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他的隐居生活又是怎样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他的隐居生活又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95 更新时间:2024/2/11 23:51:51

以“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为例,《昭明文选》上讲,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实际上是一种对自己的实录。他生活的状态,其实就是“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酒是要喝的,然而家里穷,买不起酒,就去蹭酒,一定要喝得酩酊大醉,喝完就撤,回到家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有些同学认为陶渊明住的是这种屋:

实际上他顶多住的是这种:

陶渊明不是不愿意当官,他只是一个不爱操心,也不想操心的人。累心的事一律不做,也不干拍马屁的事,为此他可以将生活质量的底线调得很低。州里让他做官,当的是市里教育局局长,陶渊明嫌烦,不干,就写了辞职信走了。州里又让他去当主簿,他就连去也没去。回家种豆子,因为豆子管饱。

但他对豆子很不上心,满地都长了荒草,不得已要早起,结果那几天就累病了。江州刺史檀道济跑来探望他,发现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檀道济说现在不是乱世,你有本事,该出来赚点钱。临走的时候送给陶渊明粮食和肉,陶渊明就轰檀道济走,东西也不要。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县里有一块地,是政府部门分给县令的耕地,官员家里吃喝和体面,就指望这些地,你就别说当官俸禄少会饿死什么的。陶渊明决定,要把这些地全种上高粱。他倒不是喜欢红高粱,而是高粱可以酿酒,打了高粱就有酒喝了。由于家人极力反对,陶渊明稍微妥协了一下,宣布其中两顷五十亩(两百五十亩)地种高粱,剩下五十亩种粳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这样既饿不死家人,又能喝酒了,大家都不耽误。

颜延之在江州当事务长(功曹),也是个酒鬼,有段时间天天跑到陶渊明家里来喝酒。有一回知道陶渊明生活困难,临走的时候给他留了两万钱,陶渊明很不客气地收下了,立即去买了大量酒,囤下来等着以后慢慢喝。这样就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耽误喝酒,倘使有一天没酒喝了,就跑去亲戚朋友家蹭,反正又不是没干过。

江州新人刺史王弘听说陶渊明是隐士,打算结交他。请他吃席,他不来,体现了他一贯的骨气。于是找两人共同的朋友办一个席,然后俩人都去赴宴,这样就可以见面了。陶渊明那天脚崴了,疼得要命,但喝酒是不能耽误的,就让他俩儿子和一个学生抬着他去庞通家里喝,喝了一会儿王弘就出来了,假装偶遇,陶渊明很开心,加了个瓯和王弘一起喝。

后来王弘见他没鞋穿,打算送他一双鞋,下人请求量尺码,陶渊明就伸出脚来让人量了。还有一回,他正在宅邸旁边的菊花丛中愁着没酒喝,王弘就提着酒来了,俩人就地开喝。

《五柳先生传》上,“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这也是写实。陶渊明这人,每回都喝醉,喝醉了就跟翻脸不认人似的,就算颜延之这一类的酒友也不例外。他喝醉了,就对人说:“我喝醉了,要睡觉了,你可以走了。”他就是这样逐客的,“曾不吝情去留”,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世上流传最广的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对官场。对亲朋就怎么样都可以折了,为了一碗饭都是要折的。由于不工作,又不打算产粮食,他上顿不接下顿是经常的,因此经常要去要饭,雅称“乞食”。

陶渊明日记:

快饿死了,所以厚着脸皮去找人家要饭,出去以后端着个碗,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该管谁要。磨磨唧唧走到个地方,狠了狠心敲开门,说明来意,嘴笨得想自己抽自己。主人知道我的来意后,给了我一些吃的。(陶渊明《乞食》,时年七十五岁)

这就是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日常,各种诗文已经写得很明确了,奈何很多人光顾着欣赏其中的隐居情怀。当然还有杜甫的隐居,杜甫也是个酒晕子,喝多了跳案子上骂人,性格也褊急。草屋漏雨,炉子经常引不着,撅着个屁股使劲吹,这都是常态。这种经历苏轼也有,下雨那回柴火湿了,点不着,于是写诗庆祝了一下,顺便还要用手将痔核纳入肛门之中,以免脱垂过久导致瘙痒和疼痛。陶渊明点炉子,熬汤喝,撅着个腚吹,失火了,当场就给大火磕头,说感谢大火,如果没有大火,就烧不出那么多好吃的。

问他如何能到这种地步?

