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诗中与众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诗,别人悲秋,刘禹锡真诚赞美秋天

唐诗中与众不同的一首秋天的诗,别人悲秋,刘禹锡真诚赞美秋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2524 更新时间:2024/1/21 22:37:18

中国诗歌史上有一句话,叫春女思秋士悲。说的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固有的现象,就是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之时,是女孩子们害相思病的时候,而到了秋天,男人们特别是文人们,感到莫名的悲伤。这种悲秋的情绪,之所以说是莫名其妙,是因为也许我们无法说出悲伤的理由,也许也从来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悲伤的事情,但就是有一种淡淡的不可名状的伤感。这种伤感,是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情绪,是一种无可无不可无聊的情绪。

悲秋的这个传统,是从诗经时代开始,到了楚辞的时代,屈原悲秋,他的弟子宋玉也悲秋,宋玉说得很明白,他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到了后来,曹操曹丕曹植都是清一色的悲秋,连浪漫的不行的李白都这样,更何况是一生穷困潦倒的杜甫了,他的《登高》,甚至被评论家誉为千古悲秋第一。

所以说,文人的悲秋,是一种诗歌的传统,是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但是,偏偏有人不一样。你们不是说,到了秋天就莫名其妙的悲伤吗,我偏偏要说,秋天是天高清爽的季节,是让人心胸开阔的季节,是让人心中激荡着壮怀激烈的感情的季节。这样赞颂秋天的诗歌,在我们的传统诗歌中极为少见,同时也让这样一首诗歌,成为礼赞秋天最好的诗。这首诗就是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秋词》。

刘禹锡的《秋词》

在谈这首诗之前,我们来看看刘禹锡这个人。刘禹锡被称为诗豪,这不仅仅是说他的诗歌的风格,豪放壮美,还是说他的人格的美。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才华横溢,但是在官场上很不得意,在参加了王叔文改革运动失败之后,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一对好朋友,相继被贬边陲。

柳宗元这个人性格比较内敛孤独,整天写诗就是那些孤单寂寞冷,而刘禹锡却完全不一样。他的性格坚强,可以说是打不死的小强,你只要是打不死我,我就要坚强地活着,熬也要把你熬死。果然,柳宗元抑郁一生英年早逝,而刘禹锡熬死了几个皇帝,熬死了所有对手,最终回到朝廷做监察御史,可以说是笑到最后的人。

所以,以刘禹锡的性格,他写诗特别是写秋天,一定不会抑郁,一定不会悲伤,他一定会另辟蹊径,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所以他笔下的秋天,是完全的与众不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一上来就说,自古以来,移到了秋天,文人们的悲秋的情感就出来了,但是刘禹锡认为这是不对的。他很自信地说,他认为秋天的情绪要胜过春天。为什么呢?是因为你看那辽阔的天空,天高云淡,那一排仙鹤迎着蓝天白云直上九霄,是多么壮美啊!

这里的晴空一鹤,不仅仅指自然界看到的现象,还是刘禹锡个人的形象。他把自己看成是迎着白云而上的仙鹤,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

所以说,这首诗是完全与众不同的赞美秋天的诗,是一种昂扬的积极向上的情绪的体现。

更多文章

  • 《刘禹锡》(三十二韵)

    历史解密编辑:北平永胜标签: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刺史,韦应物

    出品/北平永胜无极登科鸿博鸣,乐天唱和识君亨。永贞夭折多司马,宣政驱除入火坑。不悦旧题因落魄,尤堪新乱毁平生。观棋百局前锋手,造化千秋堂鼓争。象马奔驰开战阵,炮车破穴扫顽兵。胡尘掠地阴山渡,汉将攻艰社稷荣。热论鸿儒忧患事,布衣冷看犬相烹。晴空何惧阴云布,秋日常来硕果盈。万木春丝缠老树,千帆踏影赋新声

  • 刘士林《床前明月光》批判(刘禹锡心理不健康?)

