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资政新篇作者是谁?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资政新篇作者是谁?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4/4/29 6:25:58

《资政新篇》, 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总理全国政事。

概述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资政新篇》

指导思想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洪仁玕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提出学习西方,提倡与各国通商,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得到洪秀全的赞同。进行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借以巩固农民政权,使“太平江山一统万万年。”

思想来源

《资政新篇》中体现了鲜明的资本主义特色和先进的近代观念,其思想来源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是作者洪仁玕自身的交友对象。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列举了他交友的23名西方人士,大多是著作等身的饱学之士,而洪仁玕自身也在1853年从牧师领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基督徒,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思想、知识及传教士独特的“基督教明观”,这些都为他的《资政新篇》打上了鲜明的“基督教现代化”的烙印,是《资政新篇》内容与思想的核心来源。

二是作者洪仁玕流亡香港的经历。1853年,洪仁玕到达了香港,他亲身接触了香港的政治、司法制度、西方资本主义下的社会经济情形以及偏“西方化”的文化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洪仁玕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与理解,为后来《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构想提供了一个模板,很多香港的制度、管理方式都在《资政新篇》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资政新篇》中对于各项制度乃至官职的设定都有当时香港的影子。

三是当时相关的一些文献资料。洪仁玕在香港和上海都有机会通过传教士接触到1811年后传教士所出的中文书籍与报刊,还广泛接触了国内出版的相关书刊,这些书刊都为洪仁玕编写《资政新篇》提供了思想来源。资政新篇中的用人察失思想、专利思想就有参考、借用当时书刊的痕迹。

书籍内容

《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

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用人。“用人”有一项,“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

二、革除腐朽习俗,如女子缠脚及吉凶军宾琐屑仪文等,提倡福音真道;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

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首先说明“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其次指出立法的人要经“磨炼”,具备一定知识,明了国内外情况。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动性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洪仁玕选集》,第27页)面对“事政不一”的局面,洪仁玕把重建法制提高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在当时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主张采用新的刑法制度,要求“善待轻犯,宜给以饮食号衣,使修街渠道路”“恩威并济”;大罪当死者用大架吊死,以废除酷刑。

其中第三是全篇的中心,洪仁玕列举了二十八条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议。主要有:

政治方面有:一、加强中央领导权,“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二、普设乡官乡兵;三、各省设置地位独立的“新闻官”,专收中外报纸呈缴,以备天王阅览;四、建立省、郡、县钱谷库和市镇公司(税收机关);五、严禁贪污;六、禁止私门请谒,杜绝卖官鬻爵之弊;七、创立“罪人不孥”、刑止一身的制度;八、重视群众意见,准卖新闻篇(报纸)或设置暗柜(意见箱之类),使“民心公议”,“由众下而达于上位,”做到“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

经济方面:一、发展交通。造火车、轮船,修筑省、郡(相当清制的府、直隶州)、县、市镇、乡村大道,整理街道,疏浚河道,以兴车马和舟楫之利;二、国家设立邮亭,办理邮政;三、发展近代工矿生产,开采金、银、铜、铁、锡等矿及制盐等,主张“兴宝藏”、“兴器皿技艺”;四、兴修水利;五、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奖励技术发明;六、开办银行和保险事业。还介绍国际大势,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称道英国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美国“礼义富足”。述及德、法、俄等国,提议与各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允许外国牧师和科技人员来中国传授科学技术知识,但不准干涉天国内政。

社会方面有:一、成立士民公会,以拯困扶危和办理教育等事,并设新闻馆,报导时事物价;二、开设医院;三、兴办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和育婴堂:四、查禁庙宇寺观和演戏修斋建酿,“革阴阳八煞之谬”,“焚去一切惑民之说”,反对传统迷信;五、禁止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六、禁止饮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七、禁止溺婴、买卖人口与使用奴婢,“准富者请人雇工”;八、屋宇应“坚固高广”“方正”“不得雕镂刻巧,并类王宫朝殿”“勿得执信风水”。

《资政新篇》提出者像

先进性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局限性

《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

作者简介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金田起义时,因传教没有赶上起义队伍,便折回广东。为逃避清政府追杀,1852年到香港,努力了解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并结交了一批传教士,在那里接受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1858年离开香港,辗转来到天京,受到洪秀全器重,天京之乱后,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洪仁玕总理朝政后,看到太平天国政涣人散的严重局面,决心通过改革挽救危局,从而创造一个“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为此,1859年(咸丰九年)冬,他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收藏

《资政新篇》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标签: 资政新篇

更多文章

  •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哪四大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及其作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谴责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200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宝嘉、吴沃尧等。简介《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官场现形记》思想内容《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

  • 清朝后期咸丰帝遗命的顾命八大臣的结局 顾命八大臣是忠臣吗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顾命

    顾命八大臣(又名:赞襄政务王大臣)是清代职官名,即辅助年幼皇帝执政的王公大臣,是辅政大臣的另一种名义。成员职位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寿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成员信息载垣载垣(1816年10月16日-1861年11月8日),怡亲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到底怎么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有卧龙之称,是三国时期最顶尖的谋士之一,大多数人对他都不陌生,而且每次提起他,都会忍不住用上“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等形容词,仿佛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但是我国古代却又有一句俗语,叫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rd

  • 《儒林外史》创作的历史社会背景介绍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以小说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说之存疑《儒林外史》被称为讽刺小说,始于鲁迅先生,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给《儒林外史》冠上了“讽刺之书”之名:迨《儒林外史》出,乃秉

  • 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哪个厉害 四库全书是哪四库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年编成的丛书。此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我国古代典籍大多数集中庋藏于皇室官府,藏书虽富,一般人却无由得窥,而私家之藏,又多秘之珍之,

  •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具体包括哪些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是指清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中央政府十次派兵平定边疆叛乱。乾隆五十七年,八十二岁的乾隆皇帝撰写了《十全记》,记述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称《御制十全记》。十全老人乾隆历史背景通过康熙、雍正两朝发展,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但此时国内边疆地区仍处于复杂的环境中,从明朝

  • 军机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 军机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简介军机处也称“军机房”、“总理处”,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

  • 大义觉迷录原文 大义觉迷录为什么是禁书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是清代雍正帝编著的一本清史文献汇编著作,全书共四卷,发布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著书原因清初汉人文人曾静和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不满身为“蛮夷”的满人皇帝的统治,并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法的言论。曾静于雍正六年(1728年)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

  • 九子夺嫡每个人的下场 九子夺嫡是哪九个皇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四阿哥胤禛取胜告终。历史上很多朝代,皇位的争夺有时候是非常激烈的,甚至有时候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其中历史上较为严重的的一次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八王之乱。在清朝时期,皇位争夺最激烈的一次就是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参与其中的有九位皇子,比西晋发动八

  • 南书房设置的历史由来 南书房和军机处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书房

    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应召侍读之处。简介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