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义觉迷录原文 大义觉迷录为什么是禁书

大义觉迷录原文 大义觉迷录为什么是禁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92 更新时间:2024/1/19 9:20:33

《大义觉迷录》是清代雍正帝编著的一本清史文献汇编著作,全书共四卷,发布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著书原因

清初汉人文人曾静和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不满身为“蛮夷”的满人皇帝的统治,并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法的言论。曾静于雍正六年(1728年)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岳钟琪假装同意,骗出口供,反过来逮捕二人,送返燕京。

之后在刑部侍郎杭奕禄等的审问下,曾静表示认罪,写了《归仁录》,表示悔过并颂扬雍正帝。雍正帝赦免曾、张二人,下令收录两年来关于此案的上谕,以及曾静口供和《师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对曾静等人指责他的十大罪状(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株忠、好谀任佞)进行了一一辩解。雍正帝刊版发行此书,并要求公家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册,所有地方官、学官必须据《大义觉迷录》的内容及论点向百姓讲解,还命曾静到全国各地巡讲,现身说法朝廷之英明,痛斥自己误入邪教歧途。

翻案处死

雍正帝驾崩仅两个月,刑部尚书徐本上奏请停其讲,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十九日,已经登基尚未改元的乾隆帝即违背父训,反悔赦免,并公开翻案,于十二月敕,曾静、张熙二人凌迟处死,雍正生前特别告诫子孙,不可杀曾张二人,以作为“反面教员”:“即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但是乾隆违犯遗命,诛杀了曾静、张熙,以绝后患。乾隆还宣布,《大义觉迷录》一书毁去其版,凡有私藏者,即有杀头灭身之罪。收禁此书,主要还是因为它“触到雍正本人宫闱内部、伦常之间的一些隐私”。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是因为他认为雍正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雍正自己推上法庭,让民众在内心审判皇帝;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辩、皇宫中的秘闻丑事泄露、皇子抢帝位间尔我诈的斗争、文武大臣党争的利益倾轧等等,皆详细地记录于《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暴露出雍正禁锢兄长,迫害弟弟,抢夺帝位,此般对兄弟的苛刻,无疑是损害了万乘之尊皇帝的光辉形象,更泄漏宫廷秘辛,属于反面宣传,达不到使臣民“觉迷”的目的,因此必须彻底剪除禁锢异端思想的蔓延,肃清其流毒。同时这两个“弥天重犯”当“反面教员”,更难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

此书流至东瀛,为人所发觉,光绪末年革命党人在香港重印此书。

英籍史学家史景迁著有一书《雍正朝之大义觉迷》详述其事件由来,但该书颇多争议。《大义觉迷录》对研究雍正帝其人及其政治主张,提供了不少线索。此书还反映出康雍时期的一些社会情况、民间反清情绪等问题。材料虽然零碎,但其中有些内容仍是其他书籍所不载的。

标签: 大义觉迷录

更多文章

  • 九子夺嫡每个人的下场 九子夺嫡是哪九个皇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四阿哥胤禛取胜告终。历史上很多朝代,皇位的争夺有时候是非常激烈的,甚至有时候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其中历史上较为严重的的一次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八王之乱。在清朝时期,皇位争夺最激烈的一次就是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参与其中的有九位皇子,比西晋发动八

  • 南书房设置的历史由来 南书房和军机处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书房

    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应召侍读之处。简介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

  • 公元220年三国都有哪些名人逝世?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三国时期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这一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也是这一年年末(公历公元220年初),关羽、曹操等三国群雄陆续开始凋零……蜀关羽、法正、黄忠同年去世关羽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

  • “君主专制”称呼的历史由来 君主专制的利与弊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学概念中定义的一种政体,又可以称之为或者译为君主专政、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专制、绝对主义王权、绝对王权等;君主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

  • 欧洲中国东亚的“子爵”爵位制度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子爵

    子爵,周朝时期爵位名,因受中国影响邻国也因此为爵位名。而到了中世纪,伯爵被用来翻译成为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爵位的称号。中国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子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的

  • 欧洲中国东亚的“伯爵”爵位制度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伯爵

    伯爵,古代爵位名字,在古代,伯作为长子,有立长不立幼的传承规范,受中国影响邻国也因此为爵位名。而到了中世纪,伯爵被用来翻译成为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爵位。中国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

  • 欧洲中国东亚的“公爵”爵位制度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公爵

    公爵,古代爵位名字,受中国影响邻国也因此为爵位名。而到了中世纪,而公爵也被用来翻译成为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爵位。在英国,公爵仅次于国王或者是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中国公起源于中国周代分封建国制度下的诸侯五等爵体系,为第一等爵,具有明确的尊卑等级和对应的权责。“爵”,是一种

  • 娄昭君一共有多少子女?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娄昭君

    在古代,女子的命运似乎只有相夫教子,自己单单只能守好本分,而不能随意做出非分之举。甚至连自己的婚姻都是由长辈作主,一般女子在婚配之前,连自己的丈夫都不曾见过一面,两个人只是政治适合,以及家境相配,如果对方是一个好男子倒还是件幸事。如果是个花心萝卜,那等待女子的只有落寞一生。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

  • 本草纲目怎么分类的?本草纲目的内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的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的中医典籍,属《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本草纲目》自明末问世以来,先后出现有160多个版本,这里边,不仅有中文版,更有多种语言的外文译版。明代王世贞曾经在《本草纲目》的序言中称赞说:“兹岂禁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

  • 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万历,三大,万历,三大,指明,神宗,1573年,-1620年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统称为“万历三征”。李如松围困宁夏城宁夏之役(1592年)的祸首是一个叫哱拜的蒙古人。哱拜原本是蒙古鞑靼人,因为得罪酋长,父兄惨遭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