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三国孙权
三国孙权
三国孙权名人简介-三国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6 17:01:30阅读:4111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三国历史名人:三国孙权,历史上评为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三国历史孙权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孙权,别称:吴大帝,字号:字仲谋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
三国孙权简介-三国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9 5:42:24阅读:2859
孙权简介: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小编今天讲一位三国历史人物:三国孙权,历史上评为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三国历史孙权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本名:孙权,别称:吴大帝,字号:字仲谋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
孙权的位置是孙策传给他的 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孙坚为皇帝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6 11:54:27阅读:2354
还不了解:孙权和孙策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称帝后,为何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在三国时期有曹魏、东吴和蜀汉确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曹丕称帝之后,他追封自己的父亲曹操为皇帝,其实这类做法也无可厚非,因为曹丕能够有如此成就,完全是依赖于他父亲曹操的成就,但是反观孙权
孙权差不多都耗死了自己的对手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7 10:14:16阅读:4328
对孙权统一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历史上,相比其他很多著名人物,孙权确实是去世的比较晚。孙权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死了32年,刘备已经死了29年,诸葛亮也死了十八年。当时蜀国这边,正是刘禅在位,内政混乱。魏国那边,司马懿已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而且也已经在一
孙权基本都把劲敌都熬死了 孙权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时间:2024/1/17 11:45:47阅读:354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三国历史上,相比其他很多著名人物,孙权确实是去世的比较晚。孙权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死了32年,刘备已经死了29年,诸葛亮也死了十八年。当时蜀国这边,正是刘禅在位,内政混乱。魏国那边,司马懿已经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而且也已经在一年前去世,大权已经落
孙权真的是忘恩负义之人吗 孙权称帝为何无视孙策的追封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4 8:02:02阅读:101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追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无论是东汉朝臣还是地方豪强都掀起了争夺土地、占山为王的斗争。在一番恶斗之后,唯有盘踞汉中地区的刘备、自立为魏王的曹操和割据江东的孙权三人权势大兴,形成了当时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局面。由于《三国演义》和翻拍电视剧的影响
倘若三国时期东吴也选“五虎将”,孙权手下大将哪些有资格评上?
历史解密时间:2024/3/26 23:13:05阅读:4968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如今早已深入人心。因为罗贯中尊汉室为正统,在小说当中对蜀汉自然是更加青睐,因此,大多数人对于蜀汉武将都比较了解,譬如蜀汉五虎上将关张马赵黄,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不仅个人勇武非常,而且还能带兵打仗,关羽水淹七军、张飞据水断桥都是一段佳话。可正因为《三国演义》为人熟
襄樊之战:三国时期的重要转折点,孙权偷袭荆州重挫刘备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0:21:54阅读:3017
关羽为什么北伐?记者:请问一下,您为什么要北伐曹操?关羽:哼,我大哥在汉中击败了曹操,我北伐一下怎么了?再说了,那襄樊的曹仁屡次袭我,我正当自卫都不成?记者: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下历史学者,看看学者怎么看待关羽北伐。历史学者:首先在史书中关羽确实没有提及为什么北伐,后世学者都是在猜测他为什么北伐,包括我
盘点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手下的七大谋士,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8:13:41阅读:3093
那么这些谋士经历了赤壁之战后,在历史中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呢?1、张昭是江东的元老人物,也是小说中第一个向诸葛亮发难的人,赤壁之战后张昭先后被封为绥远将军,侯爵之位。当孙权称帝而骄傲饮酒时,张昭曾以纣王之例警醒孙权,莫要骄傲妄为,不过这种直言,却让孙权对他的印象开始降分。以张昭的威望众人都推举他做丞相
