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阳询绝笔在陕西出土,上刻1249字,圆正停匀,不愧为楷书之冠

欧阳询绝笔在陕西出土,上刻1249字,圆正停匀,不愧为楷书之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画相约 访问量:2924 更新时间:2024/3/14 12:15:48

唐代的楷书古今称最,但是由于书写在纸本绢布等材料上的墨迹作品难以保存,因此传世墨迹真作十分罕见,但是由于材质的特殊性,许多篆刻在石头上的作品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随着不断地考古发掘,越来越多的唐代石刻作品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比如这块出土于2014的欧阳询书法石刻作品《誉墓志》,就是近年发掘出的保存品相完好,书法研究价值极高的作品。

《李誉墓志》“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铭”,墓志铭与墓碑不同,它属于一种陪葬品,深埋于地下,不见天日收到的自然风化人为损坏的比树立在地面的墓碑要小得多。

因此大多数出土的“墓志铭”作品字都比较清晰,但是也正是因为深埋地下,能够被发掘出来,并且像《李誉墓志》这种品相如此完好的就少之又少。

《李誉墓志》全用楷书写成,是典型的欧阳询楷书作品,在楷书全盛时期的唐朝,欧阳询都能够夺得“唐人楷书第一”,“楷书之冠”的称号,这就是对他书法水平最高的肯定。

欧阳询楷书正如唐怀瓘《书断》所言:“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

《李誉墓志》不仅是欧阳询晚年人书俱老的成熟之作,并且很有可能是欧阳询生前所书的最后一部书法。

这篇墓志铭大约是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刻立的,同年,欧阳询去世,因缘际会之下,《李誉墓志》成了欧阳询的绝笔之作。

《李誉墓志》共刻有1249字,以碑刻上面字形大小来说,原作墨迹应该是一件小楷作品。

这件小楷作品正契合欧阳自己的书法理论: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敧正。

也很符合唐人崇尚法度的书写风貌,全篇字迹大小相等,上下其平,用笔应规入矩,多用中锋,森严雄厚。

同时《李誉墓志》与欧阳询其他的作品如《九成宫醴泉铭》和《化度寺碑》等在风格上也有所变化,对于研究欧阳询书法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这件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小楷作品《李誉墓志》,点画细腻是欧阳询晚年书法中的佳作。

更多文章

  • 《练字》39、为什么有欧阳询,当下学二田的还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人x笔记标签:练字,楷书,二田,欧阳询,田英章,书法家,偏旁部首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字体构造精细、笔势流畅、气韵生动,被誉为楷书的巅峰之作。欧阳询的书法成就和影响力使得他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对象,他的作品被广泛研究和临摹。至于为什么在当下仍然有很多人学习二田(指田英章和田蕴章,主要说

  • 颠覆三观!写《悯农》的李绅是个贪官?才子元稹是个十足“渣男”

    历史解密编辑:局小乖简史标签:元稹,悯农,崔颢,薛涛,李白,刘采春

    老话常说:见字如见人。意思是说从一个人的书法字迹上可以看出此人的品味高低、学识修养,一个人的字就代表了此人的形象和内涵。但实际上,字写得好就代表写字的人学识修养也好吗?除了古代那些大书法家之外,如宋徽宗时期的大奸相蔡京、宋高宗时期的奸相秦桧等人,他们的书法同样冠绝古今,但却不能认为他们的“字品”就如

  • 匡衡凿壁偷光,李绅写悯农诗,二人都是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手机端标签:李绅,匡衡,宰相,海瑞,唐朝,诗人,刘禹锡,王安石,悯农诗

    匡衡“凿壁偷光”很有名,是孩子们的偶像,他长大后怎么样了,老师绝不会说。李绅的《悯农》诗也很有名,读来令无数人感动,但他后来干了些什么,老师也不会讲,这是为什么呢?匡衡凿壁偷光原来,这二人后来都当了大官,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但都背离了初衷,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二人都贪污腐化,穷奢极欲,欺压百姓,陷

