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杜袭为何能获得荀彧的推荐,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祭酒?

杜袭为何能获得荀彧的推荐,被曹操任命为丞相军祭酒?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166 更新时间:2023/12/7 20:31:11

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就武将来说,既有于禁、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五子良将,以及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将。就文臣谋士来说,则有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等人。其中,在曹操的谋士之中,杜袭明明劳苦功高,却没有相对应的名气,也即经常被人们所忽略。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官吏,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孙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杜袭的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在前代很有名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杜袭避乱到荆州,刘表按宾客的礼节接待他。同郡人繁钦多次向刘表显示自己的奇才。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杜袭没能得到荆州牧刘表的重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刘协建都许昌。杜袭逃回故乡,曹操任命他为西鄂县的县令。自此之后,杜袭为曹操效力,立下了不少功劳。在曹操去世后,杜袭还曾担任曹真、司马懿这两位大将的军师。

具体来说,建安六年(201年),荆州牧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西鄂县,杜袭于是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和他们订立誓约。虽然杜袭偏向于一位谋士,不过,在这场以少对多的战役中,杜袭却身先士卒,亲自拿着弓箭和石块,带领他们合力拼杀。官吏百姓十分感动,都愿为他献出生命。临阵杀刘表军数百人,而杜袭的部属也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十八人都负了伤,贼寇才得以攻入城内。杜袭带领负了伤的官吏百姓突围出城,他们几乎全都战死,但却没有一个叛变的。杜袭于是聚集逃散的百姓,转移到摩陂扎营,官吏百姓都敬慕他,跟着他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后来,司隶校尉钟繇表他任议郎。后来,杜袭又获荀彧推荐,被任为丞相军祭酒。

对于丞相军祭酒这一官职,无疑担负着直接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职责。而这,意味着杜袭的表现获得了曹操的认可,从而能够在曹操身边展现自己的才华。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杜袭与王粲、和洽等同被任命为侍中。王粲记忆力强,见闻广博,所以曹操出外游览观赏,王粲多次同车随行,至于受到的尊敬却不如和洽、杜袭。杜袭曾经单独被曹操召见,一直到半夜。因此,此时的杜袭,无疑是越来越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了。

建安二十年(215年),杜袭改领丞相长史,随同曹操征伐盘据汉中的张鲁。面对曹操大军,张鲁选择了归降,这让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占了汉中之地,从而暂时阻挠了刘备吞并汉中的计划。次年曹操回邺城,任命杜袭为驸马都尉,留守汉中这一兵家必争之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将士们十分惊恐,杜袭与郭淮和张郃商讨如何安定军心,于是决定以张郃替代夏侯渊的位置,成功安定军心。曹操撤出汉中时,要选定留府长史,镇守长安。在各种意见之下,曹操下令说:“放着千里马不去乘坐,何必急急忙忙地向别处寻求呢?”于是任命杜袭为留府长史,驻守关中。

从这一角度来看,杜袭可以称之为曹操的左膀右臂了,也即这个时候的杜袭,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在公元219年的时候,郭嘉、荀彧、荀攸等曹操起兵之初的谋士,基本上都已经去世了。在此背景下,杜袭获得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即其官职和地位可以平步青云。当然,杜袭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比如在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就是杜袭当机立断,和张郃一起稳定了夏侯渊大军的军心,避免曹魏在汉中之战中遭受更大的损失。

当时,关中将领许攸拥有自己的部曲,不肯归附曹操,而且对曹操有轻慢的言辞。注意,这里面的许攸,和袁绍部下许攸只是重名,也即这是两个人。面对许攸这位将领的傲慢,曹操大怒,首先打算讨伐他。大臣们有很多人劝谏他:“可以招抚许攸,共同讨伐强敌。”曹操把刀横放在膝上,阴沉着脸不肯听从。

在这个关键时刻,杜袭这位谋士劝谏曹操:“只有贤人才能了解贤人,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平常的人怎么能够了解不寻常的人呢?如今豺狼当道却首先去攻击狐狸,人们将会说殿下是避强攻弱,进攻不算勇敢,后退不算仁爱。臣听说千钧力的弓弩不会对小小的老鼠发动机关,万石重的大钟不会被细弱的草茎撞出音响,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怎么值得殿下烦劳自己的神明威武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杜袭的一番话,无疑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曹操心悦诚服,于是曹操优厚地安抚许攸,许攸便马上归顺了曹操。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杜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战役,让曹操用最小的代价收服了许攸这位关中将领,这自然是杜袭能力的最好体现了。

最后,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魏王,赐杜袭爵关内侯。同年,曹丕代汉称帝,又任命杜袭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后又先后任督军粮执法和入朝任尚书。

《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以疾征还,拜太中大夫。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子会嗣。

