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韩信打赢了很多经典战役,为何说他的成功必须依靠刘邦?

韩信打赢了很多经典战役,为何说他的成功必须依靠刘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4/3/23 0:00:54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楚汉争霸战争中有三大战役:一是以背水战为代表的赵代战役;二是以潍水战为代表的齐楚战役;三是以垓下战为代表的最后一战。这三大都是由韩信主导,并动用了全国的力量,也是韩信一生中最著名的三大战役。

战役一:背水战

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赵军想回营稍作歇息之余惊见本营插满汉军旗帜,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大势已去,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慌潜逃一哄而散。

战役二:潍水战

潍水之战是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此战汉韩信不但消灭了齐楚仅余的一只有生力量,斩断西楚之右臂,并且占领三齐之地,实现迂回到西楚后方并对其战略包围的有利局势。可以说此战扭转了楚汉之间的根本局势,使楚汉之争逐渐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势。项羽失败已不可逆转,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汉军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战役三:垓下战

公元前202年(高祖五年)十月下旬,灌婴引兵进占彭城,同时攻下楚地许多地区。被刘邦封为淮南王的英布也遣将进入九江地区,诱降了守将、楚大司马周殷,随后合军北上进攻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刘邦也由固陵东进,形势对楚极为不利,项羽被迫向东南撤退。五年,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汉军由淮阴侯韩信统领,共计三十万,分为五个部分,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楚军由项羽统领,共计约有十万。韩信先率前中军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韩信遇伯乐

韩信确实是一匹千年难出的千里马,千里马的价值体现在有伯乐的赏识、提拔和重用之上,否则没人知道这是一匹千里马。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可以比喻为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母亲孕育了孩子,先有母亲后有孩子,同样的道理,伯乐发现了千里马,千里马才能称为千里马,是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也可以理解为伯乐孕育了千里马。

韩信,一个出身贫穷但心怀大志的热血青年,当他没有饭吃的时候,南昌亭长与亭长夫人没有认为韩信是个千里马。当韩信以将来会重谢漂母的一饭之恩时,漂母也没有认为韩信是千里马。

当淮阴屠户污辱韩信,让韩信从胯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没有人认为身材高大、随身带剑的韩信是千里马,当韩信带剑投奔项梁的反秦义军门下里,直到项梁战死,也没能认出韩信这匹千里马。直到韩信投靠了项羽,不断地给项羽提供建议,不断给项羽出谋划策,项羽只不过给了韩信一个执戟郎中的职务,仍然没有发现韩信这匹千里马。即使是最后韩信投靠了刘邦,也仍然没人发现韩信是千里马,反而是韩信因为犯法,差一点就要被汉军执法处死,有时候想想历史,真是无数的巧合,如果那天监斩韩信的不是夏侯婴,如果那天夏侯婴没有理会韩信的那句: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那么中国历史上会有这个号称国士无双的兵仙吗?即使是夏侯婴的推荐,刘邦仍然没有重用韩信,也没有发现韩信是千里马,直到萧何的月下追韩信,逼着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才开了韩信成功的可能和保证。刘邦虽然在萧何的力荐下重用了韩信,可是如果没有刘邦的彭城之败,中国历史上仍然没有韩信的威名,刘邦虽重用韩信,但是在还定三秦、东进中原、彭城之战这三场战役中,只是把韩信当成军中的高级参谋,并没有给韩信独自领兵的机会。

历史是出了名的出人意外,如果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击败了项羽,那么刘邦根本用不着韩信,就会击败项羽统一天下,那样的话,刘邦最终也只是把韩信当成一个参谋,如果是这样,中国历史上就不会存在兵仙韩信,而只有参谋韩信。可是历史偏偏就是如此多变,正是因为刘邦在彭城之战的惨败,让刘邦意识到凭借自已的能力无法击败项羽,才让刘邦真正的重用韩信,让韩信单独领军,开辟北方战绩,然后韩信就创造了一系列经典的战役,比如背水一战、半渡而击,最终成就一世英名。回过头来看,韩信这匹千里马成才的道路相当曲折而多变,任何一个意外的事件,都会影响韩信成才的可能,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刘邦重用了韩信,给了韩信一个平台,让韩信这个一无所有的千里马,瞬间拥有了大量的兵力、将领、粮食资源,可以说,韩信成功的一切基础都是刘邦提供的。没有刘邦提供的这些资源,韩信能成功吗?不能。没有刘邦的重用,韩信连在史书上留名都很困难,如果没有夏侯婴的刀下留人,韩信早死了,如果没有萧何的月下追韩信,韩信能投奔谁呢?连刘邦都不会用的韩信,天下更没有人会用韩信了。韩信的成功固然有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是没有刘邦提供的这一切,韩信连赵括也做不上。韩信成功就是兵仙,如果失败了就是赵括,韩信的成功也与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并不是韩信的努力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那么刘邦呢?刘邦没有韩信会成功吗?答案是会成功。最好的证据就是刘邦三年的反秦战争,没有韩信,不是照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诸侯,打成了天下势力第二大的诸侯,并且第一个冲进秦都咸阳,这一切,都没有韩信的参与,刘邦照样成功了。就算是四年的楚汉战争,正面战场上抵御项羽的仍然是刘邦,能在正面战场顶住战神项羽的进攻,并且没能让项羽攻进荥阳一步,还是在没有韩信的支援下,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刘邦的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

