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到底怎么解释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到底怎么解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47 更新时间:2024/3/11 11:00:56

诸葛亮有卧龙之称,是三国时期最顶尖的谋士之一,大多数人对他都不陌生,而且每次提起他,都会忍不住用上“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等形容词,仿佛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但是我国古代却又有一句俗语,叫作“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虽然现在我们都已知道,此处的“皮匠”原指“裨将”,是指军队中的副将。这句话的寓意为人多力量大,流传至今,此已成经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下一句,而且更为经典。那么它的下一句到底是什么呢?

诸葛亮给众人留下算无遗策的印象,有罗老先生为了表达自己“拥刘反曹”的观点,将其刻意神化的功劳,但是就算将《三国演义》中为他添加的光环全部去除,他的才能依旧不容小觑。诸葛亮躬耕陇亩之时,经常自比管仲乐毅,看起来何等狂傲,但当时的名士崔州平、徐庶却“谓为信然”。之后刘备三顾茅庐,向他问计,他早已将天下大势了然于胸,为刘备规划了未来,并在出山之后,实现了天下三分的构想。

除了隆中对之外,他在曹操不费吹灰之力获得荆州,刘备狼狈逃窜之时,前往东吴游说孙权,并通过分析利害,使得孙权决心与刘备结成同盟,共御曹军。《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这才使得原本已无立足之地的刘备,于曹操败于赤壁之后能够“收江南”,在荆州站稳了脚跟,并以此为根据地,攻下益州与汉中。

当然了,诸葛亮一生中立下的功劳并不只有这些,不过通过这几个事例,足以证明孔明确有大才,那么三个裨将真的能够发挥如同他这般的作用吗?其实不必三个裨将,蜀汉阵营中曾有一人凭借一己之力,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导致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这个人就是马谡,当时诸葛亮率大军北上伐魏,迅速的拿下了天水等三郡,这时马谡却因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丢失了蜀汉重镇街亭,导致蜀军迅速溃败。由此可见,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单凭诸葛亮一人很难应付,必须要有得力的偏将从旁辅助,才能更好的把控全局。因此“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言并非夸张,后来的很多战事也都证明了这句话实为经典。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句俗语还有更为经典的下一句,那就是“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句话的经典性也可以用蜀汉发生的事情来证明。当年刘备夷陵之战失败之后,蜀汉国力大减,诸葛亮用了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这才有了与曹魏一战的实力,于是开始北伐。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他先后遇上了曹魏名将曹真和同为顶尖谋士之一的司马懿,再加上自己身体严重透支,终究未能取得太大的战果。

但是他生前向刘禅推荐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并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于是这位一生为刘备阵营鞠躬尽瘁的蜀相觉得,蜀汉有险可守,有兵可用,有人才可驱,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所以放心的走了。可惜他放心的太早了,他过世之后,刘禅完全没有做到他嘱咐的“亲贤臣,远小人”,开始宠信宦官黄皓。后来姜维特意上书,提醒刘禅加强对成都的防卫,提防魏军打上门的时候,黄皓三言两语就打消了刘禅的增兵的念头,使邓艾率领的两千兵马如入无人之境,刘禅不得不缚手而降。

蜀国虽然一直是三国之中势力最弱的一方,但是地盘易守难攻,可堪大用的人才也不是没有,如果好好经营,虽不一定能成霸业,却也能自守,但是只因黄皓一人,刘禅成了亡国之君,蜀汉也成了曹魏的地盘,刘备与诸葛亮等人一生的努力统统化为泡影。此事用“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来形容再适当不过。

由此可见,再多人齐心协力,只要其中一人存心搞破坏,就会使所有人功败垂成,这句话存在一定的警示作用,虽然比起前一句有些粗鄙,但是话粗理不糙,依旧能够被称之为经典。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儒林外史》创作的历史社会背景介绍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现实主义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开创了以小说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一、《儒林外史》的讽刺说之存疑《儒林外史》被称为讽刺小说,始于鲁迅先生,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给《儒林外史》冠上了“讽刺之书”之名:迨《儒林外史》出,乃秉

  • 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哪个厉害 四库全书是哪四库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年编成的丛书。此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我国古代典籍大多数集中庋藏于皇室官府,藏书虽富,一般人却无由得窥,而私家之藏,又多秘之珍之,

  • 乾隆帝的“十全武功”具体包括哪些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全武功

    十全武功是指清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中央政府十次派兵平定边疆叛乱。乾隆五十七年,八十二岁的乾隆皇帝撰写了《十全记》,记述一生的“十全武功”,史称《御制十全记》。十全老人乾隆历史背景通过康熙、雍正两朝发展,清朝国力达到鼎盛。但此时国内边疆地区仍处于复杂的环境中,从明朝

  • 军机处是哪个皇帝设立的 军机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部门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军机处

    军机处,是清朝自雍正开始设置的中枢决策机构。简介军机处也称“军机房”、“总理处”,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

  • 大义觉迷录原文 大义觉迷录为什么是禁书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大义觉迷录

    《大义觉迷录》是清代雍正帝编著的一本清史文献汇编著作,全书共四卷,发布于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著书原因清初汉人文人曾静和张熙受到吕留良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不满身为“蛮夷”的满人皇帝的统治,并宣扬雍正帝得位不法的言论。曾静于雍正六年(1728年)试图游说当时的川陕总督岳

  • 九子夺嫡每个人的下场 九子夺嫡是哪九个皇子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四阿哥胤禛取胜告终。历史上很多朝代,皇位的争夺有时候是非常激烈的,甚至有时候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其中历史上较为严重的的一次就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八王之乱。在清朝时期,皇位争夺最激烈的一次就是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参与其中的有九位皇子,比西晋发动八

  • 南书房设置的历史由来 南书房和军机处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书房

    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后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应召侍读之处。简介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

  • 公元220年三国都有哪些名人逝世?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三国时期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这一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也是这一年年末(公历公元220年初),关羽、曹操等三国群雄陆续开始凋零……蜀关羽、法正、黄忠同年去世关羽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时

  • “君主专制”称呼的历史由来 君主专制的利与弊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学概念中定义的一种政体,又可以称之为或者译为君主专政、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专制、绝对主义王权、绝对王权等;君主专制它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宗教祭祀与军事征伐是君主专制的头等大事,即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

  • 欧洲中国东亚的“子爵”爵位制度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子爵

    子爵,周朝时期爵位名,因受中国影响邻国也因此为爵位名。而到了中世纪,伯爵被用来翻译成为欧洲贵族爵位中,相应等级的爵位的称号。中国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子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四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