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考试阅卷时看不到姓名,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是谁?

考试阅卷时看不到姓名,这个方法的发明者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2/28 2:11:40

有些时候,我们根本想不到,自己现在在用的一些东西,居然就来自古人的发明创造。就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大型的考试都是要把考生的名字等信息遮起来,只关注答卷本身,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公平的办法。但是,这个办法居然是古人的发明,而且是一个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人,来看看,这到底是谁?

一说起武则天,绝对是毁誉参半的一个人,在古代没有哪个人像武则天这样走两个极端,要么是死忠粉,要么反对到底,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对于武则天的评价都不是很客观,一个人总有好的一面也总有坏的一面,就像一个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样。

我们在评价唐朝的皇帝的时候,总是会高估唐玄宗的功绩,低估武则天的作用,实际上唐玄宗之所以能够开创开元盛世,完全是站在李治和武则天的肩膀上,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积累,唐玄宗最多也就是个守城之主,安史之乱唐朝迅速又盛转衰就是证明,唐朝还是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荣光。

武则天值得说的地方很多,这次我们关注武则天一个很小的发明,正是这个小的发明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包括现代学子,那么这个发明到底是什么呢?

不卖关子了,其实就是糊名法。

说到糊名法,从小考试的我们都不陌生,每次考试都要在试卷的一侧填写姓名、学号等个人信息,等交卷以后,这栏信息就被封起来了,然后进行阅卷。

这样阅卷老师就不知道是哪个考生了,批改的试卷就相对公平,为了防止老师徇私舞弊,阅卷还是交换进行,能够防止老师通过对字体的熟悉徇私舞弊,破坏教育的公平。

《隋唐嘉话》曰: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盖糊名考校,自唐始也。今贡举发解,皆用其事,曰封弥。”

《隋唐嘉话》虽然不是史书,《资治通鉴》《旧唐书》中很多内容都是从这本书里取材,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侧面证明武则天发明糊名法并非编造。

糊名在宋代常称为“弥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中说:“本朝进士,初亦如后制,兼采时望。真宗时,周安惠公起,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糊名法的使用,得到很多朝臣的反对,如范仲淹苏颂等,都曾提到糊名过于冒险:平时声名狼藉,考试成绩上佳,你录取他不录取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和正直的大臣才意识到,糊名是阅卷最合理最公允最无话可说的一种手段。科举本来就是唯才是举,不应以道德水准强加。

可以说糊名法极大的推动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直到现在我们还是这项发明的受益者,发源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就是参考科举制,也保留了糊名法,中国现代的考试也是同样,只要有考试都采用糊名法。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最公平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人谨慎能听进别人的建议么?曹操制定大战略还是有主见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为人一直非常小心谨慎,而且不轻易相信别人,所以亲信也没几个。外人也都明白曹操的脾气,只要惹得曹操怀疑就可能人头不保,所以也有尽量博取曹操的信任。但是这样的曹操又广纳人才,难道不怕有人故意害他么?其实曹操的心术非常厉害,能看出人的真正目的而且曹操非常有主见,不会随便被人牵着鼻子走。在你的眼里,曹操

  • 韩信和白起谁更厉害?韩信评价白起是秦国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和白起都是非常伟大的军事家,长平之战中白起带领的秦国击败了赵国,而且还把敌方全歼,完成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歼灭战。讲道理白起应该成为英雄,但是韩信却说白起是秦国的罪人。韩信也是年轻有为,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只是结局有些惨。如果韩信活在战国时期和白去交手谁的胜算会更大一些呢?长平之战,白起以60万大军

  • 水浒传中是谁一直看不起不起梁山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一百多位好汉都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一些以武力著称,有一些则是足智多谋,不管是哪一位,都算是很有才能的。然而,在书中却有一个人,他一直看不起众位好汉,尽管他也在一百零八人之中,但是却从不与人称兄道弟。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看不起别人呢?《水浒传》中108个好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但要说最

  • 诸葛亮和法正谁的权利更大?法正在世就没诸葛亮的出头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蜀国的谋士不止诸葛亮一人,但是各种原因导致诸葛亮成了最出名的那位,不过要是法正还在世的话可能就没诸葛亮的出头日了。法正是刘备身边第一谋士,计谋比诸葛亮和庞统都要高深许多,而且也是依靠法正让刘备前期打下了不错的基础,不然也不会有以后的蜀国还能成为三国鼎立中的一员。法正的死也是让刘备感到惋惜不已。法正是

  • 李成梁镇守辽东,为什么被视为明朝灭亡的罪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戚继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时期的抗倭英雄,但如果说李成梁,可能没几个人知道。然而事实上,在明朝时期,他们两位都是镇守边疆的大将,要论起来,李成梁的名气还比戚继光更高。然而,这位保得辽东边境三十年平安无事的大将,却被认为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明朝万历皇帝当政时期,中国漫长的边

  •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真的很贫困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陶渊明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合污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认为他辞官归隐之后既然只能种地,那么生活就算自由,恐怕也是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然而事实上,从陶渊明辞官到他去世也并不是一天两天,如果真的贫穷不堪,他又是如何活下来的呢。那么,陶渊明归隐后的日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

  • 庄子为什么不做官?他真的不想当官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人们的想象中,也许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类型的世外高人吧,因为“道”的学说高深莫测,那么研究道学的人自然也应该是一种这样的形象。可毕竟历史是真实的,如果像屈原笔下那种每日喝露水吃花瓣的活法,怕是真要升仙了。庄子做过官,可后来却再也不愿做官,是发生了什么,

  • 亚圣孟子的职业观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工作,那是历朝历代每个人都需要的,有了工作才能为自己挣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钱财也好,实现理想的机会也好,人各有志。那么在古代,像是一些圣人,他们的职业观又是什么样的呢?就比如孟子,他的成就虽然流传了下来,但是在他的年代,日子总是得一天天过,他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想法呢?且从当时的购买力来

  • 司马懿和诸葛亮为什么是亲戚?三国还有哪些亲戚却是对手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时期人口的流动很大,就算是一家人可能也分散到了不同国家,所以魏蜀吴很多是对手关系,但却有着亲戚血缘。而且司马懿和诸葛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亲戚关系,当时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孩子会非常多,长大以后因为志向不同所以也会去不同的地方,最后你会发现大家其实都有着某种关系,一起来看看既是对手又是亲人的人吧。

  • "焚书"并非秦始皇首创,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因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对他没有什么好感,认为能够做出这种事情的帝王必然是一个暴君。只是,就算当时一统天下的不是秦始皇,面对诸子百家,完全不同的治国思想,任何一个有远虑的皇帝都会做出同样的举动,更何况“焚书”也不是秦始皇的首创。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