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诗词大全>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原文、翻译和赏析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原文、翻译和赏析

所属分类:诗词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79 更新时间:2023/12/23 17:16:56

节妇吟·寄东平司空师道

唐代:张籍所属类型:乐府,女子,坚贞,分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恨不一作:不)

及注释

译文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注释

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吟:一种诗体的名称。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襦:短衣、短袄。

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苑:帝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起:矗立着。

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执戟:指守卫宫殿的门户。戟:一种古代的兵器。明光:本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用心:动机目的。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恨不:一作“何不”。

赏析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载于《全唐诗》卷三八二。下面是国学大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与苏州大学文学院永端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所属朝代:唐代

标签: 节妇吟

更多文章

  • 征妇怨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征妇怨

    征妇怨唐代:张籍所属类型:乐府,妇女,哀怨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人,同居贫贱心亦舒。人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译文及注释译文在秋风萧瑟的凄寒九月,匈奴兵再次侵扰边塞,**边地将领。汉军伤亡惨重,全部丧生在辽水边境。由于**之外白骨无人收,所

  • 没蕃故人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没蕃故人

    没蕃故人唐代:张籍所属类型:唐诗三百首,怀人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译文及注释译文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想祭奠你又怀疑你

  • 陇头吟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陇头吟

    陇头吟唐代:王维所属类型:边塞,感伤,悲愤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

  • 陇西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陇西行

    陇西行唐代:王维所属类型:边塞,战争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译文及注释译文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注释陇西

  • 田园乐七首·其七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七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闲适,生活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译文及注释译文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注释酌:斟酒,倒酒。露葵:莼菜。东谷:一作”西舍“。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

  • 田园乐七首·其六 / 闲居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六/闲居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朝烟一作: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译文及注释译文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注释宿雨:昨夜下的雨。朝烟:指清晨的雾气。家童:童仆。

  • 田园乐七首·其二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二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译文及注释译文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注释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璧:美玉。讵岂(

  • 田园乐七首·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一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译文及注释译文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注释厌见:饱见。一作“出入”。官府:一作“蹀躞”。鸣珂(kē):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

  • 田园乐七首·其五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五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生活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译文及注释译文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注释五柳先生: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

  • 田园乐七首·其三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田园乐七首

    田园乐七首·其三唐代:王维所属类型:田园,生活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林西一作:村西)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译文及注释译文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注释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