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平阳乡侯。次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大将军曹真领兵抵抗,并迁杜袭为大将军军师。因此,对于曹真这位大将军,也需要杜袭这位谋士的辅佐,所以让他担任军师这一官职。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由司马懿接替,杜袭亦转任其军师。面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同样需要杜袭为自己出谋划策。对此,在笔者看来,连续担任曹真、司马懿的军师,同样体现出杜袭的能力和经验了。当然,后来因为年龄较大的缘故,杜袭称病回朝,改任太中大夫,也即基本上不过问朝政了。不久之后,杜袭去世,曹操朝廷追赠少府,谥号定侯。

标签: 杜袭曹操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十户一菜刀”的说法究竟是怎么的?元朝对此说法有记载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十户一菜刀,元朝,文史百科

    有一个关于元朝“十户一菜刀”的说法: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因为汉人太多,为了防止他们叛乱,元朝皇帝给各地官府下了命令,收缴汉人家中的菜刀,只允许每十户人家,留一把做饭使用,并且严禁私人铸造,朝廷会定期勘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说法乍一看,有点荒唐,但细想之后,又在情理之中,

  • 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放大以后,出现了哪些有趣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代,《清明上河图》,文史百科

    《清明上河图》如果你不好好静下心来细看的话,你可能都不知道这幅画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在《清明上河图》中藏有很多细节,而且都是能直接反应出当时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当然,你如果没有时间去细看的话,这次我们就帮大家把《清明上河图》给放大了,没想到放大以后竟然有这么多有趣的地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

  • 皇甫嵩这位平定叛乱的猛将,为何会在面对董卓时毫无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皇甫嵩,董卓,文史百科

    在聊汉末历史时,我们总会将精力放在精彩纷呈的三国时代,却很少有人愿意讲黄巾之祸。其实,在这一时期汉朝亦涌现出了不少有胆识有谋略的人才,皇甫嵩就是其中之一。皇甫嵩,堪称汉末剿匪第一人。张角部的主力被他击败,张梁张宝都成了他的阶下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然而,这位将叛乱一举平定

  • 在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古代建筑有哪些构造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建筑,文史百科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那么古代建筑有哪些构造方式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硬山建筑屋面仅有前后两坡,

  • 汉献帝在曹操这里是什么待遇?与董卓相比有哪些高明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汉献帝,曹操,文史百科

    汉献帝的一生,可以说是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加凄惨的,九岁登基就一直被董卓把控着,天天受到董卓的淫威,汉献帝小时候还真是凄惨,而长大一点之后,董卓更是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甚至说迁都就迁都,都不管别人的意见,而在路上,汉献帝也经历了人生中最奇葩的一次上朝。而后董卓死后,汉献帝好不容易逃回了

  •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为何却不传位给朱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朱棣,文史百科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但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却并没有慎重考虑,只是凭借自己的喜好选择了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这就引起了自己四儿子朱棣的不满。朱棣想自己的实力不差,而且也是朱元璋的亲儿子,怎么就比不过朱允炆这一个毛头小子了?其实如果是朱标继位,朱棣肯定不会说什么,更不会想着起兵,因为朱标对朱棣是真

  • 韩琦夫人的名字有具体记载吗?韩琦与夫人的感情又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韩琦,夫人,文史百科

    韩琦的妻子,是崔氏,工部侍郎崔立之女,累封魏国夫人。先于韩琦逝世。关于韩琦夫人的名字,并没有史料记载,只知道姓崔,那么韩琦与夫人崔氏感情如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韩琦与夫人崔氏的感情,可以从韩琦所写的《安阳集》卷六十四《录夫人崔氏事迹》中窥见一斑。夫人姓崔氏。韩琦在《安阳

  • 琅琊王氏在汉朝至晋朝结束,这六百多内为何能经久不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琅琊王氏,晋朝,文史百科

    在司马睿南下建立东晋之后,就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王与马共天下”,排在前面的“王”是指琅琊王氏,后面的“马”则是司马睿。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世家之琅琊王氏在汉朝至晋朝,这六百多年时间内为何能经久不衰?说起琅琊王氏,我们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为秦始皇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的名将王翦,此人正是

  • “南风知我意”在古代流传甚广,出自南朝哪首乐府民歌?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南朝,乐府民歌,文史百科

    “南风知我意”是流传甚广的诗句,原句为: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州。出自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名,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具体作者不详。《玉台新咏》中认为作者为江淹,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作“晋辞”,《古诗源》认为其作者

  • 关于刘娥入宫前的记载很少,但其实她是一个怎样的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娥,皇后,文史百科

    刘娥是宋仁宗的养母,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被后世与吕后、武则天并称。也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女主。但是关于她入宫前的记载却很少,其实她是一个二婚的皇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娥祖籍太原,她的祖父是刘延庆,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她的父亲刘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