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本草纲目怎么分类的?本草纲目的内容介绍

本草纲目怎么分类的?本草纲目的内容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2/7 1:10:14

《本草纲目》是时珍所著的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的中医典籍,属《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本草纲目》自明末问世以来,先后出现有160多个版本,这里边,不仅有中版,更有多种语言的外文译版。明代世贞曾经在《本草纲目》的序言中称赞说:“兹岂禁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本草纲目》博大精深,不能简简单单地当作一部医书来看,书中既有帮助帝王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更是写给老百姓的一部日常生活的实用宝典。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将《本草纲目》比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15181593年),湖北蕲春人,字东璧。宅邸面对着雨湖,晚年号濒湖山人。李时珍在数十年行医以及阅读古典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一些错误,于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自幼身体多病,却特别热爱钻研典籍。他博览群书,对中药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调查与深入的考证,前后用了近30年的时间,锲而不舍,在他63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

李时珍

科学史诗

《本草纲目》的书名,是由两个关键词组成的。一个是“本草”,说的是本书的专业归属;第二个是“纲目”,说的是本书特点纲举目张。“纲”是渔网的总绳,“目”就是一个一个的网眼。“纲举目张”这个词,引申为只要抓住事物的关键部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纲目”二字,言其旨在论述药物的纲要与细目,是李时珍独创的药物分类体系。

谈到对药物的分类,我们先看李时珍之前的古人是如分的。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历代本草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着手,关注的是药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反应,按照上中下三品分类,上品无毒、中品小毒、下品大毒。

那么,《本草纲目》分类新在何处呢?李时珍开创性地改为自然属性分类,更接近现代科学的认知。《本草纲目》把药物大致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其排列次序,按照“从贱至贵,终之以人”的顺序,反映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的进化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再来看《本草纲目》,纲中有目,可以说是“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本草纲目》共52卷,收载药物1892种,由16部构成,从水、火、土、金石部,到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再到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最后到人部,然后再进一步分成60类。

李时珍将很多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在了一起,如蓼科植物蓼、水蓼、马蓼、火炭母等;蔷薇科植物李、杏、梅、桃等;芸香科植物橘、橙、柚等;伞形科植物当归、川芎、蛇床子、藁本等。以青蒿为例,古时候青蒿的植物来源一直存在混淆的现象。李时珍经过仔细观察,首次将青蒿与黄花蒿在《本草纲目》中从原植物名称方面分列条目,在分类学的角度跃进了一大步。这与当时国外的植物学界和药物学界对植物的认知相比,居于领先地位。

实用宝典

《本草纲目》字里行间有很多人生的智慧。从应用的角度看,既有修身养生的大道理,也有日常生活的小窍门。《本草纲目》还收载了很多的复方,1万多首药方当中,多是35味药的小方子,简便廉效。

李时珍谈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菜篮子、米口袋、大果篮、酒坛子,谈到了佩戴的玉石,也谈到了泡脚的艾叶。《本草纲目》中,既谈到了贵重的补药,如人参、鹿茸、阿胶等,也提到了我们厨房里的调味料,如葱、姜、蒜、花椒、大料等。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豆腐的制法,如何磨碎、如何点盐卤,使得豆浆中的蛋白质团粒凝结成豆腐。此外还收载了很多发酵制品,酱醋、烧酒、葡萄酒等等。

《本草纲目》的内容涉及中国人的一天、中国人的一年、中国人的一生,写了人的生、老、病、死,可以说,《本草纲目》也是写给老百姓的健康宝典。

《本草纲目》中介绍的绝大部分内容,也都适合现代人与现代疾病。《本草纲目》中专门有瘟疫一节,介绍了很多好的预防与治疗的方法与药物,对于当今仍然很有参考价值。他告诫大家,哪些东西可以放心地吃,哪些不可以随便地吃,特别是一些野味不能吃!穿山甲:“性味咸寒,有毒,食后会导致慢性腹泻。”蝙蝠:“服食不可也!”

