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42 更新时间:2024/2/7 1:08:43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统称为“万历三征”。

如松围困宁夏城

宁夏之役(1592年)的祸首是一个叫哱拜的蒙古人。哱拜原本是蒙古鞑靼人,因为得罪酋长,父兄惨遭杀害,走投无路时选择投靠大明。生活稳定以后,哱拜非但没有对明朝的援助知恩图报,反而以怨报德,联合蒙古各部在宁夏叛变。

万历帝当时毫不犹豫派兵围剿,但是没有想到养虎为患,哱拜的叛军势力已经很强大,蒙古部落也在支持他们,因此平定哱拜叛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于是万历帝派出身将校之家、足智多谋的李如松来平定叛乱,并任命他为宁夏总兵。此外,还从辽东,浙江及山西等地调兵围剿哱拜,大明的军队将宁夏城团团围住,并在李如松的指挥下采用水淹宁夏城的战略。没有外援支撑,宁夏城很快便被攻破,叛军首领哱拜自知毫无退路,便带着全家自杀。

朝鲜之役(公元1592年1598年)的战场位于朝鲜半岛,当时日本号称“战神”的丰臣秀吉攻打朝鲜,并且将朝鲜打得一败涂地,朝鲜便明朝求援。万历帝与内阁大臣几经商量后,决定支援这场海外战争。

明朝最初派史儒驰往平壤救援朝鲜,当时朝鲜情况危急,全国八道尽失,仅剩平安道(八道之一)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义州一带尚未被日军占领。明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军备上都占有优势。但最初与日本在平壤第一次交手时候,因不谙地形又遭逢大雨,明军首战失利。

随后万历帝派李如松增兵朝鲜,在平壤与日本第二次交战中,明军力压日本。碧蹄馆之战中明军三千骑兵打得数万日军寸步难行。公元1598年,丰臣秀吉忽然病死,朝鲜战争结束。明朝大军不仅打败了日本,还把日本战神丰臣秀吉消耗至死,使日本从此不敢再轻易染指朝鲜。

播州之役(公元1596年1600年)是一场明朝中央政权与地方势力夺权的战争。西南地区长久以来都是帝国统治者比较头疼的地方,一来西南地区历史化悠久,二来土司等地方势力根深蒂固,历朝历代在对待西南地区的问题时都煞费苦心。

明朝建国后,一直都想分化瓦解西南地区土司的势力,于是便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到了万历时期成效显著。但土司杨应龙对明朝政府压制十分不满,于是便发动叛乱。

万历帝派李化龙平定杨应龙叛乱,起初因为明朝四川的兵力主要部署在朝鲜战场上,所以在对杨应龙的围剿中部署不够周全,再加上杨应龙的军队先是佯败,诱明军深入后设下埋伏,明军中计大败。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明朝结束了朝鲜战场,万历帝集中力量剿灭杨应龙。万历帝从四川、贵州、湖广等八省调兵,出兵人数达到24万,李化龙分兵围剿杨应龙,大败叛军。杨应龙最后兵败自缢身亡。此后西南地区政权牢牢抓在明朝政府手中。

明朝名将李如松

“万历三征”前后持续了差不多八年时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万历三征”的军事开支居然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致使国库空虚,于明朝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过比起国家安定和统一来说,万历三征的历史意义还是十分重大的,明朝的军事力量也在万历时期达到顶峰。

标签: 万历三大万历三大指明神宗1573年-1620年

更多文章

  • 《瀛涯胜览》的内容介绍 《瀛涯胜览》的作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瀛涯胜览》明钞本《说集》本是现存二十余种版本中比较完善的版本,目录如下:瀛涯胜览序 会稽山樵诸番国名宝船与人员(据《说集》本 )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哑鲁国苏门答剌国那孤儿国黎代国南浡里国锡兰国小葛兰国柯枝国古里国溜山国祖法儿国阿丹

  • 吴中四才子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吴中四,才子,指的,吴中四,才子,也就是,明朝,四位,他们

    吴中四才子,也就是明朝四位才子,他们分别是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主要成就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徐祯卿等四位诗人并称“吴中四才子&rdq

  • 明朝中期“成化新风”历史事件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

    成化新风,指的是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期间的治世。为之后的弘治中兴奠定了基础。简介宪宗登基后,改年号为成化,在即位之初,他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关于他在位期间的治理成就后世好评不少。这期间,政治气氛宽松,而且还多次减免民间税赋,善政史不绝书。《明史》等史料认定成化年间的大明王朝,治理成就,堪称仁宣之治媲

  • 赵匡胤的一生有过几任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

    公元960年,一代雄主赵匡胤通过政变的方式成功建立起了宋朝。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一)赵匡胤的皇后是谁?多年前,有过一部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这部电视,是我探索宋朝历史的开端。在戏里,有赵匡胤和李煜的兄弟情义;有赵匡胤和周娥皇的爱而不得;有李煜和小周后的

  • 明朝政坛“三杨”指哪三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

    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人物简介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杨荣(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杨溥(1372~1446)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被称

  • 郑和航海图全图 郑和航海图路线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和

    《郑和航海图》运用中国画的山水画法,按航行之先后顺序,由右至左绘成平行、不计方向的图卷。简介该图是对于郑和下西洋航路的记录,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原图为自右而左展开的手卷式,茅元仪收入《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后改为书本式,共二十四页,包括茅元仪序一页,图二十页,《过洋牵星

  • “封禅”的历史由来 有哪些皇帝进行封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封禅

    为什么说宋真宗的封禅是一场闹剧?快跟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祭祀。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打仗是确保帝国外部环境安稳不被他人欺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而祭祀则是通过祭拜祖先和鬼神来提升国家凝聚力,在百姓和

  • 古代皇帝“封禅”的目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封禅

    封禅是古代统治者举行的祭祀典礼,封是祭天的意思,禅是祭地的意思。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封禅起源于无怀氏,无怀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曾经在泰山祭天,在云云山祭地,云云山是泰山的支脉。可以理解为,无怀氏举行的祭天地仪式都在泰山完成。还有一种说法,封禅始于秦始皇,《史记》中的记载缺乏有力证据。无论哪种

  • 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封禅

    封禅泰山堪称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说:“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意思是从来没有哪个皇帝已经见到了“符瑞”却不前往泰山封禅的。但是,秦始皇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只有秦始皇、秦二

  • 北齐后主高纬皇后列表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高纬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国家,名号北齐。北齐的末代君主高纬,9岁登基,一生没做什么名垂青史的大事,反倒在荒淫无道上,臭名远扬。高纬9岁登基,在位12年,一共有四位皇后。高纬的第一任皇后,人称斛律皇后。本是北齐丞相的女儿,是高纬的父皇高湛为政治给高纬选择的太子妃。在高纬登基后,册封斛律太子妃为皇后。因为高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