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
《化度寺碑》,欧阳询真正的楷法之冠!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4 21:25:28阅读:1223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进 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初唐书法有包括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的“初唐楷书四 大家”,以及陆柬之、孙过庭等人,他们各有风貌,开启了“唐书尚法”的新格局。唐代楷书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
陕西出土欧阳询所书墓志,尽显欧楷原貌,比《九成宫》还早21年!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8:08:40阅读:4592
“初唐四家”之一的欧阳询,创造了“楷书四大字体”的“欧体”,他的字代表了唐楷的严谨大方,所以一直以来,就有不少人学习“欧楷”。唐代学欧的人有不少,很多抄经生、刻工都是学欧起家的,当我们出土唐代墓志碑刻时,会发现有很多充满了欧阳询笔意。有欧阳询的风格并不代表是由他亲自书丹,甄别出其中那些的确出自他手的
一个无名小卒,把欧阳询楷书写出了新境界,真是“高手在民间”!
历史解密时间:2024/4/22 2:35:28阅读:761
欧阳询的“欧楷”自诞生以来,学得人就很多,尤其是在清代,“无欧不点元”成了一种文化风气。凡是科举取士的学子和翰林文人,基本都会写欧体。清代学欧知名者如黄自元、林则徐,他们的作品被不少人临摹学习。不过,要说谁学欧精妙程度排第一,当属一位“无名小卒”,此人就是姚孟起。姚孟起此人注定要与他的“欧体字”捆绑
200年前的一部欧楷,写得比欧阳询还好,非田楷所能比!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6 10:04:13阅读:1533
楷书从隶书演变而来,肇始于汉末,东晋时楷书逐渐成熟,其时有钟繇、卫夫人等楷书名家。楷书以提按停顿代替了隶书的摆动笔法和圆转使笔,将隶书连续均匀的书写过程转变成了以单一笔画为单位的,起笔、收笔、弯折处动作集中,有明显的延缓甚至留驻、停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楷书中的“顿笔”,这也成为了楷书书法的一大特色。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高清附释文
历史解密时间:2024/2/15 23:13:20阅读:4280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高247cm,宽120cm,厚27cm,约1200字。《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视为楷书正宗,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欧阳询(ōu
欧阳询:我人丑,但是我字儿美啊!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9:13:01阅读:2603
话说在公元632年的一个盛夏,唐太宗李世民来到长安郊外的九成宫避暑。刚一进入宫城,一阵带有湿润气息的泥土清香就从空气中飘到了李世民的面前。他用随身携带的手杖挖了挖土,又敲了下山间的岩石。没想到,一股清泉竟然从岩石之间涌了出来。李世民用手接了一点儿,尝了尝,立马觉得口舌生津,夏天的暑热消散了一大半,一
欧阳询绝笔在陕西出土,上刻1249字,圆正停匀,不愧为楷书之冠
历史解密时间:2024/3/14 12:15:48阅读:2924
唐代的楷书古今称最,但是由于书写在纸本绢布等材料上的墨迹作品难以保存,因此传世墨迹真作十分罕见,但是由于材质的特殊性,许多篆刻在石头上的作品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随着不断地考古发掘,越来越多的唐代石刻作品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比如这块出土于2014的欧阳询书法石刻作品《李誉墓志》,就是近年发掘出的保存品
若唐朝不结合儒家思想评判,虞世南书法的造诣还会高于欧阳询吗?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1 10:06:13阅读:3222
虞世南·欧阳询欧阳询与虞世南皆为历经陈、隋、唐三代,并发轫于初唐的著名书法家。二人一生经历相似,但选择不同,不论是生活还是书风。自唐代张怀璀:“欧之于虞,可谓智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邰也。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
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九成宫醴泉铭》,背后有着怎样的过往?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4 16:45:20阅读:949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受到后世学书者的大力推崇,在唐楷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欧阳询是唐初书法四大家之一,虽然是初唐书法家,但欧阳询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隋代,欧阳询活了八十多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