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忧国忧民
忧国忧民
三、忧国忧民的东林党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2 21:22:12阅读:1818
万历后期后期,皇帝和士大夫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了家乡无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他们为了激励人们关心国家大事,热诚报国。就贴了这样一幅对联在东林书院门口:“
李绅的《悯农》忧国忧民,为什么本人却引得后世争议?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8:42:27阅读:3652
浩瀚的唐诗海洋,李绅撰写的《悯农》通俗易懂、颇具深意。正因如此,在这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传诵。李绅本人也因这首诗而流芳万代,成为了忧国忧民典型诗人的代表。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绅,是不是也像他在诗中所表现的那样,忧国忧民,帮助百姓呢?实际上,真实的李绅,生活是极讲排场的。有一个成语叫做“司空
辛苦遭逢起一经的意思(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5 12:12:00阅读:2474
《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既是自勉,也是生死观!《过零丁洋》这首诗,是南宋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公元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战败被元军俘获。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仍然在抵抗元军的宋朝余部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不从,故此写下这首诗《
杜甫被称为诗圣还是诗仙(被尊为诗圣的杜甫一生忧国忧民)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7:40:54阅读:2399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大唐盛世,开疆拓土,杜甫看到了人力、物力的牺牲与损失,反对不正义的战争,如他在《前出塞》中说:“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在《兵车行》中说:“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安史之乱以后,国运凋零,生灵涂炭,杜甫呼唤强大的军队消灭叛军,盼望通过正
刘备忧国忧民是假英雄 过好自己小日子才是正常人
历史人物时间:2023/12/10 1:13:00阅读:478
辛弃疾的词我大多能诵,记得有两句:“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于是知道了陈登高卧的典故,当然,那时觉得陈元龙很了不起,后来就不同了。网络配图先把典故叙述一遍。说是刘备被曹操打败,一路逃到荆州,投靠了刘表。有一天他和刘表、许汜品评起了天下英雄。许汜说起陈登,也是
杜甫:都说他老成稳重,忧国忧民,其实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9 11:56:55阅读:2482
杜甫: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在被后世推崇的诗人中,杜甫无疑是第一人,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李白,其实这是两个概念,杜甫被称为“诗圣”,所谓“见贤思齐”,每个人都可为“圣”,只是要把多余的去掉,也就是说,“圣”是可以学的,至少是可以效仿的。而李白则不同了,那是“诗仙”,而“仙”是只能远观而不可效仿,学
杜甫屡试不第官低职微,又碰上连年战乱,晚年颠沛流离仍忧国忧民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0:24:44阅读:1395
为此少年杜甫过了很长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甚至曾经资助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起旅游。后来又到山东、河北、江浙沪一带旅游,花了不少钱。到青年时期,杜甫的日子开始不太好过了。他在洛阳考试没考中,又跑到长安去考试,还是没考中。在这两地兜兜转转了长达10年之久,期间纯粹靠老本过日子,不事生产,专心读书考功名,把那点
杜甫少年家境优越,其忧国忧民是丰富的经历对社会的平静思考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5 12:47:43阅读:1950
其实杜甫早年也是家境十分优越,杜甫毕竟是宰相杜审言的孙子,他家能没钱吗?所以说杜甫少年时期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才有了比较优越的教育条件。由于很有钱,还有才华,所以立刻得到了李白的青睐。两个人和高适一起四处游玩,互相写诗。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考能力,杜甫曾经经历过上层人士的那种生活,他再看到底层人的
忧国忧民《倦夜》 苏轼低潮时之作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31:48阅读:1343
倦夜苏轼《倦夜》这样的题材,唐代的杜甫和宋代的苏轼都写过,不同的是,杜甫表达了一如既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苏轼的格局似乎小了一些,他抒发的是个人际遇的感怀,不同虽然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不一样,但并不妨碍这两首都是千古名篇,而且苏轼的《倦夜》似乎更出名,流传的更广一些。苏轼雕像顾名思义,所谓《倦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