而韩信击败的那些诸侯国,比如魏国、代国、赵国、齐国、燕国等,都是墙头草,这些墙头草在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过程中,不会明显偏各一方,只会倒向最终胜利的一方,换句话说,这些墙头草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肯定是保持中立的。也就是说韩信即使不北伐,这些墙头草虽然会给刘邦造成威胁,并不至于铁了心帮项羽围攻刘邦,只要这些诸侯国保持中立,刘邦就能凭借自身的人才优势、地理优势、用人优势和持久战,击败项羽,照样统一天下。

换句话说,韩信成功必须依靠刘邦,而刘邦成功不一定需要韩信。刘邦没有韩信,还有萧何、张良、陈平、曹参、周勃、樊哙等等谋臣武将,为自已谋划,可是韩信没有刘邦,他还有什么呢?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丁谓是宋真宗时期的权臣,为何会说他善于附炎趋势?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丁谓,宋真宗,文史百科

    丁谓是北宋真宗时一位有名的权臣,善于附炎趋势。真宗初年,权臣王钦若得势时,丁谓专投王钦若所好,唯王是从。王钦若失势免宰相职后,丁谓又采取欺骗手段,获取了寇准的信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冬,丁谓与曹利用同时出任枢密使,掌军机大权。曹利用与寇

  • 如果崇祯的大臣们多少慷慨一点儿,明朝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明末崇祯时期大臣们都很富裕,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出钱为国效力?你真的了解明朝大臣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末时期,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外有东北逐渐崛起的满清,可谓是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国家因天灾、战争,需要大量的钱粮。但是,当崇祯皇帝希望大臣们给国家“捐献”银子时,

  • 贵妃和皇贵妃之间,其中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贵妃,皇贵妃,文史百科

    在历史上皇贵妃相当于是副皇后,如果皇后不在的话,皇贵妃就是六宫之主;而贵妃就和普通的嫔妃没有多大的差距,贵妃只是一个封号,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所以等级比普通妃子尊贵一些,但贵妃和皇贵妃之间可以说是鸿沟般的差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后宫最大的就是皇后,其次就是皇贵妃,再往后

  • 武则天为什么会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选择让李显登基?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武则天早在临死前,其实就已经想通了,与其死了排位被扔出宗庙,还不如把皇位传给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李显。李显的确够不争气的,第一次登基就提拔自己的外戚力量,结果被武则天给废了。第二次登基把大权都给了韦后和上官婉儿,结果导致自己失去权力之后,被老婆女儿给毒死了。这么一个人,肯定是不会进入武则天继承人的考

  • 明明是三征高句丽造成隋朝灭亡,李世民为何还要坚持下去?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恢弘时代,盛唐之名深入人心,而唐朝最让人熟悉的皇帝要数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了,这样一个靠着杀兄囚父登上皇位的皇帝,却是后世有名的明君,然而让人不明白的却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明君也要学隋炀帝一样征讨高句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对隋朝的灭亡有感而发:

  • 古代最早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那后来的朝代有何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

  •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当时的社会背景又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提起安史之乱,略懂唐史的人脑海中肯定会出现安禄山、唐玄宗、杨国忠这几位主要历史人物,关于事件的起因,大致会说是唐玄宗的一味宠信导致安禄山拥兵自重、包藏祸心,而杨国忠争宠迫使安禄山提前造反,唐王朝从此由盛转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像安史之乱这么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爆发,绝

  • 在为慈禧服侍的时间里,贴身宫女为何从没有吃饱过饭?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对慈禧身边的侍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慈禧太后是晚清时期最有权势的人,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有权就是任性,据说慈禧太后非常奢侈,每次吃饭都几十上百道菜,一个生日宴会就要花掉几十万两银子。按说慈禧这么奢侈,作为她的宫女应该也会跟着沾光才对,不过据慈禧一位贴身宫女容儿的回忆,

  • 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制定了怎样的一套冠礼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北宋,司马光,文史百科

    提到儒学,就不可能会忘记朱子,他是儒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后代研究儒学知识少不得要研究朱家的资料。在古代冠礼是男子的重要仪式,服饰礼器都是有要求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代士庶冠礼概况北宋,司马光将《仪礼·士冠礼》加以简化,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仪式载于其《书仪》之中,规定,男子年

  • 在外部危机之外,李渊为何将自己的开国功臣斩首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618年,在晋阳起兵的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并定都长安,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李渊可以高枕无忧了。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19年,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的多事之秋,刘武周占领太原以后,其手下猛将宋金刚又趁势攻占了晋州,进而连克龙门。但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皇帝李渊与满朝文武都非常的吃惊,因为长安的门户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