三国时期,孙策为什么传位给孙权?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21:24:21阅读:3320
孙策不听劝告,只知道逞匹夫之勇,身为主将,在战场上往往身先士卒,孤身与强敌搏斗,所以多次遇到危险。就是在狩猎中,也仗着马快,经常一个人跑出去很远,终于在一次狩猎中,被仇家的门客刺伤,不久死亡,年仅二十六岁。儿子还小,不可能继位。最大的弟弟孙权虚岁19,而且是最适合的接班人,所以他传位给孙权。孙策临死
三国时期吴国政权奠基者,孙权哥哥孙策如何一统江东却遇刺身亡?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0:54:17阅读:283
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
谈三国:孙权为何久久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因为这些原因不能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6:54:44阅读:4545
文|望梅求止渴在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里,这其中刘备是最早称帝的,后来就是魏国的曹丕,但是吴国的孙权为何久久不称自己为皇帝?不是他不想,而是这些原因不能让他称帝,如果称帝的话,吴国的后果会不堪设想。首先,我们先说一说曹丕和刘备为何那么早的自封为帝王,先说曹丕,他称帝的原因是因为他看清楚了这群汉臣看
三国敢同时戏弄曹家跟孙权的人,得意称王,没过两天就被灭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11:13:59阅读:3095
此人就是公孙渊。公孙渊是公孙度的孙子,公孙度原是辽东太守,一看天下大乱,就知道汉家江山不保,自己称王成帝的机会来了,就趁机在辽东一带割据,自称辽东王。从此为开端,在辽东一带割据了半个世纪。到了公孙渊的时候,曹操曹丕已经死了,曹家的皇帝是曹叡。公孙渊就上了一个表,请求曹家的认可。曹魏大臣刘晔觉得这是一
三国历史:孙权熬死了同时期的所有诸侯为什么终究不能一统天下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22:13:44阅读:4768
我们都知道孙权如果按年龄和辈分来算的话,孙权算是曹操、刘备等一部分诸侯都算是孙权的长辈,如果按时间来算的话,孙权和曹操他们都是同一时期的诸侯。孙权算是汉末到三国时期最能熬的一个人,不仅耗死曹操祖孙三代人加上刘备,甚至是耗死了司马懿。孙权熬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还是不能一统天下呢?其实孙权不能一统天下是因
孙权夺了荆州杀死关羽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0 22:34:57阅读:4417
经过赤壁鏖战,曹操虽未伤筋动骨,终究还是兵峰受挫。当时,原属于刘表的势力范围,被曹操、孙权和刘备瓜分,成了三家势力焦灼的地区,堪称是一个火药桶。由于在抗击曹操时,刘备并没有底盘,加之其兵马不多,所以出力最多的孙权一直不愿意看着刘备在自己身边做大。可是,碍于眼前的形势,孙刘联盟还是有必要维持下去。就这
此人在刘备麾下不得志,关羽更视他为垃圾,但转投孙权后大放异彩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5 7:21:09阅读:4094
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对他感到陌生吧,他自身具有极为出众的才能与谋略,为了确保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经过种种部署与准备工作后将汉王朝的统治者所挟持,以此号令汉王朝的各位官员为己所用。而且他还极为擅长筛选并合理运用人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后期获得霸主之位。随着战役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
卫温等人出海寻找到夷州,次年却被孙权以“违诏无功”之名杀害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4 13:15:27阅读:892
从《三国志》的叙述来看,彼时吴主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出海寻找夷洲和亶洲,目的是和徐福的后裔取得联系。而寻访徐福后裔的目的并未明说,从字面上看孙权派两人到海外去开疆拓土,好比后来西方人开拓海外殖民地一般,因为彼时亶洲居民已过万户,地方一定不小,但因条件所限,卫温等人无法抵达山遥水远的亶洲,只到达较近的夷
吕蒙偷袭荆州和夷陵之战对孙权而言只是战术胜利却是战略失误
历史解密时间:2024/2/6 3:37:39阅读:750
这是真实的历史。而这个真实的历史,其实要比演义更离奇。而离奇的原因,就是孙权集团的两次战术胜利抵不过自己的一次战略失败。吕蒙偷袭荆州,这是第一次战术胜利;陆逊夷陵之战,这是第二次战术胜利。两次胜利基本锁定大部荆州,也把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州、赶到四川。但代价则是孙连联盟全面崩盘。这个代价,不是战术代价
三国:孙权的忽悠和感动,感动过后继续忽悠,魏国之臣被忽悠瘸了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8 3:22:42阅读:2463
讲一则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身上发生的故事,由此可以看看,能成为一方霸主的不同之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在水淹七军一役中俘获了不少曹魏的高级将领。比较知名的是投降关羽的于禁,以及拒绝投降后被杀的庞德。其中还有一个人叫浩周,他的官职也不小,此前担任过徐州刺史,曹操派于禁援救樊城
夷陵之战前孙权求和之语激怒刘备,战后面临两方压力再度求和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4 16:03:51阅读:1889
在夷陵之战正式打响之前,孙权就已经向刘备求和了。只不过呢,因为刘备最终没有同意孙权的求和,孙权只能是被迫应战。这个事儿呢,琢磨起来还挺有意思:第一,夷陵之战前孙权求和的事,《吴主传》里面没有任何的记载;《先主传》里面记载一语带过——“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这其实也很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