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忧国忧民的东林党

三、忧国忧民的东林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18 更新时间:2023/12/22 21:22:12

万历后期后期,皇帝和士大夫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因为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了家乡无锡,决定从事讲学活动,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在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他们为了激励人们关心国家大事,热诚报国。就贴了这样一幅对联在东林书院门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附近的读书人纷纷响应,都赶到无锡来听他讲学,把一座本来就不大的东林书院总是座无虚席。顾宪成深刻认识到朝廷的黑暗,经常抨击朝政,还批评了很多当政的大臣,在讲学的时候经常触及社会现实问题,议论如何改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状况。听过讲学的人群情激奋,决心以拯救天下为己任。京城很多挣扎大臣也都支持他。很快东林书院名声远播,一些被批评的官僚权贵却对顾宪成恨得咬牙切齿,把那些支持东林书院的人称作“东林党人”。

明熹宗即位时发生的“移宫案”中,支持东林党的大臣们立下大功,在朝中担任了比较重要的职位。其中以杨涟和左光斗最为着名,他们都是大明王朝的栋梁之臣。这一年朝廷派左光斗到京城附近视察,同时监督科举考试。

当时天寒地冻,北风呼呼地刮,天上飘落鹅毛大雪。左光斗喝了几杯酒后,忽然起了踏雪寻梅的雅兴。便带着几个随从,策马郊外去欣赏雪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古寺前,左光斗见环境十分幽静,决定到里面去休息一下。

他们进了古寺,发现一个书生睡走廊边的小房间里,桌上还放着几卷文稿。左光斗拿起桌上的文稿细细看了起来。发现文章不但字迹清秀,而且文辞精采,针砭时弊,很有见的。左光斗不禁大为赞赏,顿生爱才之心,忽然想到,外面正下大雪,天气严寒,这个书生穿得如此单薄,睡着了很容易受风寒,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披风解下来,轻轻地盖在那个书生身上。然后他悄然退出门外,把门掩上。让跟寺里和尚打听,知道那书生名叫史可法,刚刚来到京城赶考。左光斗把这个名字暗暗记住。

考试当日,左光斗果然见到是那天在寺里熟睡的书生。左光斗接过他的试卷,读了一遍他的文章。果然还是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当场把史可法评为第一名。

考试过后,左光斗在自己的府邸接见了史可法,勉励了一番,热忱地期盼他能为国为民做出贡献。又把他带到后堂,见过左夫人。他当着左夫人的面夸奖说:“我家几个孩子都是平庸之辈。将来全靠你来继承我的事业了。”

从此以后,史可法成为了左光斗的门生,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史可法家境贫寒,左光斗要他住进官府里住,经常亲自指点他读书。有时左光斗一直到深更半夜才能处理完公事。但还是不顾疲倦,跑到史可法的房间里,一起兴高采烈地讨论起学问来,睡意全无。

明熹宗昏庸透顶,根本无心政事。而左光斗和杨涟一心一意想整顿朝政,权倾朝野的魏忠贤成为他们要铲除的目标。不少干尽了坏事官僚就投靠魏忠贤,结成一伙,这一集团被东林党人斥为“阉党”。

东林党和阉党之间斗争激烈,杨涟对魏忠贤一伙的胡作非为气愤不过,就写了一份奏章,揭发了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获得左光斗等正直大臣的联名支持。杨涟在上疏中揭露了魏忠贤最初以小忠小信皇帝的恩宠,如今却以大奸大恶以扰乱朝政。其主要罪状有:魏忠贤擅权后,擅自更改皇帝,破坏了明朝建立二百多年来的“祖制”;反对他的啊臣尽遭降斥;残害了许多秉性贞静、不肯附己的嫔妃;执掌东厂,扰民不已,对魏家子侄滥加封赏,连刚出生的小儿也封侯赐爵;魏忠贤出外仪仗等同于皇帝;在宫内练兵,招纳亡命之徒,巩固自己的势力等等。这大罪状,很多大臣因害怕牵连而不敢揭发,再加上皇帝奶妈客氏为他掩饰,居然蒙蔽了皇帝。他进一步指出,魏忠贤篡权已经达到了“宫廷之中,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的地步。大臣们坚决要求严惩魏忠贤,以正国法,并且把和魏忠贤串通一气的客氏赶出宫去,这样才能消除隐患。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元1625年,魏忠贤和他的阉党马上勾结起来攻击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罗织罪状。魏忠贤用皇帝名义,下旨逮捕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时称六君子)。

左光斗被捕以后,史可法不知如何是好。他每天从早到晚,徘徊在牢门外,想找机会探望老师。可阉党为了防止走露风声,把左光斗严加看管,不让任何人探望。任凭阉党怎样拷打,左光斗在牢里,始终不不肯屈服,每天破口大骂阉党扰乱朝政。史可法听说老师快被折磨至死,不顾自己会受到株连的危险,拿了五十两银子买通了狱卒,只求见老师最后一面。

当天晚上,史可法穿上破烂的短衣,扮着捡粪人的样子,由狱卒带领着进了牢监。等史可法来到关押左光斗的牢房,见到左光斗倒角落里,遍体鳞伤,脸已烧得面目全非,左腿已经腐烂得露出白骨。史可法见了心中剧同,跪在老师面前前,抱住左光斗的烂掉的腿,痛苦了起来。

左光斗满脸是伤,早已双目失明,但他还是从从哭泣声里听出史可法的声音。他拼尽全力举起手,怒火满面。他低声骂道:“蠢才!国事已糟到这步田地。你还来干什么里干什么。我已是将死之人,在没有一点用处了。而却你还不顾死活地跑进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将来事业要去依靠啊?”

