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三策
三策
如果刘备采用庞统的上计闪击成都下计退守白帝 他能一统三国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6 19:52:07阅读:2821
因为当时庞统在潞城攻坚战的时候,庞统为他出了上中下三个计策。然而当初刘备要是采用最的那一计的话,庞统就不会死,在蝴蝶效应下,关羽不会死,荆州不会丢,汉中不会攻不下。三国争霸的局面也会大为不同!可是为什么当初刘备没有采用庞统的计谋呢?这是因为当初刘备在进入蜀地的时候,采用的是不紧不慢的中计。所谓不紧不
庞统的上计可以快速夺取成都,为什么刘备偏偏选上中计?原因简单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6:37:09阅读:1282
当时有人向刘备献计献策的时候,自己准备了好几个计策,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他就逐渐的引导刘备去选择一个对刘备非常不利的计策,然后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刘备渐渐的陷入陷阱,果然刘备上了钩了。其实在古代这样的谋士有很多都是别的国家派去的卧底,他们就专门负责迷惑自己敌国的国王,让他们逐渐走上一条错
《隆中对》3句良策刘备理解对1句关羽理解错1句还有一句成空谈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2 6:10:41阅读:388
(说历史的女人——第842期)三国大谋士或大谋臣很多,也出了很多大谋划,比较有名的,比如荀彧为曹操规划的统一北方蓝图,再比如周瑜为孙权谋划的二分天下之策,以及鲁肃的榻上策。但除了荀彧的谋划实现之外,周瑜和鲁肃的谋划都没实现。相比之下,若论影响力和知名度,要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最为知名,可谓三国第一大
《隆中对》的北伐方案不可行,刘备又该如何布置,才有望北伐成功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7 4:06:35阅读:2547
由于《三国演义》地影响,当我们看三国的历史时,都对蜀汉地英雄抱有无限地同情。我们对关羽的忠义,对诸葛亮鞠躬尽瘁的精神,都十分敬佩。同时,我们也都希望蜀汉能够统一天下,刘备和他的兄弟们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曾经有一位文人,写看本《反三国演义》,在书中替我们虚构了那段历史,让我们在小说里出了口恶气。但是,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现实吗?吃空饷的问题还没解决,崇祯就没耐心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0:02:45阅读:565
这一年崇祯只有18岁,他在解决完魏忠贤以后,并没有任何轻松感可言,因为辽东问题还很严峻。而袁崇焕此时脑门一热,拍着胸脯表示:陛下,只要给我5年时间,一定可以平定辽东。这可把崇祯给激动坏了,不等崇祯激动,袁崇焕就知道坏了!说漏嘴了!这种大话一旦说出来那是收不回去的,只能补充点条件:当然了,这也需要兵马
历史上真实的董仲舒及其学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8:32:19阅读:4714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死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或说景县)人。他少年时代治《公羊春秋》,与公孙弘同学于胡毋生。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与胡毋生一起立为博士。他授徒著书十分用功,有“三年不窥园”之说。因为他治学认真,所以在学术上造诣很高。《史记
刘备入川为什么带庞统都不带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5:31:05阅读:235
赤壁之战前,刘备如丧家之犬一样东奔西逃。赤壁之战后,刘备向东吴借来了荆州作为自己暂时的安居住所。为了实现诸葛亮为自己规划的蓝图——隆中对,刘备下一步必须要夺取西川,这样才可以喝曹操、孙权抗衡。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要饭”的刘备了,手下除了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之外,还有诸葛亮、庞统这样名扬天下的
李密的故事 历史上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3:20:20阅读:4185
李密三策古人处理事情都喜欢列举三种策略,分为上中下三等,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下策。然后李密曾有三策供杨玄感选择,杨玄感选的恰恰是下策。杨玄感是谁?此人是杨素的儿子,是隋朝历史上,第一个起兵造反的贵族首领。因为杨广对众大臣的猜忌,使得身为重臣的杨玄感心中忐忑,就决定策划谋反。网络配图等到613年
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作品评析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9:50:48阅读:4348
董仲舒天人三策《天人三策》是由董仲舒在汉武帝继位时期所提出的三篇策论的统称,因为董仲舒的第一篇策论讲的是“天人关系”,因此后世之人被把这三篇文章叫做“天人三策”。这三篇文章的由来是在建元六年,当时的太皇太后窦氏驾崩之后,汉武帝刘彻质感是否可以完全掌握权力。而在建元元年被废除的新政得以继续实施。在元光
隋唐李密简介 李密三策是哪三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6:40:10阅读:945
隋唐李密李密作为隋唐时期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对整个时期具有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李密,隋朝灭亡的速度会减缓,但是灭亡的趋势是不受李密所影响。李密画像李密出生于582年,字玄邃,从小就在西安长大。他的家庭是四世三公,可谓是贵族,并且其曾父亲身为隋朝的上柱国,并且封为蒲山郡公。因此,开皇的时候,就继承了父亲
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让汉武帝受益匪浅,为何仕途却屡屡受挫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5 20:30:44阅读:2794
秦火初残道已孤,壁经遗绪未全迂。百年礼乐逢明主,三策天人识巨儒。汉武帝是汉景帝的接班人,在他登基之前,文景之治已然用四十余年的时光为汉朝社会积累了巨量的财富,为武帝留下了优秀的政治遗产。得益于丰厚的物质基础,年少有为的武帝极其渴望建功立业,超越前人的功绩,于是他积极作战,开疆拓土,极大加重了百姓的负
董仲舒《天人三策》讲的是什么?天人三策原文及翻译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16:55:17阅读:3601
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窦氏驾崩,汉武帝乾纲独揽。建元初年被扼杀的新政,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元光元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一系列变古创制、更化鼎新。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
汉武帝是如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只因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7:50:33阅读:1949
自孔子创立以来,儒学就一直不受待见:孔子周游列国,虽受各国礼遇,却没有真正的施政机会;孟子的待遇跟孔子差不多,沿路还多了对儒家冷嘲热讽的法家、纵横家等诸士;到了秦朝,秦始皇笃信法家学说,不喜儒生,还焚书坑儒;西汉初年,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儒生辕固被投入野猪圈徒手搏猪,差点丧命,怎一个惨字了得。那为何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2 10:53:21阅读:4255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
汉代儒学的疯狂扩展:两汉董仲舒学派和王充学派(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8 7:09:19阅读:4569
西汉的董仲舒和王充反映了两汉时期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点。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墨道法四家,最开始得宠的是法家,结果造成了秦朝速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最起码不能全用法家。墨家是肯定不能用,这个选举天子制度,哪朝也赞成。那就剩道家和儒
历史疑云: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吗?(天人三策)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6 18:38:49阅读:4909
西汉初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罢黜诸子百家,只允许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来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汉朝在太学设立五经取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选拔官吏,也以儒家学说为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统治思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