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张仁愿:出将入相 文武全才 设三受降城御敌使大唐王朝受益二百年

张仁愿:出将入相 文武全才 设三受降城御敌使大唐王朝受益二百年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3/12/24 9:07:36

张仁愿是唐朝宰相、名将,文武全才。张仁愿一生身经五帝,历仕三朝,出为大将,入为宰弼。其为相秉政不阿、执法严正、用人得当;为将则号令严明,将吏信服,是唐代文武兼备名相。

张仁愿,原名仁亶,陕西渭南人,因为避唐睿宗李旦的名讳,因而改名“仁愿”。青年时的他,就以文武双全著称,待到武则天执政时,已然做到了殿中侍御史的高位。可就在这一路春风的仕途上,年轻气盛的张仁愿却突展身手,啪啪给了武氏一党大耳光。

此时正值武后当政,为了巩固地位,大封武氏子侄,滥杀李唐勋旧。而武氏子侄及党羽则利用这座大靠山,制造舆论,意欲夺取皇嗣。

天授二年,擅长阿谀逢迎的御史郭宏霸“揣摩上意”,诡称武后乃弥勒佛之替身,又联合一帮子人请求立武后侄子武承嗣为太子。为了造势,郭宏霸还搞了个“联名上书”,请朝中重臣在奏章上署名。以张仁愿当时的官职地位,只要跟风签个名,就是铁板钉钉的“从龙之功”。但性情耿直的张仁愿,认定这是瞎搞,竟坚决不肯签字。这下后果严重,迅速被贬为武成军监军,调离中央。

这一番风波后,张仁愿摸爬滚打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才调回京城。吃了一次亏,是不是该长点心了?张仁愿却是相当不长心。在他看来,做人但求问心无愧,吃多少亏都认。如果说上一次,他还只是“隔空打脸”武则天,那么接下来,他又办了件面对面“打脸武则天”的大事——揭发孙承景。

当时任靖边军监军的监察御史孙承景,一次战后还朝,为了博取功赏,请人给自己画了一幅身先士卒、英勇作战的画像。武老太太见了这幅画像,不禁赞叹:忠臣良将啊,重赏重赏!于是提升了孙承景的官位,并派张仁愿录叙其功绩。放在当时,“录叙功绩”可是个大有前途的任务。只要照着武则天的要求,把孙承景狠吹一通,哄得朝廷上下倍儿有面,加官进爵又是手到擒来。

但张仁愿又是不走寻常路。他先是仔细查问孙承景破敌获胜的详情,把孙承景“造假吹牛”的全过程,轻松掀了个稀里哗啦,接着回去如实上奏——瞧瞧,这就是您心爱的“忠臣良将”孙承景。脸被啪啪打肿的武则天,这下暴脾气上来,将孙承景一撸到底。但瞧着刚打了自己脸的张仁愿,武则天的欣赏之情却油然而生:这种事儿你都敢照实说?人才啊!于是憋屈了好几次的张仁愿,这下突然飞黄腾达,直接代理孙承景职务,为中丞、检校幽州都督。

以这件事来说,比起近代史上,那位同样执掌大权,却宁可丧权辱国也要修园子的“女主”来。武则天,真是一位负责任的政治家。幸运得遇明主的张仁愿,很快就用事实证明:武则天没有看错人。张仁愿的办事风格,除了出名耿直,更是出名“冷血”,从来都是以快刀斩乱麻的风格,解决一团乱麻的问题。以至于武则天都养成了“好习惯”:哪里有麻烦,就找张仁愿。

神龙二年,武周王朝遭遇空前自然灾害,连洛州都粮价飙升,还有贼寇流氓疯狂盗粮,甚至还煽动百姓暴乱,眼看就是要出大乱的节奏。于是原本辛苦守边疆的张仁愿临危受命,火速出任洛州长史,到任后就二话不说,将先前上窜下跳的恶人们尽数抓捕,然后一顿乱棍全数打死,尸体全数陈列在府衙前,瞬间震动洛州全境。

