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违反一夫一妻制度被处死 商鞅变法废奴隶制度

违反一夫一妻制度被处死 商鞅变法废奴隶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4/1/4 12:34:52

老福读战国:昨天老福说到战国时期赵国的最后一员大将李牧,李牧死后赵国亡。让人扼腕叹恨的是作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并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一个奸臣之口。

网络配图

秦国收拾完赵国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魏国了。魏国在战国后期实力平平,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战国初期,魏国也曾称霸过,当年连秦国的君王都差点被他们活捉了。可见其实力不一般。

说到魏国的强国之路,不能不说一个人,他就是李悝

李悝对于中国网友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如果提起他的学生商鞅,估计很少有人不知道。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让秦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中国,而比商鞅更早实施变法的则是李悝,李悝在魏国变法,同样也让魏国强大起来,先后打败了周边国家,而称霸中原。

对于李悝的变法,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这样写道:“魏用李克(即李悝),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

按照司马迁的意思,是李悝变法拉开了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的序幕。说得伟大一点,就是李悝的变法把中国从春秋时期的奴隶社会推进了战国时代的封建社会。

支持李悝变法的是魏国君主魏文侯,当时魏从晋国分裂出来没有多久,在它的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赵国;东边,是韩国;南边,越过中条山和黄河,是秦、楚、郑三国拉锯争夺的地带。

网络配图

从地理上来看,魏国处在这样一个地方,四处被强国紧紧裹夹起来,对于一个刚刚建立的小国来说,要想求得生存,没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魏文侯酝酿了一场大变革,他审时度势的用李悝,实施一场前无古人的变法。

李悝变法主要从农业入手,他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多种地,增强粮食的产量。简单的说“尽地力”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得到土地以后,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除了按规定交税或者政府收购以后,剩下的就全是自己的。

而“善平籴”则是一种农业经济政策,他规定粮食只能政府收购,而且价格也只能由政府来规定,丰收的时候政府收进去,如果闹灾荒了政府再把食粮放出来,但价格不变。所以这个时候魏国的老百姓很幸福,生活有保障,劳动就有了积极性,大家一起努力国家综合实力就上去了。

我们可以看出,商鞅后来虽然学了李悝的办法,离开魏国到秦国去进行变法改革,但商鞅跟李悝有一个地方做的不一样,按老福的话说,李悝虽然立了法,对国家进行了变革,但他始终是以人为本的,把老百姓当做人,只要你多劳动就能致富奔小康。而在商鞅的领导之下,秦国虽然很强大,但人民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因为秦老百姓生产的粮食全是国家的,秦人想出人头地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打仗,去战场上杀人。

网络配图

商鞅把秦国变成了一架战争机器,百姓根本没有幸福感可言。所以秦始皇统一全国不久就被人推翻了,老福想如果是按李悝的法则去统一全国,估计大秦王朝的命也不会那么短。

李悝在魏国的时候还编成了一部《法经》,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全书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具律》等六类。

在这部法律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定,那就是它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夫有二妻的,要被处死;有一妻二妾的,敲掉罗丝骨。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一夫一妻制”,大家都知道在一个世纪之前我们中国都没有实行一夫一妻制,然而在两千多年前战国初期李悝就在魏国实行了一夫一妻制。

我们不知道这个法律当时是怎么实施的,或者是什么时候被终止的,对于同时娶两个老婆或者嫁两个老公的要处死。这对现在人来说虽然严了一点,但其婚姻法的本质却是跟现在一样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悝是非常有远见的。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真实的商鞅 在亲哥脸上刺字又把他鼻子割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商鞅

    司马迁将商鞅变法的内容概括为:“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具体如下:废除井田制,准许买卖土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取消贵族特权,废除“刑不上大夫”;奖励军功,即使是奴隶也可以因军功恢复自由身,而贵族没有军功者不授爵位;厚赏重刑,建立连坐制度,对耕

  • 商鞅为何会被判处五牛分尸?背后惊人内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商鞅

    他为了在弱肉强食的现实面前争一席之地,重金网罗天下人才。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卫国的一个贵族,公孙鞅,又称卫鞅的壮年男子,便成了这重赏之下的勇夫。这也并不奇怪,老百姓盼望着风调雨顺,甚或学些磨豆腐一类,便一很知足了,过去识文断字的想中秀才,秀才又想中举人,进士。贵族想着领兵挂相印,其实都是一种心态。据

  • 商鞅没有被五马分尸?最后分尸的只是他的尸体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变法维新者。《史记·商君列传》上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商鞅自少喜欢法家的刑名之学,后投身到魏国相公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临终前,曾把他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不纳。于是西行入秦,通过贿赂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到了孝公。他向孝公上富国

  • 秦国功臣商鞅为什么被车裂 商鞅纠结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被车裂而死。

  • 商鞅发明一种罪名 竟连杨广都忍不住将其废除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

    在中国古代的王权社会,国君治理国家往往有两种模式,礼治或者法治。礼治其实就是人治,也就是靠人的善恶来决定一个人的罪名。正如《论语》所说:为政在人,官吏做好榜样,百姓就会跟着效仿。但是到了战国就不一样了,大征之世交战不断,靠礼治根本就玩不转,别的国家军队打过来,你跟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上阵杀敌,没人会

  • 商鞅变法的先天不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可以说它奠定了后来华夏大一统王朝的基础,如果秦孝公不用商鞅变法,秦国可能很难有力量实现统一,战国的历史就不知道要往何处发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大概是这些:一个是居民户口管理制度,按照什伍的建制划分居民,一什一伍成为居民的基本单位,同建制的这些户居民就成

  • 春秋战国的四大奇人,商鞅都没有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鬼谷子,春秋战国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总是奇人辈出,而追溯历史,最传奇的一段乱世想必还是春秋时期。在这个传奇的时代,有四人可谓是当时的精英人物,连商鞅都无力赶及这四人,有一人则是离奇不知去向。鬼谷子此人可谓是春秋时期的一大奇人,虽然他以纵横家身份示人,但是他头上却同时具备多重头衔。鬼谷子一书中便不只纵横之术,道家思想暗

  • 商鞅变法中有一项分家政策,商鞅为何提倡分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商鞅

    商鞅变法中有一项分家政策,商鞅为何提倡分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商鞅变法,相信大家都比较耳熟了,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战国时期的格局,让一直偏居在西部的秦国开始崛起了,促进了秦国灭掉六国最终统一。虽说商鞅本人最后落得个车裂的结局,但是他的变法对于秦国来说

  • 此人才能不弱于商鞅,只因玩弄权术导致变法偏了方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申不害

    此人才能不弱于商鞅,只因玩弄权术导致变法偏了方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较弱,所以待遇一直不太好。虽然是弱国,而且处于诸强的包夹中,但也有它的生存之道,忍气吞声是主旋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韩昭侯。《史记》有记载,“懿侯卒,

  • 公孙衍作为秦国高级军官又是商鞅的接班人 为何他还要反秦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公孙衍

    公孙衍为什么会反秦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