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实的商鞅 在亲哥脸上刺字又把他鼻子割掉

真实的商鞅 在亲哥脸上刺字又把他鼻子割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4/2/15 22:11:12

司马迁商鞅变法的内容概括为:“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具体如下:废除井田制,准许买卖土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取消贵族特权,废除“刑不上大夫”;奖励军功,即使是奴隶也可以因军功恢复自由身,而贵族没有军功者不授爵位;厚赏重刑,建立连坐制度,对耕织、作战、告奸有功者施以厚赏,对那些私相斗殴者、不积极外战者、懒惰贫穷者、隐匿犯罪者加以重刑。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称霸天下。

网络配图

但如何让新法得以推行呢?为了表示变法的决心,商鞅“徙木立信”,用五十金来试探老百姓,也向老百姓传递了一个信号:推行新政,赏必重赏,罚必重罚,态度不容置疑。

新法一经颁布,就遭到了保守派的顽固抵制,为了推行新法,商鞅不得不用血腥来树立威严。

子之师太师公子虔、太傅公孙贾闻知商鞅颁布新法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部分秦国中的儒家书籍收缴起来,焚烧殆尽,心中惊惧,也不敢再以儒家书籍施教于世子赢驷,可又不愿意按照公孙鞅的思想施教于世子赢驷,于是便利用世子赢驷去刁难公孙鞅。

商鞅见世子赢驷总想刁难自己,也唯恐发生正面冲突,凡事皆躲着世子赢驷。可是,世子赢驷在公子虔、公孙贾的蛊惑下,自恃是世子,更不把公孙鞅发在眼里。

这一天,商鞅入宫拜见秦孝公,可是刚入宫门,只见世子赢驷怒冲冲迎面走来。商鞅见此,便急欲避开。这时,只听见世子赢驷在远处高声喊道:“公孙先生且慢,勿要避之也。本世子有要事请教之。”商鞅闻听亦是无可奈何,只好站在一旁恭候之。当世子赢驷来到近前,商鞅施礼说:“臣拜见世子焉。”世子赢驷却冷冷地说:“本世子不敢受先生如此大礼也。”然后又说:“本世子又一事不明欲请教之。先生自入秦以来,屡屡颁布新法,已有数载也,于国于民何利乎?秦之上下皆言不便,何不废乎?”商鞅闻听此言,不由得大惊,心中暗想:“此语乃是公开反对变法,乃大罪也。”

网络配图

但表面上却平静如水,微微一笑说:“世子所言差矣。自新法《垦草令》颁布以来,已有数载,而秦国富足与强盛之迅速,胜过百年矣,足以与中原六强并立,乃世人可见也。而庶民百姓安心守法,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山无盗贼,安居乐业,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县可谓大治矣,乃世人皆知也。如此,岂能言新法于国、于民无利乎?再者,朝中众臣及各级官吏皆明新法,执行不阿,亦无人言不便也。

以世子之明,岂能不知乎?以臣观之,世子所出之言,非世子本意也,定有佞臣在暗中蛊惑,蓄意挑拨臣与世子之谊,臣必依法纠之。望世子三思而行焉。”世子赢驷闻听商鞅之言,更怒说:“先生勿要胡言也。吾虽无尔雄辩之才,但此语乃本世子肺腑之言也,何言他人蛊惑乎?”说罢,世子赢驷愤愤而去。

商鞅看着世子赢驷远去的背影,不由得摇头叹息说:“年轻气盛,故如此耳。世子不可罪之,而蛊惑者,当重罚之。”然后,入宫拜见秦孝公,奏明此事。

秦孝公闻听此事大惊,此乃触犯新法之举,乃大罪也,因是国家储君,不能用刑,商鞅就让太子傅公子虔(公子虔不仅是太子的老师,还是秦孝公的大哥)和太子师公孙贾代为受过,一个处以刖刑(砍脚),一个处以黥刑(在脸上刻字涂墨)。新法实行四年后,公子虔再次犯法,商鞅竟然割掉了他的鼻子(劓刑)。于是“秦人皆趋令”,再也不敢批评新法。

