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仁宗的诗词都被刻在石碑上,韩琦为什么不向宋神宗进献?

宋仁宗的诗词都被刻在石碑上,韩琦为什么不向宋神宗进献?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712 更新时间:2023/12/12 14:24:21

宋太宗、仁宗都曾在大名府郊外畋猎,并题数十首诗,被守臣贾昌朝刻在石碑上。韩琦到大名府任职后,把这些石碑藏在班瑞殿的衬壁内。韩琦为什么不向宋神宗进献先皇诗抄拓本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太宗、宋仁宗都曾经在京师大名府郊外狩过猎,其间也雅兴大发,题写过数十首诗词,贾昌朝任大名知府时就把这些诗词雕刻在石碑上。

韩琦在宋神宗时任河北安抚使并留守大名,却刻意将那个刻有先皇诗抄的石碑藏在班瑞殿的衬壁内。

有人就劝韩琦应该将那些诗词临摹拓本呈献给当朝宋神宗。

韩琦说:“撰写保存就可以了,何必呈献呢?”这人最终也没有明白韩琦的用意。枢密副使韩绛来到大名以后,就把临摹拓本呈献给了神宗皇帝。

韩琦听说此事,叹息道:“过去我难道不知道进献给皇帝取悦龙颜?只不过顾虑到皇帝正在决意平定四夷,不应该用先皇狩猎诱导他分心罢了。”

石守道编撰有关太祖、太宗、仁宗三朝皇帝政绩的《三朝圣政录》一书,将要呈献皇帝。

有一天他来向韩琦求证一些实质意见,韩琦就指出书中描写的几件事,其中一事是:宋太祖因为沉迷一个宫女,经常延误上朝时间。

群臣对此颇有意见,太祖也有所觉悟,就趁着那个宫女熟睡之时,把她杀了。

韩琦说:“这等事情怎么可以做为万世效法的典范呢?已经沉迷于她,却又因为讨厌自己的溺爱之行径而杀了她。她有什么罪?假如以后再有宠爱的宫女,那就杀也杀不过来了。”于是就让石守道删除了书中所记载的相类似几件事。

石守道十分佩服韩琦的精到见解。

原文:太宗、仁宗尝猎于大名之郊,题诗数十篇,贾昌朝时刻于石。韩琦留守日,以其诗藏于班瑞殿之壁。客有劝琦摹本以进者。

琦曰:“修之得已,安用进为?”客亦莫谕琦意。韩绛来,遂进之。琦闻之,叹曰:“昔岂不知进耶?顾上方锐意四夷事,不当更导之耳。”

石守道编《三朝圣政录》,将上。一日求质于琦,琦指数事:其一,太祖惑一宫鬟,视朝晏。群臣有言,太祖悟,伺其酣寝,刺杀之。琦曰:“此岂可为万世法?已溺之,乃恶其溺而杀。彼何罪?使其复有嬖,将不胜其杀矣。”遂去此等数事。守道服其精识。

怪不得欧阳修对韩琦评价极高:盖(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范)仲淹则恢廓自信而不疑,琦则纯正而质直,(富)弼则明敏而果锐。

四人为性,既各不同,虽皆归于尽忠,而其所见各异,故于议事,多不相从……此四人者,可谓天下至公之贤也。平日闲居,则相称美之不暇;为国议事,则公言廷诤而不私。

以此而言,臣见衍等真得汉史所谓忠臣有不和之节,而小人谗为朋党,可谓诬矣。 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失街亭的马谡其实不无能,而且军事理论造诣也很高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马谡,战史风云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的马谡并没有获得刘备的认可,但是诸葛亮却对他非常的信任,首次见面,诸葛亮就和马谡非常的投缘,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二人更是有一点英雄所见略同的意思。按照常理来讲,可以获得诸葛亮认可的人,刘备自然而然也会礼让三分,但这偏偏不包括马谡在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此人为何不受刘备赏识?背后有

  • 战国时期秦国依靠水攻获得胜利的有哪些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是周朝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意思就是:用火来辅助军队进攻,效果显著;用水来辅助军队进攻,攻势必能加强。水可

  • 小姐丫鬟共侍一夫,丫鬟后来竟上位成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福金,五代十国,野史秘闻

    在我国古代,一般有权有势的富庶家庭中,都会有很多下人负责伺候他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下人们都有不同的职责,比如说府中小姐身边的贴身丫环,她们在小姐出嫁的时候,还要跟着小姐一起到夫家当陪嫁丫环,有的运气好一些还会被夫家看中当上小妾。但是曾经有一个侍女和小姐共侍一夫,侍女上位成为了皇后,而小姐却早逝当上妃子

  • 明朝内阁首辅严嵩简介:专擅国政长达近十五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齐国称霸的时间最长,为何最后只能眼看着秦国一家独大?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非常特殊的一个时代,当时整个中原被分成了无数个国家,但最终还是被几个大国逐渐吞并,形成了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的局面。不过你知道当时最先崛起的国家是谁么?为什么后来居上的秦国成为了最大赢家统一了全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战国时代,春秋五霸竞相争雄,齐

  • 战国四大将却集中两个国家,是偶然还是必然?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战国四大名将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战国四大名将说法原本就不客观,不具备代表性。大家要知道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其出自《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这就跟写诗一样,之所以将他们凑在一起,除了名将这一因素以外,还有字义不重复、押韵等等要求。这四人很强是没错

  • 关于古斯塔夫·马勒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的音乐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斯塔夫·马勒,奥地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一幅心灵漂泊历程图当轻轻叩开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就仿佛进入了作者深邃、浩瀚的心灵大海,那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返回童真吧!去天堂吧!去天堂里百花芬芳的花园散步吧!对马勒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他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

  • 儿子还没死,王安石为什么把儿媳改嫁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安石,北宋,野史秘闻

    宋朝的王安石,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们熟知的王安石,是从语文课本里读到的他的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文,然后知道他是这些诗文的作者。而历史课本中也讲到了他,是北宋中后推行变法的主将。而史书中关于王安石的记载也是很多,从中我们能看到生活中这位大文学家很有意思的另一面。话说王安石的第二个儿子,名叫王雱。王雱也是

  • 张郃怎么在三国后期就成名将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张郃怎么在三国后期就成名将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张郃在三国演义前半场处处被虐,怎么下半场就变成名将了。估计张大将军要是看到这个问题会口呼: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什么叫处处被虐,典韦不被虐所以早早就挂了,庞德不被虐所以被关羽斩了,夏侯惇不被虐所以当了半辈子独眼龙,夏侯渊不被

  • 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来后,朱祁钰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虏,后取决于谦等主战派支持下,朱祁钰走上皇帝宝座,历史称之为明代宗景泰帝。之后,瓦剌见到朱祁镇早已没了利用价值,也就放回了明朝。朱祁镇重归后,朱祁钰把他封为太上皇,监禁南宫。之后,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又再次当上了皇帝,随后废朱祁钰为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