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孔子家语》中十句经典语录,令人受益匪浅

盘点《孔子家语》中十句经典语录,令人受益匪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824 更新时间:2024/1/10 20:22:2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孔子家语》的章,希望你们喜欢。

《孔子家语》简介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纪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1、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出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木料经过墨线画线,就能够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就能成为圣人。

2、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出自《孔子家语·三恕》。【译文】年少的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才能。

3、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出自《孔子家语·颜回》。【译文】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终身为善,一言

4、则败之,可不慎乎。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译文】一辈子的善行,一句话就可以毁掉,能不谨慎吗?

5、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

出自《孔子家语·会》。益:更加。意思是:国君乐善好施,臣下则会更加宽厚;国君能亲近贤才,则臣下交友都会审慎。

6、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译文】不了解他的儿子看看他的父亲,不了解他的为人看看他所交的朋友。

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出自《孔子家语·六本》。行:做事。虽然良药吃到嘴里感觉苦,但对病痛有好处;正直的劝告虽然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做事有好处。

8、一言而有益于智者,莫如预;一言而有益于仁者,莫如恕。

出自先秦《孔子家语·颜回》。一用一个字来表达而有助于对“智”的理解的,没有比“预”字更好的了;用一个字来表达而有助于对“仁”的理解的,没有比“恕”更恰当的了。此言智的精义就是能防患于未然,仁的真谛就是善于宽恕他人。

9、勇力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出自《孔子家语·三恕》。【译文】勇力震动天下,持守时要兢兢业业;富有甲天下,持守时要谦虚谨慎

10、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出自《孔子家语·在厄》。以兰草生于深林与君子修道立德作比,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做人的道理:道德修养乃是一种自觉的高尚的精神修炼,是一个人人格的升华;因此,只有道德高尚者才能不受世俗社会的影响,在穷困中能自持而不改变志、节操。

标签: 《孔子家语》孔子儒家

更多文章

  • 《孔子家语》的内容材料是什么时候汇聚起来的?又是怎样汇聚起来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家语》,孔子,儒家

    你知道《孔子家语》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子家语》本子,本来附有西汉孔安国的序文,根据这个《孔安国序》的叙述,《家语》记录的是当时公卿士大夫与孔子及孔门弟子交谈问对的情况,与《论语》《孝经》同时,后来弟子取其中“正实而切事者”,也就是孔子可能常常说起,意

  • 孔子为何要进行私学教育?他是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战国,儒家

    孔子,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春秋末年,周王室势力衰落,天子失威,礼坏乐崩,社会动荡不已。在这种社会状况下,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模式被打破。随着王室人才的外流,学术逐渐下移,从而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的情形。孔子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建

  • 秦国不允许孔子入秦,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孔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孔子。秦朝时期,秦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一统天下,这完全在于秦朝与六国斗争期间没有出现过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每个君主都十分有才能,非常重视人才的发展,惜才爱才,而六国之所以

  • 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孟子,儒家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 “孔夫子当教授”语底是什么?关于孔子的歇后语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秋,孔子

    有关孔子的歇后语大全孔夫子背书箱——里面大有文章孔夫子打哈欠——满口书生气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孔夫子门前讲论语——自不量力孔夫子挂腰刀——不文不武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礼)孔夫子擐[huàn]搭裢——两头书(两头输)孔

  • 谯周为何会被称为蜀中孔子?参与了蜀汉的建立,劝说刘禅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谯周,三国

    谯周为何会被称为蜀中孔子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时期的蜀国最先灭亡,不仅仅是因为蜀国的实力最弱,也是因为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力劝刘禅投降,让蜀国放弃了抵抗,投降了魏国,使得蜀中的老百姓免于生灵涂炭,这个人就是谯周。谯周是益州本地人,巴西西充国人,所以要问对益州土

  • 《论语》是孔子作的吗?书中的主要思想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南)人。春秋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自幼在鲁国受到文化传统、宗法传统及贵族世家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十五而志于学”。17岁时已懂得一些“礼”和为人处世的道理。20

  • 魏惠王问政孟子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惠王,问政孟子

    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河西发生灾荒,就将那里的灾民安置到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西。当河东发生灾荒 时,也是这样做的。可是魏国的人口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就是“五十步笑百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竟然是孟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宫刑,孟子

    中国夏商时制定的“五刑”:墨(刺脸)、劓(割鼻)、宫(阉割)、膑(去膝盖骨)、大辟(斩首),以宫刑最让人接受不了,士可杀不可辱嘛!故太史公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时,痛不欲生,生不如死。但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

  • 孟子为何不相信革命会流血?革命成功关键在仁义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孟子,儒家,革命,

    关于汤武革命,孟子有一段很有名的话。齐宣王问他:“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说:“于传有之。”齐宣王很害怕,说:“臣弑其君可乎?”孟子则斩钉截铁地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在孟子看来,桀纣不行仁义,是独夫民贼,汤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