  • 悯农作者李绅只是吃了鸡舌头这道菜,为什么大家都骂他是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无根树花正孤标签:李绅,清官,科举考试,大贪官

    悯农之悯其实是有着怜悯的意思在其中的,整个古诗的含义就是怜悯农民的辛苦。这首唐诗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并且作为了自己未来人生之中的一个重要规划。很多人都以这首诗之中描绘的景象作为自己未来要拯救的对象,但这首诗的作者所作所为却是有着一些极大的反差。贪官为何写出清廉诗悯农的作者叫做李绅,是唐朝中晚

  • 李绅为平民时写出悯农,为何在当官后,却思维大变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李绅,悯农,白居易,韩愈,贾岛,李贺

    公元884年,写过“锄禾日当午”的李绅,看着渡江逃难的百姓,毫不在乎的说道:“他们都是没有用的人,活着也是浪费。”公元798年,也就是唐朝贞元十四年,一名心灵纯洁的质朴青年,站在田埂上,看着农田里忙碌的百姓,真情流露,发出了怜悯的感叹,一首《悯农》横空出世。曾几何时,还没有入朝为官的李绅心思纯洁,悲

  • 太平广记之李绅,写“锄禾日当午”的悯农诗人,曾有一段奇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李绅,诗人,锄禾,道士,奇遇

    唐朝宰相李绅,就是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那位悯农诗人,因身材矮小精悍,人称他“矮李”。(不知是否有讽刺之意)。他写的《悯农二首》千古传诵,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悯农诗人,可惜后来却变成了一个骄奢淫逸的贪官酷吏。这里讲的是他年轻时候的一桩异事。李绅年少时,与两位友人一起进京赶考,暂住在华阴县西山外的

  • 为什么写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最终却成为,祸害百姓的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意国倾城标签:李绅,粒粒皆辛苦,李德裕,元稹,悯农,白居易,百姓,贪官,唐朝,艺术家

    李绅唐朝诗人,大家可能不是多么熟悉,但是对于他写的“粒粒皆辛苦”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粒粒皆辛苦”一句出自《悯农》,而《悯农》是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诗歌,它的作者就是李绅。时间飞逝,转眼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想想自己是小学生时,老师让我们背语文课文时那张愁眉苦脸的表情,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做。在早上

  • 李绅:后代被朝廷封杀的悯农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李绅,悯农,李德裕,刘禹锡,白居易,元稹

    昔为高古士,缘变猥琐人 据统计,唐诗普及排名前三的是骆宾王的《咏鹅》、李白的《静夜思》和李绅的《悯农》,但这《悯农》在《全唐诗》中,聂夷中和李绅的名下都收录了这首诗,只是聂夷中的诗后,有一个附注称“一作李绅诗”,看来还是小有争议的哈。 我是比较相信这诗是聂夷中所作。因为唐五代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

  • 看大唐李绅是如何从悯农文人变成一代酷吏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李绅,李德裕,刘禹锡,酷吏,刺史

    一、出身单亲家庭,李绅年轻时期在温饱边缘挣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的年轻文人李绅,是一位才华横溢仪表堂堂的的有志青年,少年时期忧国忧民,极具爱国思想。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生于公元772年。在公元778年,年仅六岁的李绅丧父,随母迁居无锡娘家。在古代男尊女卑思想盛行。特别是唐朝时期,那个看重出身与

  • 从“粒粒皆辛苦”到一餐杀死300只鸡,是什么改变了李绅

    历史解密编辑:不做梦的人标签:李绅,韩愈,宰相,唐朝,诗人,李德裕,刘禹锡,唐宣宗,御史中丞

    唐德宗贞元15年,屡试不中的李绅站在毫州的观稼台上,目之所及的是农民们在烈日炎炎之下,浑汗如雨的场景。回想起自己年幼时随母亲颠沛流离时吃过的苦,有感而发,随口吟诵两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盆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两首诗跨越了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