《本草纲目》

医药双圣

李时珍是医药双圣,《本草纲目》是医药结合的典范。除了《本草纲目》,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

在总论的第三、四两卷,李时珍专门列举了常见百种疾病。《本草纲目》以药物为主线,其中引述的医学理论、治疗方法、有效方药,在药用的主治、正误、发明及附方中穿插了个人的见解和第一手的病例贯穿其中,很多都是李时珍亲身经历的。

在李时珍20岁那年,因患感冒,咳嗽不止,久治不愈,出现了骨蒸潮热、肌肤火烧火燎的症状,六脉浮洪,又逢暑天,更是心烦口渴,几乎是日不能食、夜不能寐。他给自己开了不少药方,终究是“医者不自医”。一个多月过去了,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重。这时,李时珍的父亲李月池用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之热。李时珍服后第二天就身热尽退,痰和咳嗽都好了。

这段起死回生的人生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李时珍立志从医的决心。几十年临床实践,终成一代名医。

一次李时珍给富顺王爷的孙儿看一种怪病,小孩见到灯花就哭着喊着要吃。全家人手足无措,李时珍看后,知道这是寄生虫所引起的,开了一服杀虫药,让小儿吃了以后,很快奏效。这样亲身实践的病例在《本草纲目》中不胜枚举。

《本草纲目》涉及内、外、妇、儿、针灸各个学科。李时珍对于药物的运用及其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如在辛夷条目下,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之说。虽然他并没有进一步阐述脑为“元神”所主这一崭新的提法,但此说在清代经过医学家们的演绎,成为既接纳西医脑功能,发展中医传统脑为髓海的桥梁。

李时珍一生为撰写《本草纲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把这部伟大的著作留给了我们,造福后代,功在千秋。

标签: 本草纲目

更多文章

  • 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万历,三大,万历,三大,指明,神宗,1573年,-1620年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统称为“万历三征”。李如松围困宁夏城宁夏之役(1592年)的祸首是一个叫哱拜的蒙古人。哱拜原本是蒙古鞑靼人,因为得罪酋长,父兄惨遭杀害,

  • 《瀛涯胜览》的内容介绍 《瀛涯胜览》的作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瀛涯胜览》明钞本《说集》本是现存二十余种版本中比较完善的版本,目录如下:瀛涯胜览序 会稽山樵诸番国名宝船与人员(据《说集》本 )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哑鲁国苏门答剌国那孤儿国黎代国南浡里国锡兰国小葛兰国柯枝国古里国溜山国祖法儿国阿丹

  • 吴中四才子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吴中四,才子,指的,吴中四,才子,也就是,明朝,四位,他们

    吴中四才子,也就是明朝四位才子,他们分别是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主要成就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rdq

  • 明朝中期“成化新风”历史事件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

    成化新风,指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的治世。为之后的弘治中兴奠定了基础。简介宪宗登基后,改年号为成化,在即位之初,他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关于他在位期间的治理成就后世好评不少。这期间,政治气氛宽松,而且还多次减免民间税赋,善政史不绝书。《明史》等史料认定成化年间的大明王朝,治理成就,堪称仁宣之治媲

  • 赵匡胤的一生有过几任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一代雄主赵匡胤通过政变的方式成功建立起了宋朝。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赵匡胤的皇后是谁?多年前,有过一部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是我探索宋朝历史的开端。在戏里,有赵匡胤和李煜的兄弟情义;有赵匡胤和周娥皇的爱而不得;有李煜和小周后的

  • 明朝政坛“三杨”指哪三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

    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人物简介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杨荣(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杨溥(1372~1446)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被称

  • 郑和航海图全图 郑和航海图路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和

    《郑和航海图》运用中国画的山水画法,按航行之先后顺序,由右至左绘成平行、不计方向的图卷。简介该图是对于郑和下西洋航路的记录,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原图为自右而左展开的手卷式,茅元仪收入《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后改为书本式,共二十四页,包括茅元仪序一页,图二十页,《过洋牵星

  • “封禅”的历史由来 有哪些皇帝进行封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封禅

    为什么说宋真宗的封禅是一场闹剧?快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祭祀。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打仗是确保帝国外部环境安稳不被他人欺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而祭祀则是通过祭拜祖先和鬼神来提升国家凝聚力,在百姓和

  • 古代皇帝“封禅”的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封禅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祭祀典礼,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封禅起源于无怀氏,无怀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曾经在泰山祭天,在云云山祭地,云云山是泰山的支脉。可以理解为,无怀氏举行的祭天地仪式都在泰山完成。还有一种说法,封禅始于秦始皇,《史记》中的记载缺乏有力证据。无论哪种

  • 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封禅

    封禅泰山堪称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意思是从来没有哪个皇帝已经见到了“符瑞”却不前往泰山封禅的。但是,秦始皇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只有秦始皇、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