羽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急于想要衣锦还乡,没有采纳,放弃在前朝的基础之上发展。他觉得此时回故乡才有面子,被人讽刺为“沐猴而冠”。结果项羽还是烹杀了给他献计策兼讽刺他的那个人东还故乡了,让他的对手刘邦占了地理上的优势,为他最终的失败埋下了祸根。其实这就是阿Q式的革命,舍不得自己的土谷祠,总是想着消灭地主,将地主家的的东西先搬到土谷祠,殊不知地主家的房子更大,更适合发展。

西凉军从一开始就是阿Q式的,这当然是西凉军本身军纪很差,但是董卓也没有约束,可见董卓也是阿Q式的心态。占据了洛阳城,野心勃勃的想要控制朝政,却模糊了他们的身份,不知道自己该是主还是客,习惯性的把自己当做是入室打劫的强盗,总之西凉军阀上上下下都没有把自己当作这座城市的主人和这个朝廷的主宰,总是想着先干一票,发了财好好享受一番再说,终究难改盗匪的本性,所以董卓的败亡是必然的!

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看起来声势浩大,实际上这个所谓的联盟是很脆弱的。各路诸侯各怀鬼胎,人数越多,越互相猜忌,明争暗斗就越激烈,甚至发生互相残杀的概率都是极高的,别看他们都打着匡扶王室的旗号。桓帝灵帝时期那些高层人物就对这个王室充满厌恶了,黄巾起义之后,这个朝廷的身价大跌,地方军阀董卓之流都不大买朝廷的帐了,何况现在只剩下一具躯壳,之前之所以不能跟这个政权公开决裂,那是因为他们也都是寄生在这张破羊皮上的蛆虫,现在这个值的诅咒的王室已经彻底烂掉了,还匡扶它作甚!除了那些底层中愚民政策之毒很深的民众相信那个天命所在的王室,还有谁真的想匡扶这个王室呢?除了一些士大夫还念念不忘所谓的中兴大汉,还有哪个诸侯会相信这个大汉还能复兴呢?

虽然讨董联军声势浩大,匡扶王室的口号响彻云霄,俨然正义之师。但是这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什么匡扶汉室,讨伐董卓,那都是口号爱国而已,愚弄愚弄普通士兵也就罢了,谁也不会真的跟强悍的西凉军拼命。歃血为盟,搞得还挺正式的,但是那都是形式主义,都在互相观望。等着其他的诸侯发兵,自己可以浑水摸鱼,趁火打劫,趁乱捞一把。

打着讨伐乱臣贼子,匡扶王室的旗号,那是因为这个大汉的金字招牌还没有倒,匡扶王室的口号喊的震天响才师出有名,名义上都是讨伐董卓的联盟,实际上是各路野心家政客都不愿意缺席这场宰割天下的一场盛宴!

爱国口号喊的挺响,形式主义也搞得很正式,演戏大家都很配合,但就是没人来点实际的。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讨伐董卓倒是不假,不是因为董卓倒行逆施,当然是董卓占据是着洛阳,名义上代表朝廷。在这些人看来,董卓跟他们一样,都是一方诸侯,不过是占据着要害地方而已。从冀州牧韩馥说现在袁绍跟董卓开打我们该帮谁这番话中就可以看的出,其实这些人压根就没有打算匡扶王室,都是想来抢点地盘,不过是此公为人老实,公开说出来了而已。但是那些没有公开讲出来,喊口号喊的很响的诸侯们何尝又不是这么想的呢!

因为各路诸侯都抱着观望态度,讨董联军迁延不进。此时董卓想要瓦解这支中看不中用的联军也不难,甚至坚守不战,他们迟早会窝里斗起来的,不战自败!这个所谓的联盟,自打联合以来就没有跟董卓打过像样的一仗;迟疑观望,都想着捞便宜,自己不愿意主动出击,都想牺牲别人,自己捡战利品,所以讨董联盟不足畏!

在联军无人愿意出头的时候,长沙太守孙坚是少有敢于迎头痛击董卓的诸侯之一。董卓军受到了重创,大将华雄被斩,董卓就感到压力,觉得联军兵力还是很强的。他就想要拉拢孙坚,孙坚在联军中是少有的英雄,斥退来使,表示自己剿除董卓的决心,誓言要诛灭董卓九族,董卓感到更大的压力。董卓很忌惮孙坚是有的,但是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主要是董卓的西凉军多在关中,害怕自己手里现有的这点军队打不过声势浩大的联军,因此他就想着挟持皇帝百官迁都长安,以避其锋,关中才是在西凉军的势力范围内。

其实董卓的担心虽然不无道理,但是董卓或者他手下的谋士也应该知道所谓的讨董联盟都是些什么货色,谁也不愿意打,都想着捡便宜,即使真有人打了,其他的诸侯也会掣肘,互相妒忌互不信任,能成什么气候!果然就在孙坚连获大捷的之际,袁术嫉妒孙坚的功劳,断了孙坚的粮草补给,使得孙坚反胜为败。

其实联军已经是不战自败了,董卓大肆劫掠后,驱赶着百姓,劫持百官天子,强迫西迁,这时候联军追击,消灭西凉军比董卓据守洛阳的时候更容易了。但是联军无人肯出击,只有曹操带了少量的军队追击,惨败而回,各路诸侯完全没有进取的意思,夜夜笙歌。此时人心离散,联盟已经不复存在,用不了多久各地军阀就开始互相攻伐了,哪里管什么王室董卓,都想着趁机坐大,任由董卓在京城烧杀劫掠。

董卓将洛阳的财宝劫掠一空,皇陵挖掘殆尽,东都烧成一片废墟。挟持天子百官,驱赶着人民西迁,把一座繁华的东都洛阳变成无人区。在西迁的路上百官皇帝固然苦不堪言,百姓更是十死八九。此时声称要消灭董卓,救民与水火的各路诸侯,口号喊完之后大摆筵席,开始了他们酒桌上的种种阴谋。是的,这些政客野心家们在欢饮达旦之余,在“鸿门宴”上互相算计着对方,哪里还管什么天下安危!

