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 韩信胯下之辱故事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 韩信胯下之辱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60 更新时间:2023/12/10 23:17:18

韩信领兵打仗的本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也正是因此,让很多人感到奇怪,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虽然项羽本身的能力很强,但是在那时的社会现状下,有一个韩信这样的帮手难道不是更好吗?

项羽画像

项羽最后死在韩信的逼迫下让无数欣赏项羽的人为他惋惜,同时感到好奇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倘若项羽当初能够重用韩信,那么就不但不会被韩信逼死,还能得到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如果得到了韩信,也许得到天下的人就是项羽了,根本不会有刘邦什么事了。

其实项羽不用韩信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第一,韩信是一个颇能隐忍的人,而项羽自小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一切,所以养成了他骄傲自负的性格。这样的项羽是最看不起会钻人胯下的韩信这种人的。项羽本身连看都看不起韩信,又怎么可能会重用韩信呢?

第二,项羽自己的本领很大,从前攻无不克的战绩让他无比的自信和自负。在他眼中,除了自己之外的人,不论是能力还是忠诚,都是不被项羽信任和看重的,而亚父范增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样自负的项羽旁边说要给他出谋划策,对项羽而言简直就是一个玩笑,所以他怎么可能会重用韩信呢!

从这两点可以看到,项羽和韩信其实是不可并立的存在,这两人相处必然会有一方式微。最初时是韩信在项羽军中默默无闻,后来是韩信在刘邦军中将项羽逼得自尽身亡。

韩信胯下之辱故事解读

韩信还过是白丁的时候,家境贫困,淮阴地区就有一个屠夫想要羞辱他,彰显自己的本事。之后就成了我们常谈的饭后谈资,其实胯下之辱,对韩信来说意义重大,后人对其的说法也是各不相同。

忍辱负重的韩信

假如是明事理的人,在看到屠夫的话说出口之后,就已经是在侮辱韩信,不管韩信采取何种措施,屠夫的本意已经做到。并且钻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用来加深对韩信的羞辱,韩信钻过胯下之后,其实是把这个羞辱实体化。并让那些找事的无赖牙口无言,找不到何种借口来羞辱韩信,韩信此举真是神来之笔,并且把旁观的同情心激发出来,假如无赖还要愈加羞辱,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比较自找倒霉。这是其中的一种看法。

第二种说法就有点偏激了,认为当时社会早已混乱不堪,各地诸侯起义,欲推翻暴秦的统治。可想而知,连当时的统治者都敢推翻,韩信并没有杀掉这个无赖,行事这般畏缩,认为不是大丈夫所做之事,怪不得项羽不会重用他。

第三种的说法就有点取巧,把韩信比做成黛玉,韩信看不起这些无赖,何必跟他们一般见识,反而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假如我因此而生气,岂不降低了自己的身份。因此韩信心里并没有生气,更加谈不上受辱。对他来说,钻个胯下,只不过是躲避这些恶少的烦扰。

第四种的说法是可信度最高的,赞扬韩信忍辱负重,就是想凭借有用之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声名远扬。

以上四种说法,我更偏向于第四种。

韩信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观其一个人,我们可以从他的性格出发,从某种角度上说,性格的好坏就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有何作为。其实剥开其光辉的事迹,就如同凡人一样,就是由一点点细枝末节所决定。

韩信的性格特点里,自信肯定是其中之一。他先后在两个楚汉效力,但都得不到重用,逃了两次,结果是被萧何所追回来,才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如果不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就会随遇而安,主子没有重用自己,也无所谓,只要在乱世中存活下来,也就可以。但正是对自我能力的强大自信,他觉得自己能够担当此重任,才会有怀才不遇之感。但是自信过头,那就自负,韩信曾说过:“生乃与樊哙等为伍。”他是非常看不起樊哙等人,觉得他们是有勇无谋,跟自己没法比,才导致众臣对他的偏执,到死也没有替他求过一次情。

第二点是政治上的天真幼稚,自认为自己的功劳很高,君主会重用自己,但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君主的猜忌。

第三点是知恩图报,不会在乎过去,而斤斤计较。谁都知道他在分封为楚王之后,回归楚地,找到曾经给自己伙食的漂母,予以千金。给那个半途而废的南昌亭长,予以百钱。甚至是找到那个恶少,很多人肯定都会觉得韩信会杀之泄愤,但是韩信出乎意料,不但没杀他,反而助他做官。可见韩信本人的胸襟是极为开阔,很有肚量。

第四点是他没有野心。在蒯通多次的怂恿之下,他都无动于衷,觉得自己如今的一切,都是刘邦所赐予的,得报答知遇之恩。并且他只是想做一个臣子,而无谋反做君主之心。

标签: 西楚霸王项羽

更多文章

  • 战神韩信到底打过败仗吗 韩信用兵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神韩信

    不知在历史上有没有记载过韩信打过败仗,但是在《楚汉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在出蜀地之后,是打过一次败仗,并且败的还是挺惨的。项羽以3万的兵力,打败了50万的诸侯联军,如果说这是谁的错,韩信难以推脱,但也不是他的过错。刘邦在攻打彭城的时候,项羽的军队被滞留在齐国,留下范增来防守彭城。刘邦所带领的50

  • 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八位功臣 韩信竟被女人所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位帝王身边都有为国家立下汉马功劳的名臣,不计其数,在他们的一生中为了自己的国家倾心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以惨烈的死法告别了一生效力的国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八位功臣。网络配图一、商鞅,死因:五马分尸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却要杀掉大功臣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良跟陈平跑出来了,意思是说当初自己建议主公跟项羽议和,主要是

  • 战神韩信一计竟连用两次:成彭城最大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用过一次的计谋第二次便不可在用了,因为敌人会有所防备,令其失效,但是韩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同一计谋用了两次,结果……大家看下文吧。刘邦从彭城之战中,也彻底明白了,那些大小王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他们会马上调转枪头和项羽一起对付自己。汉军中唯一靠得住的,就是唯一会打仗的韩信了。韩信是彭

  • 韩信从未带过兵 萧何为何笃定他可统帅三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我们都知道。韩信原先是项梁手下的一个小兵,项梁死后,跟了项羽,后来当了一个小官。他虽然官小,但是喜欢给项羽提建议。项羽在当世可是个打仗能手,霸气无比,如何会把小小的韩信放在眼里。因此就没搭理他,说不定还略略地讽刺了他两句。韩信受不住了,离开项羽,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呢,也没怎么看

  • 解密:萧何为什么要帮助汉高祖刘邦杀掉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萧何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网络配图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

  •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一句话点醒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项羽兵败之后,他帐下的将领钟离昧平时与韩信有几分交情,便来投奔他。公元前201年,有人向刘邦举报韩信起兵谋反。刘邦却信以为真,韩信听后,以为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误,便想亲自向刘邦解释清楚,可是又害怕刘邦把自己绑起来,便和自己的好友钟离昧商量,钟离昧听后说:“刘邦现在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

  • 刘邦夫妇杀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才有了施展自己

  • 揭秘:都是名将但为什么韩信却瞧不起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信

    战神白起,伊阙之战斩首24万魏韩联军,攻楚之战歼敌百万……是名副其实的杀神。尤其是长平之战,以60万大军围困赵军45万,打破了围攻战“十则围之”的惯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后赵军45万人,战死25万,被坑杀20万,全军覆没,战神之名响彻千古!网络配图韩信说,“……白起算什么名将,杀敌一千,自损

  • 汉初三杰为什么韩信惨死:而萧何张良却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韩信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