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太子李承乾

太子李承乾

  • 一代名君唐太宗一生的三大败笔:溺爱太子李承乾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8 5:08:03阅读:1538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头一排”。他不但自身有雄才大略,还有里里外外的“人和”--朝堂上,有魏征那样的直臣;后宫,有文德皇后那样的“贤内助”。作为职业政治家,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可惜,仔细检点唐太宗身上的“三大败笔”,发现他绝不是一位称职的好父亲。《旧唐书》谈及太宗诸子,惋惜

  • 唐太宗废掉李承乾之后重新立的太子是谁?为何不是李恪?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0 13:49:30阅读:706

    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世民登基后,立八岁的李承乾为太子,但最终李承乾却因为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于是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失败后,被废黜太子之位,流放外地。为了保全爱子,

  • 大唐太子李承乾:古代历史上命运最悲催的皇二代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0 19:08:30阅读:3753

    众所周知,皇二代们不需要拼爹,只需要拼娘,因为他们都是同一个爹生的。李承乾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这对模范夫妻的长子,一出生就注定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他从小被重点培养,老师都是全国最顶尖的高手,张玄素、孔颖达、于志宁,评人家个特级教师、终身教授啥的都觉得亏待了。李承乾同学也确实是个好同学,他尊敬师长,团结

  • 唐中宗李显被废又被立太子的过程简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7 19:46:08阅读:1822

    李显被废,房州艰苦度日唐中宗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房州(今湖北省房县)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

  • 太子李承乾为什么被废 他到底做了什么惹到李世民了

    历史人物时间:2024/1/31 8:41:06阅读:422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废太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皇权跟储权有天然的矛盾,但是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完全是因为李承乾自己在作死。唐太宗立李承乾为太子时,太子才8岁,李世民对自己的太子可谓是很上心,也算是大费苦心,幼年时候的李承乾也不负所望,史书都是用“性聪敏”、“丰姿峻嶷、仁孝

  • 李承乾都已经是太子了 李承乾为什么还要造反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8 10:01:19阅读:1393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李承乾,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他早早就被立为太子,所以有很多朋友并不理解李承乾为什么还要冒着如此大的风险发动政变,难道他是想效仿自己父亲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吗?李承乾谋反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实际上,这跟李承乾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也与兄弟之间的夺嫡之争有关

  • 在李承乾谋反前,唐太宗动过废除太子的念头吗?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6 15:05:07阅读:1969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太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贞观十七年(643年),贞观第一位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计划泄露而被废,唐太宗晚年的失误乃至武则天的上台都与此有关。李承乾准备谋反计划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随时可能被废,所以准备谋反以自救。那么唐太宗到底有没有废除贞观第一位太子李承乾的想法呢?李

  • 他是李自成的克星,最后投降了皇太极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8 13:38:12阅读:3642

    明朝末年,各路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义军四处出击,搞的明朝大乱,但是,这些农民起义军却有一个克星,并屡屡被这位克星打败,他就是——洪承畴[chóu]。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洪承畴(1593—1665年),文人出身的他,却爱读兵书,明万历四十四年(161

  • 爱子深切的李世民为何会废掉李承乾?唐朝太子的悲剧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7 20:21:12阅读:363

    历史上的众多皇帝中,李世民的评价较为不错,他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李世民虽然称得上是一个厉害的人,但先后立了两个太子,一个早早的被贬黜,另一个上位没多久就被武则天夺取了大权。今天就来聊聊皇太子李承乾究竟做了什么会让甚是宠爱宽容的李世民要贬黜他呢?李承乾生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的嫡长子,

  • 李承乾已经稳坐太子位,他为什么造反?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7 1:18:31阅读:3142

    公元644年,大唐第二个废太子李承乾病逝于黔州,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打击对李世民来说太大了,废朝一日以示哀悼。此时的李世民想起了高祖李渊,当年自己亲手斩杀了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顺带处死了十个侄子,那时的李世民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此刻他似乎又回忆起高祖求自己不要杀侄子时的眼神,也只有此刻,李世民才能切实

  • 李恪最终没有成功成为太子,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8 20:57:15阅读:3056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英武果敢,深得宠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从史书的记载上看,算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比较优秀的,但也并非绝对,至少,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魏王李泰就不比他差多少。在太子李承乾谋反失败且被废为庶人后,李恪成为事实上的皇长子(李世民次子早夭),但在李世民选择新的皇位继

  • 太子李承乾造反时,侯君集为何要帮助他?