    历史解密编辑:张佳的网易号龙虫并雕标签:刘禹锡,刘士林,床前明月光,乌衣巷,诗歌,心理学

    刘士林说自己30以后才知道中国文学基本上都是一种政治寓言,不知他自己能不能坚持自己这种说法,还是只是这里这样说,换个地方就换个说法。一首脍炙人口的《乌衣巷》,他就偏偏能看出来有所谓道德心理学问题,能看出来有“小人之心”,有“魑魅道德心理学本性”。把《乌衣巷》看成是什么负载他所属阶层秘密使命的政治文本

  • 刘禹锡最励志的两首诗,一千年来振奋无数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刘禹锡,白居易,励志,杜甫,诗人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自古“诗言志”,此志本指思想抱负,后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故而悲欢离合、相思恋情、壮志抱负尽可在诗歌中呈现。其中,最让人为之振奋的便是励志诗!励志诗不仅仅是诗人之自励,也是对读者、对后人的激励。很多励志名句流传千古,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而振奋拼搏。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 刘禹锡,一首诗彰显诗豪本色:莫愁天下无知己,星光不负赶路人

    历史解密编辑:平淡的妇女之友标签:刘禹锡,柳宗元,元稹,白居易,裴度,韩愈

    一切,都要从公元805年说起。那一年的正月,长安城里下了一场很大的雪。空气中,还残留着元宵节烟花的余味,一场血雨腥风却即将袭来。农历正月二十三,唐德宗李适驾崩,太子李诵继位,会宁殿内白绫萧森,太极宫外刀光剑影。此时,百里之遥的渭南县主簿刘禹锡正在酣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一封密信交到了他的手

  • 唐代刘禹锡这首《石头城》,创作风格并非独辟蹊径,是不得已为之

    历史解密编辑:此生读写伴标签:刘禹锡,石头城,六朝,白居易,秦淮河

    文\常清君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常清君导读:在中华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中,其中一大题材是有关怀古咏史的,即追忆念怀往昔岁月、描写叙述古迹史事等的古诗词曲。常清君在此陆续与大家共同赏

  • 唐宪宗任用贤才,开创元和中兴,为何将柳宗元、刘禹锡贬谪?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唐宪宗,柳宗元,刘禹锡,王叔文,唐顺宗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启用了许多贤才,开创了“元和中兴”的局面。然而,柳宗元、刘禹锡却在唐宪宗时期遭到长期的贬谪。刘禹锡在诗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那么,向来爱惜人才的唐宪宗,为何对柳宗元、刘禹锡这两位才子如此厌恶呢?一、青年才俊柳宗元虽然生于长安,但

  • 白居易和刘禹锡:只想告诉你,我一直都懂你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刘禹锡,白居易,元稹,诗作,此诗

    作者:珮安歌,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说起白居易在诗坛上的知己好友,我们首先会想到元稹,他们二人几十年间的互相牵挂和扶持,以及白居易对这份友情“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的深情感慨,都让人看到了朋友间相处最真挚和坚定的模样。其实,除了元稹之外,白居易在诗坛不乏其他好友,在这些人中,刘

  • 刘禹锡:任命运多舛,我自豪情不改!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刘禹锡,柳宗元,长安,白居易,此诗

    半卷诗书一窗月每天七点,为你读诗诗词曲赋,名著散文唐朝有位诗人,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亦是他豪情不改的一生。他爱酒,酷似李太白,酒后锦心绣口,经典倍出,更见其纯真个性和谦谦品格。他忠君爱国,辅佐君王,立志革新,尽情地发挥才干。他个性率真,是个天生的乐天派,用壮丽的诗篇和不屈的态度向世俗对抗!他就是刘

  • 瀛奎律髓108卷42寄赠类,刘禹锡羞辱晚辈,人家作宰相后嘲讽他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宰相,七律,曹参,唐朝,诗人,刘禹锡,白居易,牛僧孺,云溪友议

    前言瀛奎律髓第42卷寄赠类中,方回收录。从中唐到晚唐、北宋到南宋,共58首七言律诗。第一首就是刘禹锡的作品,这是他酬答上司牛僧孺的七律。不了解二人瓜葛的读者,不知道其中的玄机。这并不是普通的应酬诗,假如刘禹锡应答不妥,可能要被穿小鞋了。一、刘禹锡羞辱少年牛僧孺方回收录了刘禹锡的七律《酬淮南牛相公述旧

  • 刘禹锡: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元稹,李绅,韩愈,杜甫,唐朝,诗人,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

    ①元和十年(815年)二月,长安玄都观,春意盎然,桃花灼灼。长安城里前来看花、上香的人络绎不绝。人群中一青袍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刚刚从朗州(今湖南常德)被复召的左降官刘禹锡。此刻,他被众人围个水泄不通。“来一首,来一首-----”的呐喊声音不绝于耳。刘禹锡被众人的热烈情绪所感染,提笔落墨,当即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