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韩信手握几十万大军,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98 更新时间:2023/12/15 5:12:26

韩信,公元前196年,大家也都知道有关韩信的一些经典的战役,被称为“兴汉三杰”之一,但是后来却被刘邦和吕后以谋反的名义杀死在宫中。

然而,在韩信死的前几年,就已经被剥夺了兵权,从原来的齐王被贬成为了淮阴侯,并从长安偏离,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在韩信临死前曾说过:“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在当时楚汉之争快要结束的时候,韩信曾是手握重兵,控制着北方广阔领土的大将,对天下大势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时韩信领兵在外,根本不受刘邦的控制,却还是乖乖的听从刘邦的话,最终击败项羽,才成就了汉家。

那么当时韩信手握重兵时为什么不造反呢?

史书上是这样解释的,韩信当时只是一介草民,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权利,也当不了官,又不会赚钱,项羽又不重视他,最终是刘邦给了韩信地位,封韩信为王,韩信心存感激,终于可以光耀门楣,所以非常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再说刘邦也对他不薄,没有理由造反。自己也是心甘情愿的为刘邦效力。

网络配图

但是再读纪录韩信生平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时候,就对上述产生了分歧。

韩信可是风云人物,智力和谋略都是超乎常人的,他怎么可能相信刘邦会真的一辈子都保全他,《史记》中曾出现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句话,韩信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有两个重要的辩士,都反复的向韩信陈说其中的利害关系,韩信也不可能不加以思考。

第一个辩士就是项羽派去的武涉,武涉曾向韩信说:“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在楚汉之争中,韩信就相当于是第三方的势力,刘邦和项羽的胜利韩信是关键,这个道理韩信当然也是懂的。

武涉还对韩信说:“项王今日亡,则次取足下”。刘邦灭了项羽后,下一个就是你。韩信对此的回答是:“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就是说刘邦对韩信是十分的信任的,但是武涉也非常详细的给韩信说过刘邦这个人信不得,“然得脱,辄倍(背)约”。

第二个辩士是范阳蒯通,他直接给韩信陈说了他的处境,“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就是说韩信的威望已经盖过了刘邦,刘邦怎么可能容得下你!总而言之就是在告诫韩信:除了自立为王,只有死路一条了。

网络配图

韩信则回答“先生且休矣,吾将念矣”。韩信并没有向对武涉一样说刘邦怎么怎么好,而是听了蒯通话要好好想想,说明韩信听进去了,他在斟酌武涉和蒯通的话。

韩信并没有相信刘邦会保他周全,也没有打算一辈子都听刘邦的话。

在平定齐地之前,刘邦曾派了郦食其去向齐王谈判,让齐王归顺刘邦,而韩信听从蒯通的建议,直接带兵攻打齐国,没有理睬郦食其和齐王的约定,韩信平定齐国后,手握重兵,而这时也正是楚汉之争的紧要关头,刘邦需要韩信的帮助,就派使臣前去和韩信说希望能帮助刘邦夹击项羽,可是韩信并没有直接的答应刘邦,而是和刘邦谈条件,要坐一个“假齐王”,试想,如果韩信真的相信刘邦会善待他,为什么会反过来向刘邦谈条件。

所以,可以肯定的就是,以韩信的谋略和聪明程度,并不会把刘邦的知遇之恩放在现实利益之上。

韩信之所以没有自立为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旧观念的存在,因为韩信相信刘邦不会对诸侯王下手。

网络配图

所以,韩信以为当上了齐王,刘邦就不会动他,因为当时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各诸侯国都相互讨伐,只是缺了一个共主罢了。

当然韩信还是想的太简单,刘邦和吕后的政治才能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楚汉之争刚结束,刘邦就用计收了韩信的兵权,就等同与废了这个有名无实的诸侯王。

标签: 韩信

更多文章

  • 萧何辅刘邦识韩信 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和大威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萧何

