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诸葛亮儿子
诸葛亮儿子
诸葛亮的儿子是谁?三国诸葛亮儿子叫什么?
历史人物时间:2024/1/25 3:31:07阅读:3181
诸葛亮有几个儿子?子女:诸葛瞻(长子)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邓艾伐蜀时,他与长子诸葛尚及蜀将张遵、李球、黄崇等人死守绵竹,后在与邓艾军交战时阵亡,绵竹也因此失守。诸葛怀(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
诸葛亮儿子临死前,为何后悔没有除掉姜维?两人有何矛盾?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9 9:01:08阅读:2431
并且,他还对诸葛亮所培养的下属十分不满,视这些人如大敌。诸葛亮在世刘禅并不能说什么,更不能对这些人做什么!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终于不用再隐忍了!他希望朝堂如今的局势能够出现转变,因此刘禅就把目光放在了诸葛亮的儿子身上。诸葛亮的儿子从小就没待在诸葛亮身边,所以自然也没学到父亲的本事。诸葛亮死后,短短数
诸葛亮儿子与诸葛亮传人有何过节?临死都感慨没有杀掉姜维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3:50:08阅读:3366
首先,两人没有私人恩怨,诸葛瞻和姜维敌对,主要是因为两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诸葛亮临死时,向刘禅推荐了姜维接替自己的位置。刘禅知道诸葛亮非常有才能,又一心为了汉室,所以非常信任他,就这样让姜维接替了他的位置。姜维是诸葛亮一手带起来的,现在又被诸葛亮提拔,一上位就要接着老师的遗愿继续北伐。诸葛亮一共组织了
诸葛亮、董允对黄皓多有打击,为何黄皓最后反而独掌朝政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2 17:09:34阅读:3483
(黄皓剧照)公元223年,63岁的刘备在白帝城病逝,17岁的刘禅在丞相诸葛亮等人拥护下,在成都扶柩称帝。黄皓也就是在此时作为近侍跟随刘禅,官职是黄门令。刘禅虽说是一国之主,但他年少缺乏政治才干,因此劳模诸葛亮为了蜀汉的安定和未来,只能独掌军政大权,并对刘禅悉心栽培,指望自己百年之后,他能挑起蜀汉大任
诸葛亮的儿子和孙子都战死沙场,为何在城破之时,让士兵站在沟里把腿埋起来?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16:20:59阅读:2586
如果直译的话,“埋人脚步而战”可以理解成题目所说的那样“诸葛瞻命令士兵把脚埋起来作战”。不过细想想,这样理解明显是不对的。诸葛瞻即便再没有实战经验,也不会蠢到让士兵像木棍一样插在地上让魏军当活靶子砍杀。所以我认为“埋人脚步而战”这句话中“埋人脚步”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指的是蜀汉士兵在战场上坚守不退,
诸葛亮的儿子如此庸才,为何孙子如此生猛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3 18:32:44阅读:2121
诸葛亮和儿子诸葛瞻忠义双全,孙子却投降了司马昭想当年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辅佐刘备争夺天下,从茅庐之中走了出来,经历了上万次战争,终于为蜀国打下了一片江山。可惜没想到的是刘备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话,硬要去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之中失败了,蜀国从此失去了统一江山的机会。刘备死的时候就对诸葛亮说,要是你能够
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但为何诸葛亮打仗“十打九输”呢?
历史解密时间:2024/2/4 5:02:45阅读:3464
首先,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其实并不擅长打仗。这在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里有明确记载:“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段史料是说,诸葛亮擅长管理军队,却不擅长奇谋。他的才干更加适合治民,而不适合打仗。真实的诸葛亮更像治国理政的萧何,而不像运筹帷幄张良。这与我们平常的认知可能有些
三国中蜀汉最厉害的十位猛将,诸葛亮孙子上榜,第一位毫无争议
历史解密时间:2024/1/17 18:56:15阅读:4030
三国演义中的蜀汉一直是全书的正头戏,蜀汉阵容不仅囊括的武圣关羽、智圣诸葛亮、还有哭圣刘备、莽圣张飞、枪圣赵云等等,因此纵观全书,蜀汉方面绝顶武将的数量和质量,都要高出魏吴不少,仅仅是蜀汉五虎将就可以占据三国演义前十中的五个名额,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演义蜀汉战斗力最高的十大猛将。这里主要讲三国演
诸葛亮本是一代人杰,为何儿子却难堪大任?两点原因说来很无奈
历史解密时间:2024/3/5 19:56:52阅读:478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与蜀汉丞相诸葛亮有关的轶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就常理而言,诸葛孔明作为一代人杰,生下的儿子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那么为什么有人会说诸葛亮独子诸葛瞻是个废物庸才呢?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诸葛亮力挽狂澜,恐怕蜀汉在“夷陵之战”后就会顷刻覆灭。刘备临死前,也知道仅靠
诸葛亮临终前的失误,杀了一个忠诚的大将,放过了一个该杀的小人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8 3:30:47阅读:3114
在三国后期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等一众大臣都去世了,所以三国后期的人才变得极为的稀缺,但是好在还有诸葛亮在主持大局,并且在他的身边还有两位文武大将,分别是杨仪和魏延。但是两人的性格却十分的不对付,再加上两人都是为三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所以两个人便互相看不上对方,但是好在诸葛亮在中间制衡,所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