陶渊明说得很明白了,心远地自偏。这就是一种心态,大部分本性如此,学是学不来的。更何况喝酒、旅行这种事,要关照心灵。说白了就是知道自己算哪根葱,不懂文学的就叫酒鬼,懂文学的就叫诗仙。不是说你隐居了,旅游了,你就和陶渊明和李白他们的精神世界离得近了,你只是离他们的缺点更近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古代真实的采花大盗是什么样子的?男扮女装的功夫一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真实的采花大盗是什么样子的?历史上他们恶行昭著,不劳而获,引起人们极大不满。采花大盗不是令人痴迷向往的偷心贼,而是真实存在的恶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武侠与历史交汇,且看真实的采花大盗不管武侠小说里写得有多么精彩,我们仍旧想从历史原型去解读采花大盗的存在。因为在历史

  • 古人是如何驱蚊的?宋代诗人陆游关于驱蚊有何诗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炎炎夏日,暑热难消,除了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方法外,蚊虫的叮咬更烦人。那么,想不想知道古人是如何驱蚊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庄子曰:"蚊虻豽肤,则通夕不寐矣。"意思是,蚊子咬得庄老先生一晚上都睡不着觉。北宋欧阳修在《憎蚊》中说:"虽微无奈众,惟小难防毒。"可见,蚊子给古人带来

  • 胡惟庸案是一桩冤假错案吗?有说是朱元璋消除威胁的借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惟庸案,朱元璋,文史百科

    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中国最后一个丞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胡惟庸本是一个文人,与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是同乡,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娶了胡惟庸的侄女,两家算是远亲,关系不错。至正15年(1355),朱元璋在和州(今安徽和县),胡惟庸投奔

  • 都说大唐才是盛世,但你知道隋朝究竟有多富足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有些人也许会说是唐朝,或者是宋朝。但其实不然,唐朝虽然有着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但还不是当时最富有的国家。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大唐才是盛世,但你知道隋朝究竟有多富足吗?隋朝虽然也如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但隋朝的经济却要比秦朝更加的发达,尤其是在隋文帝的统治时期。怎么形容呢

  • 赵匡胤与其他帝王一样,为何都很难用忠和奸去评判?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960年,七岁的后周皇帝柴宗训禅位给赵匡胤。赵匡胤即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959年,三十九岁身患重疾的周世宗柴荣,想着年仅只有七岁的四儿子柴宗训,忧心忡忡。一方面他在为国家和儿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另一方面为死在汉隐帝手上的大儿子、二儿子、

  •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飞鱼服,绣春刀,飞檐走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锦衣卫都像电影中那样武功高强,但实际情况却并未如此,并不是每个锦衣卫都穿飞鱼服,也并不是每个锦衣卫都有高强的武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先从锦衣卫的选拔条件来看看锦衣卫的单兵作战能力。在明朝初期,锦衣卫的选拔还是非常严格的,参选人

  • 南越国建立以后,其国内的民族构成具体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南越国是由百越建立的一个政权,百越并不是指一个民族,而是南方部族的统称,那么南越国的民族构成具体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民族政策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汉高祖三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汉高祖十一年,南越国成为汉

  • 对于官印被盗一事,裴度与李光地又是如何处理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官印作为古代的权利象征之一,是官员颁布政令的必备之物,一旦丢失,轻则乌纱不保,重则人头落地,所以官员对于官印是非常看重的,但官印也不是一般小蟊贼敢盗取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对于官印被盗一事,裴度与李光地又是如何处理的?在唐朝“元和中兴”时期,唐宪宗这位皇帝在后世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他却对裴度

  • 说起南宋大诗人陆游,他为何会有“大宋第一猫奴”之称?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你眼中他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还是“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的高雅文士?抑或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的痴情公子?或许兼而有之吧。但你所不知道的他的角色,是还承担了一个,那就是:大宋第一猫奴!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打天下时的朱元璋,队伍有两大派别,一是李善长领衔的淮西派,二是.刘伯温领衔的浙东派。对于刘伯温,朱元璋的态度是先扬后抑,打天下时,对刘伯温以老师相待,极尽拉拢之能事,建国后却翻脸打压,甚至逼着刘伯温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迫于形势,刘伯温硬着头皮也写了《乙卯岁早朝》这样的应景文章,但君臣二人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