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游长寿的原因

陆游长寿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82 更新时间:2023/12/21 12:08:38

陆游是宋代著名诗人,一生写诗9300余首,其中900多首与病相关,约占总数的1/10,堪称“古今第一病人”。有趣的是陆游竟成宋代诗人中最长寿者,寿至86岁。这是什么原因呢?久病的陆游为什么那么长寿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陆游丰富的病诗中,可知他患有糖尿病、龋齿、肺病、耳聋、近视、跛足、头痛、腰病等,且生活方式不健康。据学者刘扬中统计,在陆游的诗中,提到饮酒的作品多达2940多首,接近全部创作的1/3。陆游酒量甚小,他自己都写诗自嘲“陆生酒户如蠡迮(音如责,意为狭窄)”,也就是一勺的量,在陆游的诗中,1200多次写到“醉”,就算是壮汉,也未必经得起这么折腾。

陆游一生颠沛,因主张恢复中原,两度被贬,晚年结交韩侂胄,遭士林鄙视,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中。陆游的基因算不上太好,他的父亲陆宰、爷爷陆佃都只活到61岁。

那么,陆游为何如此长寿?一是陆游知医,祖上几代都喜修炼,二是他喜欢劳作,到80岁时还在干体力活。唐代药圣孙思邈曾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陆游是绝好的证明。

写病亦是为忧国

陆游生于1125年11月13日,高祖陆轸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曾任尚书右丞;父陆宰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相当于副部长)。

陆游是第三子,生于乘船北上的途中,故名“游”。一说陆母仰慕诗人秦观(字少游),以其字取名,见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此说是附会陆游的诗《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而来。

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诗中并没说因秦观而改名,叶绍翁的想象力太发达。

陆游说:“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指陆宰,去世时受赠少师衔,故称少傅)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奠定陆游一生喜写乡村的诗风。

学者黄林蒙在《陆游疾病诗论析》中指出,从出生到33岁,陆游没写过一首病诗,和他自称的“予少多疾恙”似有不合:

33岁之前0首

34岁至45岁74首

45岁至64岁320首

65岁以后508首

其实不矛盾,陆游出生仅2年,北宋灭亡,少年时听长辈忆旧,“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每言虏,言叛臣,必愤然扼腕裂眦,有不与俱生之意”。强烈的奋发精神,使陆游不屑于写个人病痛。

中兴时期(宋孝宗执政期,1162年-1189年),朝政多弊,诗人皆爱写病,病诗多达1700余首,陆游也借此表达意见。

诗中可见身患九病

从陆游的病诗中,可见陆游中年病况。

近视:宋代文人多近视眼,一是受科举取士影响,年轻时用功过度,二是宋人喜读书。陆游的父亲陆宰是藏书家,史称“越州藏书有三大家,首为左丞陆(宰)氏”,南渡后,皇室缺藏书,陆家捐书1.3万卷。陆游说:“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可见多读伤眼。

龋齿:陆游曾写《齿痛有感》:“眼暗头童负圣时,齿牙欲脱更堪悲。”此外,还有“齿根浮动叹吾衰”“龋齿虽小疾,颇解妨食眠”等。

头痛:陆游在《贫病戏书二首》中写道“头痛涔涔齿动摇”,头痛让陆游“我独呻吟一室中”,但略缓解后,又“头风间作已全轻,山雨虽频却快晴”。

腰痛:如“病侵腰膂两经秋”“拄杖扶腰痛”“病腰扶拜苦龙钟”。

脾病:如“下湿病在脾,余息仅如缕”,意思是住的地方低而潮湿,导致患了脾病,此时陆游已77岁。

疟疾:陆游在四川任官9年期间,染上疟疾,即“瘴疠连年须药石”,以后多次发作,让他感慨道“久出天魔境,胡为疟鬼来”“依旧衰颜似叶黄”。

肺病:陆游写诗自叹“肺热烦促无时平”“病肺经旬疏酒盏,愁来惟是上南楼”。52岁后,诗中5次提到肺病。

跛足:49岁时,陆游在成都写下《登塔》一诗,说“眼力老未減,足疾新有瘳”。去世前,陆游又自称“人间跛男子”。

最让陆游痛苦不堪的,是“糖网病”,即今之糖尿病。

陆游何时患上糖尿病?一般认为,陆游在52岁时写下的《铜壶阁望月》中,留下蛛丝马迹:铜壶阁上看明月,身在千寻白银阙。十年肺渴今夕平,皓然胸次堆冰雪。

“肺渴”是不是糖尿病,还有争议。传说历史上杨贵妃也“肺渴”,据《开元天宝遗事》载:“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于口中。”杨贵妃可能体重超标,但去世时才37岁,古代糖尿病高发年龄在55岁以上,杨贵妃应不至于患此病。