    历史人物时间:2024/3/14 15:10:32阅读:1104

    侯君集是唐朝时期名将,北周平州刺史侯植之孙。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侯君集帮助太子李承乾造反不是因为他女儿是太子妃,那是电视剧瞎编的,而是侯君集征高昌大胜后纵容部下抢劫和贪污战利品被政敌弹劾,侯君集因此即使有灭国之功也没能升官,还差点被问罪:君集初破高昌

  • 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最器重的儿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18:05:49阅读:118

    启坤者,启继皇业,总发坤坤之意。武德二年,秦王妃少孙氏为李世平易近诞下了明日少子。依据史乘的纪录,果为那位皇子死于太极宫启坤殿,故以此殿为名,与名李启坤,字下明。没有过“启坤”二字虽为宫室之名,但是用做人名时却有着非常深意,因此“启坤”一位当为唐下祖李渊为那个明日孙亲赐。武德三年,尚正在襁褓中的李启

  • 李承乾、李泰、李恪、李治各有所长,为何太宗选懦弱的李治当太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13:42:55阅读:3850

    “子承父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放到现在,总有年轻人觉得不靠家里也能成功。当他们被生活碰得头破血流时,才发觉其实走在父辈开闯出来的道路其实更容易成功。普通家庭尚且如此,帝王之家,选择一个出众的儿子继承大业,更是重中之重。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有四个非常拔尖,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恪

  • 唐太宗为何废掉长子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看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就知道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0:55:29阅读:3485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非常重视对李承乾的教育,给他请最好的老师来教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唐太宗有意无意地训练儿子处理政事的能力,一开始李承乾也是虚心学习,态度恭敬,唐太宗一心一意地想把他培养成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不过不知为何,李承乾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他的变化是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开始的,那是公元636年(贞观十

  • 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6 12:02:15阅读:4592

    曾经,李承乾是大唐帝国的皇太子、李世民的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因为造反的缘故,最终被李世民废掉了太子身份。那么,李承乾为什么要造反?1、玄武门之变的后遗症唐高祖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和另一个嫡子李元吉。唐高祖李渊迫于形势,只好册封李世民为新的太子,

  • 李世民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5 11:37:33阅读:289

    李承乾,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虽然他是嫡长子,可是却也没由当上皇帝。那么,这个李承乾,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有什么资料?李承乾,字高明,出生于公元618年,死于公元645年,享年27岁。李承乾,因生于承乾殿,故以此为名。武德三年六月,封为恒山郡王。武德五年八月,徙封中山郡

  • 唐朝太子李承乾与男乐人的惊世之恋

    历史人物时间:2024/1/4 13:41:48阅读:2102

    李承乾称心历史上总是流传着关于君王的桃花绯闻,宁负江山不负卿的做派不知赚走了多少纯情少女的眼泪。在帝王家,不仅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如此动人,同性之间的爱情也引人唏嘘。李承乾是帝后的嫡长子,生来尊贵无比,在他的父亲登上皇位后,立即被封为太子。一个这样尊贵的人却看上了一间寺庙的乐童,也就是称心。其实李承乾的

  • 李承乾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皇太子竟搞基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23 11:30:39阅读:2102

    大唐太子李承乾简介太子李承乾,有人说他的名字源于他出生的地方太极宫承乾殿,也有人说这个名字是当时还是皇帝的李渊赐给他的皇孙,承乾,继承乾坤,李渊希望这个皇孙来继承他的皇位。李承乾在襁褓的时候就被封为了恒山王,出生的第三年就有了自己的伴读,两年后徙封中山王,不久后又有两位当朝大儒做他的儒学老师。他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