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屡试不第官低职微,又碰上连年战乱,晚年颠沛流离仍忧国忧民

杜甫屡试不第官低职微,又碰上连年战乱,晚年颠沛流离仍忧国忧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95 更新时间:2024/1/23 10:24:44

为此少年杜甫过了很长一段吃喝玩乐的日子,甚至曾经资助自己的偶像李白一起旅游。后来又到山东、河北、江浙沪一带旅游,花了不少钱。

到青年时期,杜甫的日子开始不太好过了。他在洛阳考试没考中,又跑到长安去考试,还是没考中。在这两地兜兜转转了长达10年之久,期间纯粹靠老本过日子,不事生产,专心读书考功名,把那点老本都给折腾光了。

10年下来,杜甫没混上一官半职。高官厚禄攀不上,微末小吏又不高兴当,杜甫能不穷嘛!

杜甫中年初期儿子被活活饿死了

杜甫考科举为啥总是不中呢?除了自身运气不好以外,还要怪朝中有人使绊子。

天宝六载(747年),这一年杜甫前往长安参加考试。主考官是宰相李林甫,李林甫为了拍唐玄宗的马屁,居然一个考生都没有录取。

李隆基

简直荒天下之大谬!

“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建言:‘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乃令郡县长官精加试练,灼然超绝者,具名送省,委尚书覆试,御史中丞监之,取名实相副者闻奏。既而至者皆试以诗、赋、论,遂无一人及第者,林甫乃上表贺野无遗贤。”

野无遗贤出自《尚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让李林甫这么一用,这马屁拍得浑然天成,丝毫没有艺术加工的味道。于无声处赞颂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伟大。

可杜甫却倒了霉了,辛苦读书若干年,结果成了别人拍马屁的工具。

天宝十载(751年),杜甫打通了关系,写了《大礼赋》送到了唐玄宗跟前,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已经在长安、洛阳折腾了十多年之久,成了44岁的中年人,就在已经快要绝望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河西尉这么一个小官,可杜甫是个很有性格的人,他果断拒绝担任此职务,甚至还写了一句诗:“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于是朝廷立刻将他改任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

这是个什么官职呢?总体来说还不如河西尉呢!河西尉再差,好歹也是管理地方的父母官,可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就是个管理兵器仓库的职位!

没法子啊,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再高的气节也要生活,杜甫只好忍着羞耻接受这一职务。

当杜甫领着第一个月的工资,兴高采烈地回家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居然被活活饿死了!

杜甫的中年,在战乱中颠沛流离

天宝十四载(755年)11月,杜甫兴高采烈地领着第一个月的工资回家,结果发现自己的小儿子给饿死了。还没等他伤心多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第二年6月,潼关就给丢了,唐玄宗带头跑路到四川去了,手下那帮人他自然是顾不上了。安史之乱的叛军来了以后,居然因为杜甫官职太低,没有抓捕他!反倒是高级官吏王维被严加看管了起来。杜甫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伤心!

不管咋说,杜甫也算是因祸得福,逃出生天。他自然是一路逃窜,期间还写了一堆文章为平定叛乱献计献策,可惜没人理他。

李亨

阴差阳错之下,由于杜甫站队刚刚继位不久的唐肃宗这边,所以得到了左拾遗的官职。这职位就算是在培养杜甫的执政能力了,这是要往高级官吏的方向发展了啊!杜甫感激涕零地写道:“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后来唐肃宗在灵武登基,强行将唐玄宗变成了太上皇,所以唐玄宗笑嘻嘻地派了一堆人到唐肃宗身边做官,其中更是将房琯任命为宰相,送到了唐肃宗跟前。表面上是支持工作来的,实际上不就是来夺权的嘛!

可杜甫看不清形势啊!他还整天为房琯说好话:“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这下唐肃宗不高兴了:你小子胳膊肘咋往外拐呢?“帝自是不甚省录。”因此一怒之下将杜甫给贬到了华州,负责祭祀工作去了。这左拾遗的位置屁股还没坐热乎就给丢了。从此以后,杜甫就没被再重用过了。

悲惨晚年,杜甫仍旧忧国忧民

估计杜甫至死都搞不明白,房琯事件背后复杂的权力争夺:啥情况啊?领导咋说不高兴就不高兴了呢?

在华州做了几年司功参军以后,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辞职不干了。颠沛流离了一段日子以后,杜甫终于到达成都,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于城西的浣花溪畔搭建了一座草堂,也就是如今著名的“杜甫草堂”。

严武做大以后,没有忘记老朋友杜甫,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参谋,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大家都称呼杜甫为杜工部。

杜甫

可严武不久去世了,从此杜甫却觉得自己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日子清苦得很,因此辞职不干了。

这期间,杜甫日子很不好过,年纪大了,又没有工作,吃了上顿没下顿。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其中那句话至今刻骨铭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辞职以后的杜甫,日子过不下去了,只好离开了成都。这期间他一路流浪,从乐山到宜宾,再到重庆、云阳等地,一直到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到达奉节才算安顿了下来。

为啥?因为奉节这边他还有一个老朋友叫柏茂林,在柏茂林的照顾下,杜甫总算过了一段安定的日子。他有了一份给公家看管田产的职务,自己又买了一些田产,小日子越发滋润了。

这期间也是杜甫的高产期,不到2年时间,写了400多首诗。可见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点毛病都没有。

杜甫凄凉地噎死在了船上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过了2年安稳生活以后,忽然想起了家乡。思乡心切的他说走就走。

从奉节到江陵、公安,转入湖南岳阳、长沙、衡阳等地,结果在路上遇上了臧玠叛乱。杜甫简直哭瞎了,他的船在半路上又遭遇江水暴涨,导致他5天5夜没吃上一口饭,差点没活活饿死。