于是原本人心惶惶的洛州,在张仁愿的铁腕整顿下,奇迹般的安定下来,然后张仁愿又以严格的治理,平抑物价调拨赈粮,终于叫洛州度过了这场空前饥荒,“冷血”的名号也不胫而走,就连那年头耀武扬威的武氏亲贵们,说起张仁愿都打哆嗦。不过,要论打哆嗦打的更厉害的,却当属边境上的老对手:突厥。虽说唐太宗至唐高宗年间,大唐通过积极的反击,陆续击灭了东西突厥。但到唐高宗晚年时,拜大唐不断内斗所赐,突厥铁骑竟风云再起。

高宗开耀二年,突厥部酋骨咄建立后突厥政权,发展到武则天为帝时,这个游牧汗国已坐拥四十万大军,更开始猖狂向中原进击:则天圣历元年,默啜可汗发兵河朔,攻克赵、定二州,掠取男女人口八九万,并将这些无辜的百姓残忍坑杀,所过之处人畜财产劫掠一空。武后闻讯发兵四十万前往征讨,一帮朝廷正规军却在突厥铁骑面前频频败阵,前线诸将就此观望,不敢再战。

关键时刻,时任幽州都督的张仁愿出马了。据史书记载,张仁愿“独率幽州军截击之”,“默啜引兵北走,仁愿身先士卒,冒锋刃,流矢中其手而不退。及后突厥军远遁,方收兵。”虽只是寥寥数语,我们却不难想象,在紧急关头,率领孤军深入敌阵,需要的是怎样的胆魄智勇!大智大勇的张仁愿,也正是从此开始,成了后突厥极为忌惮的对手。

凭着多年抗击突厥的战功,张仁愿在武则天时代,已是名满天下的名将。但他的脑子,却从未停止过苦苦思考:每次都是突厥袭扰,被动反击。今年打跑了明年又来,这么下去,何时是个头?待到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后突厥汗国嚣张依旧,甚至还动用全部兵马进攻西域,妄图霸占丝绸之路。瞅准机会的张仁愿,却突然提出个石破天惊的战略:请朝廷出兵,乘机夺回了漠南之地。然后在黄河以北建立三座边城,以断绝敌军南下道路。

夺回漠南之地这事,朝臣们倒是意见一致,但“建立三座边城”?朝堂上立刻就炸了锅。以好些朝中重臣的讥讽说:自西汉以来,华夏王朝都以黄河为边防。如今要筑的城池深入突厥腹地,最终多半还是会落入敌手,说不定反而会成为对方南下的大本营。张仁愿对此毫不动摇,他切陈个中利害,总算说服了唐中宗,随即以雷厉风行的速度,六十天便在阴山与黄河之间建成了三座边城,并依汉制取名“受降城”!

待到这三座“速成”的城池落成,唐王朝才尝到其甜头:三座城池全建在河套草原要冲上,其间一千八百所烽火台连接,把凶悍的突厥铁骑,就此牢牢怼在漠南之外。要知道后突厥汗国之所以底气壮,就因拥有水草丰美的漠南草原。张仁愿的这一奇招,正叫他就此“断血”。没了经济基础的后突厥汗国,从此迅速走上分裂衰退之路。直到唐玄宗年间,被另一位大唐战神王忠嗣彻底打灭。

更深远的影响是,正是凭这三座城,大唐从此牢牢掌控漠南草原,接下来的安史之乱吐蕃入侵等大难里,手握漠南河套的唐王朝,才拥有了翻盘的本钱,一次次以漠南河套为跳板成功反击平叛。这续命一百多年的本钱,恰是张仁愿攒下。

唐玄宗开元二年,为大唐安定繁荣而劳碌一生的张仁愿于家中去世。南宋末年陈元靓所著的《事林广记》中曾评价张仁愿“耽耽将军,唐之虎臣,筑垒受降,全境庇人。虏气曰夺,皇威益振,功育塞门,于今不泯。”三十二个字勾勒出了这位刚直敢言,为国守土的智将傲然的忠魂。华夏文明能够在战火中不断浴血重生,正因有如此民族的脊梁!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李德明:西夏王国的奠基人 依辽和宋 专注于经济发展 扩充实力 为西夏建国奠下了坚稳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

    夏太宗李德明是夏太祖李继迁长子,为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综观李德明一生,不但能成功保存祖先基业,并且不断扩张势力,为西夏建国奠下了坚稳基础。李德明是李继迁的长子,如果说李继迁是西夏王朝的开创者、奠基人,那么李德明无疑就是西夏王朝最称职的继承者。李德明相比于他的父亲李继迁更加务实和沉稳。李继迁十二岁便