    萧何慧眼识珠,不仅发现了刘邦,而且还为刘邦发现了韩信,成就了刘邦的天下大业;他功高无二,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然而也被认为是一大威胁,于是他从善如流,自损清白,自污其身,小心谨慎,趋利避害。一、才识过人,慧眼识珠萧何的出身不是世家豪门,但年纪轻轻,就因精通司法律令,而被任命为沛县的功曹,负责刑事审判。

  •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 韩信胯下之辱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楚霸王项羽

    韩信领兵打仗的本事,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也正是因此,让很多人感到奇怪,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虽然项羽本身的能力很强,但是在那时的社会现状下,有一个韩信这样的帮手难道不是更好吗?项羽画像项羽最后死在韩信的逼迫下让无数欣赏项羽的人为他惋惜,同时感到好奇项羽为什么不用韩信。倘若项羽当初能够重用韩信,那么就不但

  • 战神韩信到底打过败仗吗 韩信用兵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神韩信

    不知在历史上有没有记载过韩信打过败仗,但是在《楚汉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韩信在出蜀地之后,是打过一次败仗,并且败的还是挺惨的。项羽以3万的兵力,打败了50万的诸侯联军,如果说这是谁的错,韩信难以推脱,但也不是他的过错。刘邦在攻打彭城的时候,项羽的军队被滞留在齐国,留下范增来防守彭城。刘邦所带领的50

  • 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八位功臣 韩信竟被女人所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韩信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每位帝王身边都有为国家立下汉马功劳的名臣,不计其数,在他们的一生中为了自己的国家倾心付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最终以惨烈的死法告别了一生效力的国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八位功臣。网络配图一、商鞅,死因:五马分尸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

  • 为何刘邦当上皇帝 却要杀掉大功臣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韩信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备跟项羽平分天下,着手准备西归的时候,张良跟陈平跑出来了,意思是说当初自己建议主公跟项羽议和,主要是

  • 战神韩信一计竟连用两次:成彭城最大的赢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用过一次的计谋第二次便不可在用了,因为敌人会有所防备,令其失效,但是韩信却反其道而行之,同一计谋用了两次,结果……大家看下文吧。刘邦从彭城之战中,也彻底明白了,那些大小王是靠不住的,关键时刻,他们会马上调转枪头和项羽一起对付自己。汉军中唯一靠得住的,就是唯一会打仗的韩信了。韩信是彭

  • 韩信从未带过兵 萧何为何笃定他可统帅三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我们都知道。韩信原先是项梁手下的一个小兵,项梁死后,跟了项羽,后来当了一个小官。他虽然官小,但是喜欢给项羽提建议。项羽在当世可是个打仗能手,霸气无比,如何会把小小的韩信放在眼里。因此就没搭理他,说不定还略略地讽刺了他两句。韩信受不住了,离开项羽,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呢,也没怎么看

  • 解密:萧何为什么要帮助汉高祖刘邦杀掉韩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萧何

    刘邦做为中国历史上最无情的两个开国皇帝之一,最大的罪状应该就在杀韩信这件事上。不过在杀韩信这件事上有一个人被历史忽略了,他就是韩信的哥们和同事萧何!历史上众多“好好先生”未必都是好人,他们所信奉的中庸哲学,讲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为了保住自己,偏向哪一方都可以。网络配图因此,所谓“好好先生”,中

  • 刘邦为什么后悔杀了韩信?一句话点醒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项羽兵败之后,他帐下的将领钟离昧平时与韩信有几分交情,便来投奔他。公元前201年,有人向刘邦举报韩信起兵谋反。刘邦却信以为真,韩信听后,以为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误,便想亲自向刘邦解释清楚,可是又害怕刘邦把自己绑起来,便和自己的好友钟离昧商量,钟离昧听后说:“刘邦现在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

  • 刘邦夫妇杀掉战神韩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

    刘邦能够打败当时数倍于自己武装力量的项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得到了韩信这个人才的缘故。韩信本来是满腹韬略,可惜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在项羽的帐下混了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给项羽打杂的,所以终日郁郁寡欢,和下面的兄弟们只能是厮混度日!直到他机缘巧合,在萧何的大力引荐下,重新投到刘邦门下,才有了施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