不过,“肺渴”确是糖尿病症状之一,如果像诗中所说,已“十年肺渴”,则陆游在42岁时已患病。

54岁时,陆游写《过忠州醉归舟》,称:“耿耿船窗灯火明,东楼饮罢恰三更。不堪酒渴兼消渴,起听江声杂雨声。”陆游通医,知道“消渴”是糖尿病的专称,他曾写“百尺辘轳新浚井,一杯聊慰渴相如”,包含两个意思:

其一,自己和汉代著名作家马相如患的是同一种病。

其二,剧饮无度,是引发糖尿病的主因。

然而,陆游表示:还是要再喝一杯。

有学者发现,陆游在46岁时,写诗称:“昏眸云雾隔,衰鬓雪霜新。”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视力模糊,大约60%的患者眼部血管会受损,视力降低,重者或失明。唐代白居易也有糖尿病,写诗称“眼昏久被书料理”,陆游后来也自称“病眼茫茫每懒开”。

可80岁后,陆游又近可见“蝇头字”,远可见“远山叠”。近视眼患者晚年视力会提升,陆游的“昏眸”应是近视,非糖尿病并发症。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邦起兵地点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这时,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曹参当时为沛县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樊哙去邀请刘邦,刘邦当时已拥数百之众。然而此时沛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他所杀,等于是引

  • 辛弃疾与陆游的交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游

    辛弃疾和陆游,都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辛弃疾和陆游都没怎么做过正儿八经的大官,按照现代人的说法,辛弃疾和陆游总是在基层打嘴炮,对于朝廷的决策,他们是无能为力的。但是这两位大诗人可以说生活在同一个年代,辛弃疾和陆游之间究竟有没有交集呢?你别说,还真有这么几次交集,不过也只是不得志的两个人,坐在一起互相

  • 陆游的仕途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游

    我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肯定都学过陆游的诗。陆游生于北宋灭亡前夕,因为年少深受爱国思想教育,所以陆游长大后一直想为国效力。但陆游的仕途之路却称不上顺利,期间更是一度五起五落,令人无何奈何。宋高宗时期,陆游曾参加礼部考试,但秦桧不喜欢陆游所以最后没有结果。到了宋孝宗时期,陆游直接

  • 陆游打虎真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陆游,字放翁,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大诗人。在很多人眼里,陆游是一个文人,一生笔耕不辍,高产且质优。但你不知道的是,陆游其实还是个「武夫」,他上过前线,还打过老虎。对于陆游打虎一事,多数学界人士是肯定的,但也有不少人讳莫如深。那么,陆游所到之处到底有没有虎?若真有虎,陆游打虎是真是假?陆游一

  • 苏轼官职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官职

    我们都知道大文豪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但直到最后苏轼也没有辞官归隐,那么苏轼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苏轼的那些官职吧!苏轼经历两次低谷:黄州、儋州。后者比前者更惨。三次顶峰:科举考试第二名、密州、徐州知州期间,高太后提拔翰林学士期间。苏轼第一任官职是凤翔府的签判,外派三年之后返京,官封大理

  • 陆游叫小李白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

    陆游诗歌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宋一代成就最高,最为杰出的一位诗人。而且陆游有小李白之称。那么陆游和李白的有什么相似之处吗?为什么陆游会被称为小李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丰富而瑰丽的想象。丰富多彩的记梦诗,构成了陆诗飘逸奔放的特点,而神似李白。陆游在当时就有“小李白”的称号,陆游热情奔放,神采

  • 阻挠陆游考试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陆游大家都熟悉,他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了1万多首诗,是我国现存诗量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可惜报国无门,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就遭遇到了坎坷。本来陆游考进士得了第一名,但却莫名地除名了。而这件事的幕后主使,就是大奸臣秦桧。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是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名门望族,

  • 苏轼和欧阳修的关系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轼

    北宋的欧阳修与苏轼很有缘分。首先,苏轼和欧阳修都入选“唐宋八大家”。其次,欧阳修生于1007年,是苏轼(生于1037年)的老师。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举被人称为千年龙虎榜,中进士的日后大多都成了风云人物,如苏轼、苏辙、程颢,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张载,用现在的话,全是牛人。其实,这一榜

  • 陆游号放翁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陆游

    陆游之名为陆游,因为他生于其父进京觐见途中,其时正当北宋危亡之际,第二年,金兵攻入东京(今开封),从此陆游随父流离转徙,饱尝离乱之苦。但是陆游的号放翁是他自己取的,那么陆游为什么号放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陆游号称陆放翁,也与他的经历及个性有关。《宋史》有言:“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

  • 苏轼与程颐交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苏轼

    北宋中后期,形成了所谓蜀党、洛党和朔党的朋党之争,蜀党的领袖是苏轼、苏辙二兄弟,洛党的领袖是程颢、程颐二兄弟,朔党的领袖则是刘挚、王岩叟。其中苏轼和程颐更是因为《论语》中的一句话而交恶。这三个党派之间谁也不服谁,今天我跟你斗,明天他跟我斗,后天又是你跟他斗,弄得天下仕子无所适从,毕竟这三个党派都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