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17 更新时间:2024/1/1 23:45:10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鱼我所欲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早年受教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氏衰微后,有一支从鲁迁居到邹国,就是孟子的祖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孟子没有讲他的老师的姓名,却是说:“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子私淑诸人也。”其受业于何人,自汉代以来颇有争议,一是认为师从子思,一是师从子上,一是师从子思之门人。

朱熹云:“私,犹窃也。淑,善也。李氏以为方言是也。人,谓子思之徒也。”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记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而且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子思的父亲孔鲤(孔子的儿子)生卒年,鲁缪公(鲁穆公)的在位时间进行推算,孟子受业于子思是难以成立的。由此看来,孟子师从子思之门人较为妥贴。

关于孟子的父亲更加缺乏资料,赵岐在《孟子题辞》中认为孟子“宿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孟子幼年和孔子一样,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孟母教子的故事,史书上记载颇多,孟母的言传身教对孟子成为“亚圣”具有巨大的作用。孟子对孔子备极尊崇,他在《公孙丑上》说:“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曾经游历齐、宋、滕、魏、鲁等国,前后有二十多年。他游历列国的具体时间,已说不十分准确,只能依据《孟子》一书的记载,说明大体上的时间和情况。

后世纪念

先师庙

据传,孟子在游说各国期间,从齐国到魏国,途经干城(今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孟轲村)被大雨所阻。当时孟子声望颇高,一时间奔走相告,轰动全村。孟子住处门庭若市,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孟子见此人如此好施乐道,决定留下讲学数日。干城人也以此为荣,于是就在孟子讲学的地方建“先师庙”,把村名改为孟轲以示纪念。

“先师庙”也称“孟轲庙”,位于孟轲东村。嘉庆六年(1801年),开州(今濮阳)知州张极重修孟轲庙,并为“大贤名不可名村”,将孟轲村改为大贤店。1958年庙毁。1981年复名孟轲村至今。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

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副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东侧神龛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的金匾一块。山东又称为孔孟之乡。

七篇贻矩

山东邹城孟府大堂檐下正中悬挂着“七篇贻矩”金匾,“七篇”指的是《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贻”是赠给的意思;“贻矩”指《孟子》七篇给天下人为人处世的规矩。

孟庙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孟子有庙奉祀始于宋景祐四年(1037年),创建于邹县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子陵墓前。后迁于现邹县城南关。

标签: 孟子儒家

更多文章

  • “孔夫子当教授”语底是什么?关于孔子的歇后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孔子

    有关孔子的歇后语大全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孔夫子擐[huàn]搭裢——两头书(两头输)孔

  • 谯周为何会被称为蜀中孔子?参与了蜀汉的建立,劝说刘禅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谯周,三国

    谯周为何会被称为蜀中孔子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时期的蜀国最先灭亡,不仅仅是因为蜀国的实力最弱,也是因为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力劝刘禅投降,让蜀国放弃了抵抗,投降了魏国,使得蜀中的老百姓免于生灵涂炭,这个人就是谯周。谯周是益州本地人,巴西西充国人,所以要问对益州土

  • 《论语》是孔子作的吗?书中的主要思想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南)人。春秋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自幼在鲁国受到文化传统、宗法传统及贵族世家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十五而志于学”。17岁时已懂得一些“礼”和为人处世的道理。20

  • 魏惠王问政孟子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惠王,问政孟子

    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河西发生灾荒,就将那里的灾民安置到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西。当河东发生灾荒 时,也是这样做的。可是魏国的人口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就是“五十步笑百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竟然是孟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宫刑,孟子

    中国夏商时制定的“五刑”: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以宫刑最让人接受不了,士可杀不可辱嘛!故太史公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时,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

  • 孟子为何不相信革命会流血?革命成功关键在仁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子,儒家,革命,

    关于汤武革命,孟子有一段很有名的话。齐宣王问他:“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说:“于传有之。”齐宣王很害怕,说:“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则斩钉截铁地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在孟子看来,桀纣不行仁义,是独夫民贼,汤武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儒家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他早年丧父,与母亲仉氏相依为命。因为他和孔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所以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又因他出自孔伋学派,所以把他和孔伋并称为“思孟学派”。孟

  •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成才 孟母都做过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孟母断织讲的是在孟子少年的时期,有一天孟子放学回到家中,当时他的母亲在屋里织布。看到孟子放学回来,就问他:“你在学校学习怎么样啊?”孟子很不在意的回答母亲:“还好吧,和以前一样啊!”孟子的母亲看到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特别的生气,于是一气之下就用剪刀把刚刚织好布用剪刀剪断了。孟子特别害怕,小心翼翼地问他

  • 孟子谓戴不胜赏析 孔子与孟子并称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孟子谓戴不胜,孔子与孟子

    在儒家经典《孟子》一书中记载了孟子与一位叫戴不胜的士大夫之间的对话。在这个故事中,戴不胜想向齐王推荐一位叫薛居周的贤德的人,因为他认为只要齐王身边有薛居周来辅佐,齐王就不会被小人的谗言所迷惑了。对此孟子有不同的观点。孟子首先给戴不胜讲了一个故事,他问戴不胜说,如果一个楚国的官员想让儿子学齐国话,那么

  • 关于孟子的诗有什么 孟子的哲学思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关于孟子的诗,孟子的哲学思想

    孟子是先秦时期的文学大家,读《孟子》一书总会被他的一气呵成、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辩论所吸引,所折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语言大师,为我们创造出了在今天看来依然耳熟能详的常用的成语,而且孟子的很多名言都像诗歌一样朗朗上口,非常优美,常常被后人引用。孟子非常善于运用排比,因为他因为辩论,首先就要在气势上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