史可法还是一时忍不住抽泣。左光斗狠心地说:“再不走,要你这样的废物有什么用。我现在就干脆收拾了你,省得奸人动手。”说着,他真的摸起身边的镣铐,做出要砸过来的样子。史可法只好忍住悲痛,不敢再说话,从牢里退了出来。

几天之后,左光斗和杨涟等终于被魏忠贤杀害。史可法花钱通过关系,把左光斗的尸体安葬。他想起牢里的情景,总是情不自禁落下眼泪,说:“我老师的心肠,真是铁石铸成的啊!”左光斗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国家大事,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从而热切期望史可法继承他的志业,为支撑天下而奋斗。

阉党的倒行逆施早已激起了天人的愤慨。苏州人民反对逮捕东林党人,与东厂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为首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义士,他们被反动统治者诬为“倡乱”,惨遭杀害。马杰在行刑前慷慨陈词:“大丈夫如果只是老病而死,不过是和草木一起腐烂而已。今天我们为恶党所害,却必定名留青史。”说完慷慨就义。

标签: 东林党忧国忧民

更多文章

  • 超级美女惨遭绝情刀:因汉武帝太了解3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女人,汉武帝,绝情

    男女之间,拥有美好、缠绵的爱情,是极其愉悦心灵的一件事。而事业腾飞,却又是每一个有理想的人生生不息的追求。爱情和事业,莫非真的会陷入“情场得意,事业失意”的怪圈?关于这样的案例剖析,一万人可以给出一万个答案。而我要说的,却是走上事业巅峰的皇帝做出的最无奈的选择。汉武帝,一个伟大的君王,最终也难逃这个

  • 第五节 出访海外,万国来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万国来,海外,第五节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那么,朱棣为什么让郑和下西洋呢?下西洋的动因是什么呢?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的六月十五日,历史铭记了这一天,同时也记住了这一天的第一主角郑和。因为

  • 明代状元都有哪些?明朝历代状元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代,明朝,状元

    【吴伯宗】,江西金溪人,名,字伯宗,以字行世。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辛亥科状元。吴伯宗自幼颖悟,十岁通举子业。乡贤达葛元吉吉曰:“此儿玉光剑气,终不可掩。”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乡试、四年礼部廷试皆第一。时为明朝开科之始,太

  •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上,太监,帝国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

  • 清官刘大夏的故事: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为先,故事,清官

    刘大夏,字时雍,号东山,明代华容(今属湖北)人。他于天顺八年(1464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此后,本来可以留在时人向往的翰林院步步高升,但他却主动要求到地方去做官。由于他勤政廉政又精明能干,官职不断升迁。数年后,被任命为广东右布政使。刘大夏上任不久,就开始清查布政使银库。他发现有一笔巨款没有

  • 《明朝十讲》后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记,明朝

    历史就像大海一般辽阔而深邃,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令人难以捉摸。面对历史,个人总是显得渺小而又无助,也只有阅读历史,才能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充实。明朝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二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朝已经过时。明朝历史中所产生的种种话题,现在还被人们讨论着,比如“黄宗羲定律&rdqu

  • 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郑和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下西洋,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4[?])云南昆阳(今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人,回族。原姓马,曾祖父叫拜颜,祖父、父亲都叫哈只;哈只是阿拉伯语“naji”的译音,意为“巡礼人”。大概郑和的祖父、父亲都曾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去朝过圣,也就是巡礼,因此颇受地方百姓尊重,

  • 明清长江中下游渔业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下游,明清,长江

    在当今的学术界,对区域发展的实证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如经济、城市、社会、文化等各种专题,而经济是一切的基础,其发展变迁必然关联、影响到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因此,要想对某区域的社会和文化有较清晰、准确的认识,必先探求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变迁过程。可以说,经济研究是其它各种专题研究的基础。在我国长期

  • 第九章 明军是这样强大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强大,是这样,第九章

    不管穿越到哪个朝代,在穿越内容的选择上,永远都有一个既充满诱惑力,却同样有充满高风险的选项穿越成一个军人,成为战无不胜,横扫沙场的将军。这个选项的诱惑力,从来都是不分朝代的。无论对于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还是热度极高的军事发烧友,历代王朝的内外战争,从来都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开疆拓土的荣光,铁马金戈的

  • 杀官无数的朱元璋,为何偏偏对天天怼他的韩宜可不曾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他的,朱元璋,韩宜可

    在中国古代,有一类官员相当生猛,虽然官职不是太高,却敢怒怼皇帝,甚至为了一些事情,敢撸起袖子与皇帝争辩,他们就是谏官。比如包拯,曾多次与宋仁宗争辩,每次都怼道仁宗没脾气,一边擦拭脸上的唾沫星子,一边称赞包拯为朝廷着想。明朝建立后,虽然也有不少谏官,却几乎没人敢怒怼明太祖朱元璋,否则分分钟被拉出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