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搜索>秋词

秋词

  • 《秋词》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4 13:56:44阅读:4428

    井梧纷堕砌,寒雁远横空。雨久莓苔紫,霜浓薜荔红。

  • 《秋词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5 2:48:07阅读:3599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悲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白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秋天了,山明水

  •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0 12:27:10阅读:195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

  • 长信秋词五首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3/12/23 20:15:51阅读:2405

    长信秋词五首唐代:王昌龄所属类型:秋天,女子,宫怨,生活,组诗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火照西宫知夜饮

  • 秋词·其一原文、翻译和赏析

    诗词大全时间:2024/1/16 14:59:46阅读:887

    秋词·其一唐代:刘禹锡所属类型:初中古诗,秋天,抒情,乐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及注释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春朝:春天。排云:指

  • 刘禹锡的秋词阅读赏析(刘禹锡表达了什么情感意思)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15 18:30:20阅读:3416

    霜降节气,赏析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二《秋词二首(其二)》【唐】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译文霜降时节,山明水净,夜晚白露凝结为霜;远处的树木,有的深红色,有的浅黄色,深红的出现在浅黄的时,耀眼夺目,绚烂缤纷。试着登上高楼,清风吹来,冷澈入骨,使人

  • 《秋词》简介及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4/2/4 8:00:30阅读:3781

    春词唐朝:刘禹锡自古遇春悲寥寂,我行春日胜秋晨。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去,墨客朱客皆叹伤春天冷落,我却道春天近近压服秋天。春日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百尺竿头,便引起我的诗情飞上云霄。赏析刘禹锡的《春词》,一变态调,另辟门路,它以其最年夜的殷勤歌唱了春天的好好。更加易患上宝贵的

  • 《秋词二首》译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时间:2024/1/24 22:11:15阅读:1972

    春词二尾 唐朝:刘禹锡其一自古遇春悲寥寂,我行春日胜秋晨。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二山明火净夜去霜,数树深白出浅黄。试上下楼浑进骨,岂如秋色嗾人狂。译文 自古以去,人们每一遇春天便叹伤春天的孤单冷落,我却以为春天近近压服秋天。春日秋高气爽,阴空万里,一只黑鹤推开云层曲冲云霄,把我的赋诗情味

  • 《秋词》文学鉴赏及创作背景

    文史百科时间:2023/12/24 4:35:37阅读:4114

    文教观赏“自古遇春悲寥寂”,墨客开篇,即以群情起笔,决然可定了古人悲春的不雅念,体现出一种激越背上的诗情。尾句即明白指出自古以去,人们每一遇到了春天便叹息春天的孤单冷落。“自古”以及“遇”,极行悲春的传统瞧法的时期暂近以及思绪形式的固执。接着一句用“我行”曲抒胸臆,立场陈明,道出的是墨客的自傲,那种

  • 《秋词》蕴含刘禹锡满满的正能量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5:04:49阅读:1179

    秋词刘禹锡《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这首诗是刘禹锡所写。刘禹锡,唐朝中期的政治家,革新家,文学家。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是一篇写秋天的诗,秋天本身就是草木凋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往往会引发诗人骚客感物伤怀一番,正所谓:“逢秋而

  • 一反寄悲情于哀景 刘禹锡秋词壮志凌云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29 2:12:33阅读:3434

    刘禹锡秋词赏析刘禹锡共写有两首秋词:《秋词》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色这两首诗是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做司马的时候所写的,刘禹锡在早年间支持王叔文派的革新——永贞革新,但是后来永贞革新遭到

  • 借秋色直抒胸臆 刘禹锡秋词赏析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4:39:04阅读:2023

    秋词刘禹锡《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这首诗是刘禹锡所写。刘禹锡,唐朝中期的政治家,革新家,文学家。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是一篇写秋天的诗,秋天本身就是草木凋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往往会引发诗人骚客感物伤怀一番,正所谓:“逢秋而悲

  • 刘禹锡一首赏花诗,给自己带来了灾祸,也坑死了朋友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4:39:31阅读:712

    芸裳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专注古诗文20年春天,最大的盛事就是赏花。元和十年,春三月,长安城南崇业坊内的玄都观里,桃花盛开,如红霞一般。京城权贵富少,无不到此观赏,车马喧嚣,红尘拂面,好不热闹。游赏之后,口耳相传,都说玄都观里的桃花真是漂亮,如云蒸霞蔚一般。刚从朗州到京不久刘禹锡,对这些达官贵人追逐的

  •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立秋节气挥毫泼墨刘禹锡《秋词》夏云英《立秋》

    历史解密时间:2024/3/7 13:08:46阅读:2907

    军旅书法家王成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学渊深深,家传厚重,取法乎上,起点不凡,落笔不俗。书法作品“最美中华、大国兴起",曾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18年举办的纪念香港回归21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特邀金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解放军报

  • 唐诗中与众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诗,别人悲秋,刘禹锡真诚赞美秋天

    历史解密时间:2024/1/21 22:37:18阅读:2524

    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句话,叫春女思秋士悲。说的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固有的现象,就是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之时,是女孩子们害相思病的时候,而到了秋天,男人们特别是文人们,感到莫名的悲伤。这种悲秋的情绪,之所以说是莫名其妙,是因为也许我们无法说出悲伤的理由,也许也从来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悲伤的事情,但就是有一

  • 刘禹锡最经典的一组诗,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历史解密时间:2024/4/8 19:30:49阅读:3346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组诗,是同一个主体,内容虽不同但互相有所关联的多首诗所组成。组诗中的每一首诗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但当他们组合在一起时,其内在的感情联系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时空让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得到更为透彻的表达。古代诗人大多都有其经典的组诗代表作。譬如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杜甫的

  • 刘禹锡写秋天最好的一首诗,人人都会背,不开心时读一读,瞬间被治愈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4:40:35阅读:2795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白露以后,秋天的脚步更近了。在诗人们的笔下,秋有两面。一面,是疏林野草,潇潇夜雨,凄瑟冷寂;另一面,却是长空澄明,穗实累累,盎然生机。比如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比如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

  • 杨万里一首冷门小诗,道尽秋日的美丽可人,能媲美刘禹锡《秋词》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3 7:19:56阅读:2009

    在古典诗词中,与四季有关的作品,可以说数不胜数。大概因为四季流转,光阴变幻,最容易牵动人的情感。古人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而后情动于中”大抵说的就是如此。而在这些诗作中,多数人对于秋天的态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一致:悲秋!秋风萧瑟,天气寒凉,再加上秋雨连绵、百草枯黄,确实会容易让人产生失落、孤独、

  • 唐诗三百首第36首:《秋词》刘禹锡

    历史解密时间:2024/2/5 14:39:12阅读:3167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 刘禹锡被贬后,写下史上最豪迈的秋词,短短4句惊艳了整个秋天

    历史解密时间:2023/12/15 21:31:37阅读:228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朝中晚期,有这么一场前后不过146天,即被中止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这场不成功的革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诗豪刘禹锡便是其中一位。说到刘禹锡最被广为人知的,就是那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