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穿汉服需要注意什么?

穿汉服需要注意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70 更新时间:2024/1/16 9:05:37

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汉服,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汉服规矩很大,乱穿不得,其重要标志是什么?别被影视剧所误导

汉服是我国古代传统服饰。近几年随着汉服热,一些人都有穿着汉服的习惯。但汉服是有规矩的,由于受古装剧的影响,我们对汉服有很多误区,特别是一些不懂汉服的人,把古装剧戏服当成汉服。甚至有些古装剧中人物,汉服都穿错了。那么区分汉服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一、衣襟右衽是重要标志

现在汉服的重要标志,研究或者推广汉服的同仁,都把“衣襟向右”,也就是所谓“右衽”作为区别汉服与游牧族服饰的一重要标志之一。为什么“右衽”才是汉服呢?

《礼记·丧大记》:“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这句古文,唐朝孔颖达曾注释:“‘皆左衽者,大敛小敛同然,故云皆也。衽,衣襟也。生乡右,左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乡左,示不复解也。‘结绞不纽者,生时带并为屈纽,使易抽解。”

可以看出右衽对使用右手便利,而左衽则是死去人的服饰。因此,历史上一真认为“右衽”代表着先进,而落后的民族使左衽。

历史上,中原文明一直排斥左衽。虽然清朝出现后,汉服一度中断,但汉服文明并没有断,一直有人试图复兴汉服,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随着汉服热的兴起,有些不懂汉服的人,穿着汉服时不小心“左衽”,有时被人嘲笑。这在古代是大忌。既是一种侮辱,也代表一种大不敬,因为死人才会“左衽”,或者落后的异族才是“左衽”。

二、孔子定性陆游诗句明

历史上,中原文明一直排斥左衽,关于左衽与右衽,《史记》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句话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并遏制夷族放侵,就要穿异族的左衽,不带衣冠而披头散发了。

唐朝颜师古注《汉书》有句记载:“右衽,从中国化也”。明末方以智记载:“戎衣或从边塞之制,故有曰左衽者”。左右衽的辩论的精神文化因素要大于种族狭隘的之义。

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6处提到“左衽”,之所以提左衽,表达陆游对中原故土怀念以及收复失地的意志。从陆游的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以“左衽”代表着灭亡,而“右衽”则是一种文化传统与传承。

陆游诗稿中关于“左衽”记载:“尔来十五年,残虏尚游魂。遗民沦左衽,何由雪烦冤。哀哉六十年,左衽沦胡尘,抱负虽奇伟,没齿不得仲。遗民久愤污左衽,孱虏何足烦长缨。霜冈初高鹰隼击,天河下洗烟尖清。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衽。中原消息断,吾辈何安寝。中原堕胡法,背望但莽莽……羊裘左其衽,宁复记畴曩。河洛可令终左衽,刍荛何自达修门。王师一日临榆塞,小丑黄头岂足吞。”

王夫之也在总结汉族历史教训时,多次提到了“左衽”,以此表达中原文明沦落。但中原文明并没有“左衽”面消失。

三、排斥左衽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汉族衣领相交是右衽是理所当然,而对于左衽一直排斥。但有考古学者认为,我国历史考古中和档案绘画中,也有“左衽”服饰,有学者认为这是少数的,或者受异族的统治而不得不穿的。这一现象也被引申到“汉服也可以左衽”的学校争论中。但学术与历史上说法不一样,从历史演变来看一直排斥左衽。有何原因呢?

一是落后文化。

之所以排斥左衽,主要因为穿左衽都是北方的落后部族。而中原一直是富有而先进的,他们也一直瞧不起北方那些落后的民族。这种内心的排斥也引申到服饰,也是一种区分。虽然历史上有“胡服骑射”之说,但更多的还是战争需要,与学习引进胡服还是不同。“左衽”也可看成是一种落后文化“代名词”。

二是故土难忘。

历史上我国内部战争,大都从北向南,也就是北方游牧部族与中原政权的对决。而中原政权失败的居多,特别是宋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北宋被金朝所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被后人认为“左衽”战胜了右衽。其实金朝灭北宋后,统治中原,并廷都北京,深入汉化,一切都效仿中原文化。因此,“左任”也是故土被占的一种屈辱。

三是侮辱之义。

之所以历史上一直排斥左衽,还因在中原地区,只有人死后穿的衣服才是“左衽”,因此如果左右衽不分,那就意味着,活人被辱为死人,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有些影视剧中,由于不太理解我国古代“右衽”与“左衽”的含义,因此有的古装穿成了“左衽”被人笑话。这也看出,即使到到汉服兴起阶段,“左衽”也遭到排斥。

标签: 汉服

更多文章

  • 古代结婚有哪些礼节?宋朝的女子出嫁嫁妆有多少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结婚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宋朝嫁女的礼仪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虽然《周礼》明确规定: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意思是婚嫁中的男方女方送聘礼或嫁妆,总数不要超过五匹黑色丝帛的价值,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的社会富裕程度和礼仪风俗是不同的,出嫁的女性家庭条件和地

  • 元朝女子的装扮样式特点 元朝女子服饰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

    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元朝女子的服饰装扮,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有时候,拿现代的一些布料和古代相比,还不一定能比得过古代,特别是从奢华这个角度去比较,常常会让人有种望尘莫及的感觉。织金锦是用金线显花的丝织物,中国织金锦的初起和繁盛同西域国家和游牧民族密切相关,这种布料看起来极尽奢华。隋唐时期是

  • 过年走亲戚拿些什么好?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过年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过年走亲戚拿些什么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六七十年代其实说远吧也不太远,说近也不近,现在很多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个六七十年代是怎么过的,但是过来人那肯定也是记忆犹新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说说的走亲戚这件事情,其实小编依稀记得一点,湖北这边好像是买

  • 为什么“青年学儒家 中年学道家 老年学佛家”?“儒释道”三教分别有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儒释道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儒教、佛教、道教,简称“儒释道”,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为最高信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

  • 咏春拳的发源地与发祥地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咏春拳

    关于咏春拳,核心一点就是,首先要弄明白,发源地(英文matrix)与发祥地(英文a place of origin),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国内通常说的“源于××”,指的是发源地。这是可以通过很多物证来证明得出的;而咏春拳,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它的影响

  • 扫尘习俗的传说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扫尘

    自古至今,我国民间一直沿袭着春节前“扫尘”的习俗。叫做:二十四,扫房子。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罪行写在说玉帝坏话的人家的墙

  • 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立春

    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每一个新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个“立”字便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在我国历史上,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而在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

  • 古代过年有哪些风俗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过年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过年有哪些风俗仪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除夕,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日,现在大家更多是在家人团聚中迎来农历的新年。除夕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最早提及“除夕&r

  • 中国历史的碑文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碑文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墓碑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周礼》记载中丧葬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三代之前,在商周宗法制起源发展的这一阶段,丧葬文化同此时期的祭祀文化开始并驾齐驱、步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行轨道。这也就是说,丧葬文化的起源发展要早于商周时

  • “小年”是什么?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小年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过“小年”有哪些习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小年是一个与“大年”也就是春节相对应的节日,而小年的日期其实是不固定的,全国各地的小年的日期都与当地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而小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