网络配图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一些原来批评变法的人,又改口说变法的好话,这等于是向商鞅认错了。不料,心狠手辣的商鞅将这些人全部发配远方,从此以后,秦国再没人敢批评政令。

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很大的原因是秦孝公的无条件支持。秦孝公英年早逝之后,已经酝酿了20年的风暴骤然来临。对商鞅恨之入骨的贵族们乘机告发商鞅谋反,失去后台老板的商鞅逃到了函谷关,想住客店却没有证件,店主不敢收留他,因为按照商君制定的法律,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要受连坐之罪!商鞅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他走投无路,只好回到封地,仓促地组织了一支人马,起兵造反。战败后,秦惠对他实行了严酷的车裂之刑,告诫世人“莫如商君反者”。综合作者:老边和《文史参考》稿件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商鞅为何会被判处五牛分尸?背后惊人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商鞅

    他为了在弱肉强食的现实面前争一席之地,重金网罗天下人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国的一个贵族,公孙鞅,又称卫鞅的壮年男子,便成了这重赏之下的勇夫。这也并不奇怪,老百姓盼望着风调雨顺,甚或学些磨豆腐一类,便一很知足了,过去识文断字的想中秀才,秀才又想中举人,进士。贵族想着领兵挂相印,其实都是一种心态。据

  • 商鞅没有被五马分尸?最后分尸的只是他的尸体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维新者。《史记·商君列传》上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商鞅自少喜欢法家的刑名之学,后投身到魏国相公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临终前,曾把他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不纳。于是西行入秦,通过贿赂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他向孝公上富国

  • 秦国功臣商鞅为什么被车裂 商鞅纠结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

  • 商鞅发明一种罪名 竟连杨广都忍不住将其废除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

    在中国古代的王权社会,国君治理国家往往有两种模式,礼治或者法治。礼治其实就是人治,也就是靠人的善恶来决定一个人的罪名。正如《论语》所说:为政在人,官吏做好榜样,百姓就会跟着效仿。但是到了战国就不一样了,大征之世交战不断,靠礼治根本就玩不转,别的国家军队打过来,你跟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上阵杀敌,没人会

  • 商鞅变法的先天不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可以说它奠定了后来华夏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如果秦孝公不用商鞅变法,秦国可能很难有力量实现统一,战国的历史就不知道要往何处发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大概是这些:一个是居民户口管理制度,按照什伍的建制划分居民,一什一伍成为居民的基本单位,同建制的这些户居民就成

  • 春秋战国的四大奇人,商鞅都没有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鬼谷子,春秋战国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总是奇人辈出,而追溯历史,最传奇的一段乱世想必还是春秋时期。在这个传奇的时代,有四人可谓是当时的精英人物,连商鞅都无力赶及这四人,有一人则是离奇不知去向。鬼谷子此人可谓是春秋时期的一大奇人,虽然他以纵横家身份示人,但是他头上却同时具备多重头衔。鬼谷子一书中便不只纵横之术,道家思想暗

  • 商鞅变法中有一项分家政策,商鞅为何提倡分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商鞅

    商鞅变法中有一项分家政策,商鞅为何提倡分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商鞅变法,相信大家都比较耳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让一直偏居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促进了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虽说商鞅本人最后落得个车裂的结局,但是他的变法对于秦国来说

  • 此人才能不弱于商鞅,只因玩弄权术导致变法偏了方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申不害

    此人才能不弱于商鞅,只因玩弄权术导致变法偏了方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较弱,所以待遇一直不太好。虽然是弱国,而且处于诸强的包夹中,但也有它的生存之道,忍气吞声是主旋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韩昭侯。《史记》有记载,“懿侯卒,

  • 公孙衍作为秦国高级军官又是商鞅的接班人 为何他还要反秦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公孙衍

    公孙衍为什么会反秦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

  • 商鞅既然是十分的冤枉 为何后代秦国君主无人给他平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商鞅

    还不知道:秦国君主为何不给商鞅平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国因为实施“商鞅变法”,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后来,秦孝公去世后,秦惠王却开始清算商鞅。商鞅走投无路之下,被逼造反,结果兵败被杀。商鞅被杀后,秦惠王还对商鞅的尸体处以车裂之刑。(秦惠王剧照)秦惠王虽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