当地官员得知以后,立马送来了酒肉给杜甫,杜甫也顾不上体面了,大快朵颐了起来。结果一不小心把自己给噎死了(也有说是食物中毒而死),享年59岁。

更多文章

  • 杜甫少年家境优越,其忧国忧民是丰富的经历对社会的平静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忧国忧民的故事100字

    其实杜甫早年也是家境十分优越,杜甫毕竟是宰相杜审言的孙子,他家能没钱吗?所以说杜甫少年时期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这才有了比较优越的教育条件。由于很有钱,还有才华,所以立刻得到了李白的青睐。两个人和高适一起四处游玩,互相写诗。人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考能力,杜甫曾经经历过上层人士的那种生活,他再看到底层人的

  • 大唐开国第一冤案,刘文静为何惨遭枉杀?李渊背信弃义却情有可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帝国建立了,按照惯例,李渊给从龙功臣们派发第一次“分红”,他一口气封了四位宰相: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尚书右仆射,刘文静为纳言(侍中),窦威为内史令(中书令)。又册封李世民为秦王,裴寂为魏国公,刘文静为鲁国公。八月初,李渊又甩出大红包,他赋予了晋阳元谋十七功臣“再生能力”——赐“免死金牌”,其中

  •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右相”,还有“左相”?浅谈唐朝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官职中右相和左相哪个职位大,长安十二时辰左相和右相,大唐各个时期名相

    宰相制度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从奴隶社会就有“相”。《通典》记载:《晋书》记载:从古籍中可以看出,“相”在五帝时期已经形成,在夏商时代,已经出现如伊尹(下图)这样的名相。另外,周武王时期,姜尚为丞相,秦王嬴政时期,吕不韦为相国,“丞相”和“相国”等同于和后来的“宰相”。汉朝初期,不设“宰相”,而以丞相

  • 唐玄宗连续杀三个儿子,他们到底犯了什么大事,让他这么抓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玄宗一日杀三个儿子,唐玄宗杀了几个兄弟,李隆基一天杀三个儿子

    唐玄宗有个歌曲这么唱道“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的确是这样,没娘的孩子必然要比一般人经历更多的生活坎坷。老百姓家是这种情况,就是包括皇家,也都概莫能外。唐玄宗的长子李琮,年少时在苑中打猎,被豹子伤到面部。这可是一个致命的伤痕,对于喜欢追求完美事物的唐玄宗来说,长子李琮破相了,经常抛头露面

  • 五代十国时期皇位传外姓的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五代十国的皇帝,五代十国皇帝顺序一览表,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皇帝

    郭威翻开中国的历史来看,皇位的传承基本是子承父业,要是没有儿子的情况,也是传给自己的侄子兄弟之类,没有传给外姓人的,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位皇位,就把自己努力一生打下来的江山,传给了外姓人,也就是自己的娘家侄子,这个人就是后周太祖郭威,他的皇位继续人,是他娘家侄子柴荣。郭威咱们都知道,在五

  • 李世民杀了李元吉,为什么要霸占他的妃子杨氏?背后真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元吉杀李世民,李世民杀李元吉后杨氏为何不反对,李元吉的妻子杨氏结局

    古代中国被封建势力统治了几千年,而这个几千年之中有一个封建王朝叫做唐朝,您一定不陌生。您对唐朝的了解可能是读过《唐史》,也可能是去过饱含唐朝历史的旅游名城西安,又或者是看过电视剧《贞观之治》。但不管是史书还是电视剧,有一些历史它都不会提及,而今天小编要给您讲述的这段历史就是在史书或者电视剧中见不到的

  • 武则天亲手提拔的大臣为何恩将仇报将她赶下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最忠诚的大臣,武则天重用哪些人,武则天登基时重用的名臣

    不过,令人颇感不解的是,“神龙政变”的参与者多数都是武则天亲手提拔的大臣,其中还不乏武则天的心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曾得到武则天大力栽培的大臣为什么要恩将仇报呢?按照大臣们自己的解释是“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天皇(唐高宗李治)之德。”这个理由冠

  • 《武则天秘史》李治是庸懦皇帝?唐太宗埋下伏笔,让武则天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对李治说的话,武则天秘史李治遗诏,武则天秘史中的武则天与李治吵架

    《武则天秘史》等这一类有关于女帝武则天的影视剧到如今也已经拍摄了许多部,或许是为了突出女帝武则天的手段,基本上每一部有关于女帝武则天的影视作品都会将唐高宗李治刻画的十分庸碌无为。在很多的电视剧当中,李治的很多政治决策都是要通过武则天进行拍板的,这就让李治的形象变得非常庸懦,可能这更加有利于渲染整部影

  • 李世民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又是如何处置他们妻子儿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是同胞兄弟吗,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杀了,李元吉威胁李建成杀李世民

    李世民继位后,他搬到了李建成原来住的太子东宫,并把弟弟李元吉的家给抄了,家财全部赠给了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的尉迟恭。9月3日,也就是玄武门之变2个月后,李世民继位。又过了一个多月,到了10月26日,他给自己死去的兄弟一个说法。他追封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所以又叫息隐王。这个称号不用多解

  • 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前的政治危机和博弈过程,第二次李治废后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秘史李治吻戏,武则天与李治,经典传奇李治武则天

    这时武则天32岁,如果就此收手,安心辅佐丈夫,再用心培养儿子,武则天就是中国古代最标准的贤后之一了。但权力就是一剂最猛烈的毒药,曾经掌握权力的人,很难能够心甘情愿的放弃,这也逼迫武则天一步一步走到了权力的顶峰。不久之后,武则天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政治危机,这次是她的丈夫李治发起的。(二圣临朝,武则天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