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人谨慎能听进别人的建议么?曹操制定大战略还是有主见的

曹操为人谨慎能听进别人的建议么?曹操制定大战略还是有主见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740 更新时间:2024/1/17 8:33:16

曹操为人一直非常小心谨慎,而且不轻易相信别人,所以亲信也没几个。外人也都明白曹操的脾气,只要惹得曹操怀疑就可能人头不保,所以也有尽量博取曹操的信任。但是这样的曹操又广纳人才,难道不怕有人故意害他么?其实曹操的心术非常厉害,能看出人的真正目的而且曹操非常有主见,不会随便被人牵着鼻子走。

在你的眼里,曹操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从虫子天下个人而言,是相信曹操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的,而且还很有自己的统治手段。但是,曹操也有虚荣的一点,那就是喜欢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别人的口中说出来。这一方面,可以显示出自己从谏如流,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于是,在曹操的身边,谋士如云,将士如雨,不论是谁,都在死心塌地的为曹操服务。但是,曹操不知道是聪明还是愚蠢,居然谁的话都听。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来自江东孙策手下的张纮

话说,江东在孙策的软硬兼施的措施之下,江东尽归孙策所有,于是孙策便派遣张纮,向汉献帝上表献捷求封。其实,这也是孙策在试探曹操的态度,于是,曹操在一番感叹之下,不仅准了孙策的请求,还与孙策的弟弟孙匡进行了联姻的举动。但是,曹操也不傻,当孙策继续谋求大司马的职位时,曹操还是拒绝了。

虽然曹操拒绝了孙策的大司马的请求,却把来许昌献表的张纮留了下来。这个张纮是何许人也?大家都知道在后来的孙权手下,有个鼎鼎有名的张昭吧。当孙策去世之后,告诉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而这个张纮,在江东,与张昭是并称“二张”的。可见,这个叫张纮的,还是很有能力的,而且,在张纮的心里,也是始终装着自己的老巢江东的。

于是,当曹操知道孙策去世之后,想趁着江东人心未稳的状态下,出兵攻打江东。此时,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士,没有一个出来劝阻的,只有张纮,以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化解这个矛盾。对此,在书中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却说曹操闻孙策已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张纮谏曰:“乘人之丧而伐之,既非义举;若其不克,弃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说,乃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即令张纮为会稽都尉,赍印往江东。

表面上看,是张纮为了保护江东的利益,给曹操出了这么一个主意,实际上,这并不是说曹操谁的话都听,而是曹操早就想让张纮离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这之前的故事当中,曾有一段描写,说的是在许昌的张纮,经常带消息回江东的说法。张纮的这种作为,无异于是江东安插在许昌的一名内线,这对曹操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当时曹操之所以把张纮留在许昌,是羡慕张纮的才能,希望张纮能帮助自己。没想到,张纮的心里,装的都是江东,自己也不可能公开将其赶出许昌。于是趁着江东孙策刚刚去世,便提议攻打江东,因为曹操知道,张纮肯定会出来反对。只要张纮出来反对,曹操就有理由,按照张纮的说法,一方面送个人情给孙权,另一方面,也找个恰当的理由,将江东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内线,送回江东去。

所以说,曹操最终还是聪明的,所谓的什么人的话都听,那是在对他的统治有益的情况之下。对曹操有利,不管是自己人,还是自己的敌人,曹操都会言听计从。对曹操不利,纵使是自己身边的人,曹操也一定不会听从。因为,曹操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别人的话只是一个参考,最终拿主意的,还是曹操自己。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信和白起谁更厉害?韩信评价白起是秦国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和白起都是非常伟大的军事家,长平之战中白起带领的秦国击败了赵国,而且还把敌方全歼,完成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战。讲道理白起应该成为英雄,但是韩信却说白起是秦国的罪人。韩信也是年轻有为,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只是结局有些惨。如果韩信活在战国时期和白去交手谁的胜算会更大一些呢?长平之战,白起以60万大军

  • 水浒传中是谁一直看不起不起梁山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一百多位好汉都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一些以武力著称,有一些则是足智多谋,不管是哪一位,都算是很有才能的。然而,在书中却有一个人,他一直看不起众位好汉,尽管他也在一百零八人之中,但是却从不与人称兄道弟。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看不起别人呢?《水浒传》中108个好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要说最

  • 诸葛亮和法正谁的权利更大?法正在世就没诸葛亮的出头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蜀国的谋士不止诸葛亮一人,但是各种原因导致诸葛亮成了最出名的那位,不过要是法正还在世的话可能就没诸葛亮的出头日了。法正是刘备身边第一谋士,计谋比诸葛亮和庞统都要高深许多,而且也是依靠法正让刘备前期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不然也不会有以后的蜀国还能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员。法正的死也是让刘备感到惋惜不已。法正是

  • 李成梁镇守辽东,为什么被视为明朝灭亡的罪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但如果说李成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然而事实上,在明朝时期,他们两位都是镇守边疆的大将,要论起来,李成梁的名气还比戚继光更高。然而,这位保得辽东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的大将,却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明朝万历皇帝当政时期,中国漫长的边

  •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合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那么生活就算自由,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然而事实上,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贫穷不堪,他又是如何活下来的呢。那么,陶渊明归隐后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

  •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他真的不想当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人们的想象中,也许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类型的世外高人吧,因为“道”的学说高深莫测,那么研究道学的人自然也应该是一种这样的形象。可毕竟历史是真实的,如果像屈原笔下那种每日喝露水吃花瓣的活法,怕是真要升仙了。庄子做过官,可后来却再也不愿做官,是发生了什么,

  • 亚圣孟子的职业观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工作,那是历朝历代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了工作才能为自己挣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钱财也好,实现理想的机会也好,人各有志。那么在古代,像是一些圣人,他们的职业观又是什么样的呢?就比如孟子,他的成就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是在他的年代,日子总是得一天天过,他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想法呢?且从当时的购买力来

  • 司马懿和诸葛亮为什么是亲戚?三国还有哪些亲戚却是对手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人口的流动很大,就算是一家人可能也分散到了不同国家,所以魏蜀吴很多是对手关系,但却有着亲戚血缘。而且司马懿和诸葛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亲戚关系,当时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孩子会非常多,长大以后因为志向不同所以也会去不同的地方,最后你会发现大家其实都有着某种关系,一起来看看既是对手又是亲人的人吧。

  • "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对他没有什么好感,认为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帝王必然是一个暴君。只是,就算当时一统天下的不是秦始皇,面对诸子百家,完全不同的治国思想,任何一个有远虑的皇帝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更何况“焚书”也不是秦始皇的首创。再加

  • 长孙皇后为何能够得到唐太宗与世人的尊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贵为一国之君,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极大的重视,而同样受到关注的,还有皇后。虽然一般来说,后宫是不被允许干政的,但是却也能在政事以外的地方给人们留下谈资。今天要来说一说的,就是历史上一直受人尊敬的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除了贤惠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能够让人对她肃然起敬吗?唐朝长孙皇后不仅仅是一位贤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