这些的诸侯是什么样的货色,董卓应该知道的,如果他据守洛阳,挟天子令诸侯,让各路诸侯斗的两败俱伤的时候,他自己渔翁得利也未必没有可能,至少败亡也不会来的如此之快,何况大动干戈的迁都,更容易被联军一举歼灭。可见关东联军固然是不作为,但是也足见董卓的志向。由此可见董卓未必就要非迁都不可,据守洛阳这块地面,手里攥着天子,号令诸侯,讨董联军不过纸老虎,所以说董卓也不是什么英雄,他的出息也就是土皇帝了。到此对董卓的迁都,只能解释为董卓有阿Q革命的心理,先搬到土谷祠再说!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庞统到底长什么样子?庞统不得孙权青睐真的因为长得丑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相貌在任何时候都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张名片,长得好看的人自然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瞩目,而天生一般甚至丑陋的,总会让人感觉不顺眼。但是毕竟人不可貌相,没有美貌或许会有才华呢?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庞统,史书记载他的样子就是比较丑的,然而有人认为孙权不重用他就是因为他长得丑,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

  • 庞统究竟给蜀国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对比之下,《三国演义》中庞统的存在感比诸葛亮要弱了一些,影视剧中的形象也要差很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庞统既然站在刘备一边为他效力,不可能什么谋划也没有出过,不可能一丝的贡献也没有。那么,凤雏庞统的一生究竟为刘备、为蜀国做出过那些贡献呢?细说三国风流人物,就不能不忽略庞统,庞士元,一个生于战乱之中

  • 原本也是英雄的董卓,为什么会变成一个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任何人都是有可能会改变的,有的越来越好,比如三国时期不爱读书的吕蒙,士别三日便让人感叹万分,然而也有变差的,就比如董卓。他在洛阳、长安待着的时候,所有人又恨又怕,所有情绪积攒到他终于被杀死的那一刻,就欢呼雀跃兴奋不已。可是,这样的董卓年轻时候也是一个英雄人物,到底发生了什么会让他变成后来那样呢?董卓

  • 刘备攻打成都为什么没有选择庞统提供的上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庞统与诸葛亮同在刘备手下,自然也会为刘备献计献策。当刘备准备去攻打成都的时候,庞统就曾经给刘备出了三个主意,这三条计策是不同的,庞统将它们分为上、中、下三策,顾名思义,自然是最好、一般、最差的计策。然而,刘备听完之后却选择的是中策,而不是最好的上策,这又是为什么呢?上策是昼夜兼道,在刘璋猝不及防时,

  • 庞统究竟是不是有资格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卧龙,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另一个堪称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凤雏庞统。这个人虽然长的不好看,但是既然作为一个能够与卧龙相提并论的人物,相比才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毕竟人不可貌相啊。然而从后来的事情来看,他似乎真的有些徒有虚名了。那么凤雏究竟是不是才能过人,可以与诸葛亮站在一起呢?三国时期,有个人和诸葛亮

  • 刘表占据荆州势力强大,为什么没有争夺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荆州的重要性,它位于三国势力的交界处,可以说是任何一方都想要争夺的必争之地,而占据荆州的则可以算是刘备的本家刘表。然而,刘表虽然占据这块好地方,却并没有群雄争霸之心,只是守着这里。那么刘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想法和作为呢?他为什么没有放手一搏呢?刘表,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相比

  • 袁绍想要另立新君,为什么会遭到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董卓进军洛阳,废了汉少帝另立汉献帝,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做事打上了一个皇帝之命的标签,可以说就像是握了一张王牌在手里。这种情况,袁绍为了对抗董卓,曾经提出要将刘虞立为皇帝的想法,然而却遭到了曹操和袁术的强力反对。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反对?最终袁绍有没有如愿呢?话说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为

  •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袁绍到底是不是一个草包?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人很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在官渡之战中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居然会败给当时不值得一提的曹操,这袁绍分明就是一个草包。然而小说总得有些冲突的戏剧性才会更加吸引人,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袁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是不是真的算一个草包?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真实的袁绍。话说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凡在历

  • 官渡之战当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却要跑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地区的基础,也是袁绍势力衰落的转折,成王败寇,一场看似结局已定的战役,却让两个势力完全不均衡的人走向了两个极端。这虽然是曹操和袁绍的战役,但是刘备也加入了进来,然而在袁绍还处于优势的时候,刘备且丢下他自己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呢?袁绍与曹操交战还处于上

  • 诸葛亮和刘备在后期战略上有哪些冲突?刘备情商比诸葛亮更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其实并不是一直都很好,两人也曾因为意见不合闹过矛盾,特别是在关羽死后,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诸葛亮并不同意刘备伐吴所以两人关系也是一度闹僵。说起来刘备很少会出现失控的场面,毕竟刘备就是靠一手高情商才能留住这些人。最后刘备也是忍了一年才伐吴,如果当时刘备就和诸葛亮撕破脸的话,大家就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