  • 郑芝龙:明末清初曾经称霸东亚海域的传奇海盗 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 最后竟身首异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郑芝龙在17世纪中国明朝海禁与世界海权勃兴的时代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建立水师,并于1633年在泉州金门岛的料罗湾海战中成功击败西方海上势力,在郑和船队退出南中国海200年后,重夺了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郑芝龙,号飞虹,福建南安石井乡人。18岁那年,郑芝龙离家出走,投靠在澳门

  • 南宋抗金名将魏胜:岳飞之后南宋最忠勇的抗金名将 大器晚成 屡胜金军 最终和岳飞一样倒在自己人暗箭下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魏胜是南宋名将。出身农家,早年曾为弓箭手。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他一度被贾和仲诬陷,后来魏胜被平反,改任楚州。在金国大将徒单克宁入侵时,魏胜力战而死。1164年冬日的一天下午,淮河边上的一处喊杀声,与四周的寂寥显得如此不相称。在一处叫清河口的地方,一队宋军被困于此孤立无援。听到上级

  • 李章达:他他既是孙中山的保镖,也是黄兴的保镖,后成中央委员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传奇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章达,他他既是孙中山的保镖,也是黄兴的保镖,后成中央委员。李章达(1890—1953),字南溟,广东东莞人。早年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深得孙中山信任;他支持反蒋活动,疏远汪伪政权,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彻底决裂;他积极维护国共合作

  • 羊祜乃一代忠臣名将 不仅选贤举能有独到眼光 人品更令人钦佩 生前定下遗策 死后迅速灭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羊祜是魏晋时期著名战略家,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羊祜自任荆州最高长官后,整顿吏治,加强战备,特别是对东吴军民采取怀柔政策,为晋灭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就了协助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丰功伟业。羊祜出身泰山羊家,他的外公是东汉大儒蔡邕。为什么不直接说他的妈妈呢?因为八卦

  • 开国将军陈奇涵:从清朝武举人到黄埔教官,传奇一生,终成一代兴国上将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开国将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开国将军陈奇涵的事迹,他从清朝武举人到黄埔教官,传奇一生,终成一代兴国上将。陈奇涵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毕业于赣州省立第四中学,之后邀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兴国县城孔庙办学。1919年,“五四”运动浪潮把陈奇涵从“武训式”办学小圈子推向立

  • 一生忠于主席,毛泽东最信任的警卫汪东兴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毛泽东评价:长处是心细,缺点是不喜欢动脑子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说的这位人物,他一生忠于主席,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毛泽东最信任的警卫汪东兴作出了怎样的重大贡献?毛泽东评价:长处是心细,缺点是不喜欢动脑子。1916年,汪东兴出生江西上饶。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担任过儿童团团长和少先队队长。参加革命工作后,汪东兴起

  • 杨广和李世民拥有着同样身份,干着差不多同样的事情 为何却同路殊归 相差甚远?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李世民,在后世的评价是天差地别,一个昏君,一个明君。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几乎一模一样。也许这就是天才与疯子的那一线区别才造就不同历史影响。杨广和李世民,同样是弑兄夺位,为何后世评价相差甚远?杨广和李世民,都很牛掰,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一个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他俩不仅具有千丝

  • 和珅的儿子为何不姓和?为什么叫丰绅殷德?和珅死后儿子丰绅殷德为何没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丰绅殷德是乾隆帝宠臣和珅嫡子,乾隆帝赐名丰绅殷德,迎娶十公主,成为额驸。史书上记载:和珅家中被查封的资产超十亿,这可等同于清政府十几年的税收,其罪当诛。和珅犯有弥天大罪,儿子丰绅殷德却为何能恩宠不绝?大贪官和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清代人物。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难不

  • 端平入洛拉开了南宋和蒙古帝国之间的战争 可惜终究只是大宋王朝的南柯一梦 端平入洛给南宋造成了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公元1234年,南宋在联合蒙古灭金国后,出兵收复位于河南的原北宋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但是由于粮草不济以及缺少骑兵等原因,最终被蒙古军大败而退回原来的防线。此次行动也成为了蒙宋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端平元年,宋蒙联合灭金之战到了最后关头,联军围攻已经断粮三月的蔡州,蔡州沦陷,金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