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古代服妖是什么意思?古代也有潮人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08 更新时间:2023/12/8 7:15:43

爱美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千年以前的古人就有爱美之心了。而且在当时的环境下,相当一位潮人也不容易,毕竟多数人都比较保守,就像你的爷爷奶奶看不惯你穿破洞的裤子一样。但在古代有一种说法叫“服妖”,实际上就是给一些创新的服饰起的总称,反正在古代肯定不是什么好词。看来古人为了美观也没少花力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想要逃出这些条条框框都是非常困难的,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做的吧。

今天我们看待穿衣,追求舒适美观,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想怎么穿就怎么穿。可是对于古代人来说,穿衣打扮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它关乎国家体制、世道人心。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展示自己的新气象,在建国定都的同时,都会谨慎地制定服制,并要求天下臣民一体遵从,以显示相应的身份、地位。谁要是敢随意改变,那就好比是把天捅了个窟窿。

对于那些改变服饰的“潮人”,或者新款式的服饰,古代人称之为“服妖”。由于爱美之心乃人之天性,所以从秦汉时代开始,服妖就出现了无数次。致力于维护统治秩序的文人士大夫常常被气得半死。

古人为什么对“服妖”高度警惕?《尚书大传》给了一段教科书式的解释:“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汉书》则把服制和风俗扯上关系,它对服妖的解释是:“风俗狂慢,变节易度,则为剽轻奇怪之服,故有服妖”。

因此,你扎什么样的头发,穿什么样的衣服,就不单单是美不美、帅不帅的事了,而是关乎体制、风俗人心与国家命运了。

关于“服妖”的界定,古人可是充分发挥了一把想象力。有所创新的鞋帽,自然而然地被归在“服妖”之列。汉昭帝刘弗陵当皇帝时,昌邑刘贺好作仄注冠,并把它分赐给大臣、奴才们。后来,刘贺做了皇帝,但27天就被废黜;等他去世时,连后嗣都没有,结局那叫一个凄凉。

当时的文人开始找原因,这哥们为什么这么倒霉呢?找了半天,大家归咎于刘贺“行不顺,厥咎人奴冠”。原来,都是帽子惹的祸。由于这“仄注冠”已经提前昭示了他的命运,所以被时人称作“服妖”。

“胡服”,作为少数民族服装的统称,与中原汉族王朝的衣服可谓截然不同。因此,也无辜躺枪,被视为“服妖”。

汉灵帝素来喜欢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结果上行下效,京城里的王公贵戚也开始跟风。由于当时汉朝国运衰颓,加上之后又有董卓拥胡兵入京,虏掠宫掖,发掘园陵,致使天下大乱。于是,胡物件与胡兵被时人联系在一起,称为“服妖”。

还有一种情况,因为谐音的缘故,某些服饰被认为暗示不吉之兆,而视之为“服妖”。

据《文献通考》记载,唐末,京中妇女梳发时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人称“抛家髻”;当时还崇尚以琉璃作钗。“抛家”、“琉璃”,谐音“颠沛流离”,是帝王播迁、社稷不稳的征兆。况且,唐末藩镇割据、战争频繁,皇帝动辄蒙尘出奔,于是“抛家髻”、“琉璃钗”被视为服妖。

无论是仄注冠、胡服还是抛家髻、琉璃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都是对正统服制的一种创新,正因为有这些被称为“服妖”的奇装异服的存在,才使得我国服饰的历史缤纷多彩。

服妖之说,是五行学说、谶纬学说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相互杂糅的结果,它反映了古人们严肃、正统、注重规矩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妖在特定时期的泛滥,其实也是时人对于国运担忧、恐惧心理的一种折射。

标签: 服妖

更多文章

  • 为何电视剧一集时长45分钟 电影则是90到120分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电视剧

    我们看电视剧,一般时长都在45分钟,已经习惯于这样模式的我们从来都没有好奇过为何电视剧的时常都是如此,其中原因,既关乎电影史,也关乎收视率。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就是“走错一步,满盘皆输”的经典案例。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国产电视剧,全都是45分钟,其中原因非常简单:广电

  • 百家争鸣的家是指什么_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局面发生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什么是“家”“家”,指一种学说或是一个学术派别;“百家争鸣”,是说诸学派各抒己见、相互辩驳。据载,至汉代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学术观点的有189家。汉史学家将其分门别

  • 少林寺的名字是谁起的_少林寺名字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少林寺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每个来到少林寺参观的人,都会在山门前拍照留影,那么山门牌匾上的“少林寺”三个字,到底是谁提笔写的?传说一:“少林寺”匾额是从

  • 城隍庙中供奉的是谁_城隍庙中是哪位神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城隍庙

    在中国,可以看到许多城隍庙,里面供着城隍老爷。每年,人们还会在特定的几个时间内祭拜城隍爷、赶庙会。那么城隍爷究竟是什么人呢?它是怎样逐渐发展而来的呢?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作“剪恶除凶,护国保邦&rdqu

  • 包拯的官职和权力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

    包大人当时是吏部郎中 龙图阁学士 权知开封府事。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官职:宋代的官职很复杂,复杂到混乱。“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事。” 历史上称为差遣制。其中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叫做正官、寄禄官,简称为官。其他一些文官还有学士、直阁等头衔,

  • 枢密使简介_枢密使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枢密使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

  • 本命年介绍_本命年的习俗有什么_本命年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rdquo

  • 竹林七贤是哪七位 竹林七贤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肆意酣畅,因此,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文章创

  • 五斗米道是什么_五斗米道是谁创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朝野黑暗,人民灾难深重,反抗情绪激烈,于是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又称张道陵)弃官入川,学道于鹤鸣山(今成都大邑县北),并结合民间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书,馥革当地民族原有的巫道,开创五斗

  • 男左女右的习俗怎么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是一种习俗,比如在结婚照上,总是新郎在左,新娘在右。中医为病人把脉时,也是“男左女右”的规则:男患者先搭左手,取其气脉。女患者先搭右手,取其血脉。大夫们说如果不遵循这一规则,就出现了“阴差阳错”的现象,万万不可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