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过年走亲戚拿些什么好?

过年走亲戚拿些什么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17 更新时间:2024/5/30 11:47:08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过年走亲戚拿些什么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六七十年代其实说远吧也不太远,说近也不近,现在很多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个六七十年代是怎么过的,但是过来人那肯定也是记忆犹新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说说的走亲戚这件事情,其实小编依稀记得一点,湖北这边好像是买什么一串肉,还有一包红糖,其实的好像就没什么了,那么其他地方又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1、猪肉(牛肉、羊肉)、饼干、果子、糖果

我出生在河南中部农民家庭,是60后,70年代才记事。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物质乏匮。在我们当地过完小年后至除夕这段时间,嫁出去的姑娘,有给自己爹娘送礼的习俗。所谓送礼,也就是去集市割1斤多猪肉,送到娘家,以示孝敬。这时,娘家会回赠一些鞭炮,让闺女家除夕、春节燃放。这一风俗,沿袭之今,仍在传承。所变化的是所送肉重量上的变化、(现在送,少则十几斤,多则几十斤)以及肉类的多样化,(有的送羊肉、牛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有的已婚妇女,图省事或外出务工,不便回乡,时逢过年,会给爹娘,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孝敬”费。近几年,每年春节,我爱人都会给岳母500元。免去了一些烦琐礼节,也好让老人灵活节日生活安排。

那时候,过年,出于市面上食品单一,亲朋好友之间串门,无非就是拿些饼干、点心(当地称果子)、糖果之类的礼物。记得自己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年初二,母亲带着姐姐、哥哥我去姥姥家串门。姥姥看到我们很开心,给母亲一番寒喧后。姥姥用她粗糙、硬实的手,拉着我的小手,走到里屋打开箱子,小心翼翼拿出,用细绳子扎着、表面盖有红纸贴的一个纸盒子。知觉告诉我,这里面装的是非好吃的果子。还没等姥姥递到我手中,我就迫不及待从她手中“抢了过来”。“你这个小馋猫、紧嘴子,给姐姐、哥哥分一点,”现在回味,姥姥那励声历气中,分明又带有万般疼爱。姐姐长我6岁、哥哥长我3岁,看着我手中拿着好吃的,一失过去对我的疼爱、迁就,把手抻到我面前,严然成了下里巴人,等待主人施舍、恩赐。当时,吃着咬一口,糖稀就会流出来的香甜果子,心里美滋滋的,吃罢还会吮吮手指残留的糖稀,生怕浪费掉。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姥姥家,吃果子趣事,已成为人生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2、黄沙糖、糕点、灌头、酒

那时候走亲戚拿一样东西,比方说一斤黄沙糖(白糖是后来的事,至少我小的时候没看到),一斤糕点,一瓶灌头,能带一斤当地农场煮的酒(1.02元),算是最好的礼物,用废纸卷个塞子用作瓶盖。亲戚拿来的东西一般不能吃,留着以后走亲戚。

1968年我大哥串联到广东去了,嫂子生了侄女,要我代我大哥去嫂子娘家报喜,父亲借了20根发绿霉的油条,两斤面条,一斤黑糖,装在篓里上面盖一条币,请姑表姐带路,按规矩这些东西拿到娘家是不能收的,反而要加一些东西带回来,因为放了一个月以上的油条是硬的,嫂子娘家人不小心折断了一根,回来走到半路上表姐想把那根断了的油条吃掉,我也很想吃,就吃了,表姐回去了,父亲去还油条人家说少了一根,父亲很没面子,恼怒地回来把我的嘴打流血了。

过年的时候走亲戚不愁东西拿,大家都是你拿来我拿去,最怕平时来客人,虽然只用蒸一碗鸡蛋可以待客,母亲提个篓子到菜园弄菜,父亲去借两个鸡蛋,平时来客有时空手。

3、桂圆、红枣、金丝密枣、糖、饼干、小特产

小时候记忆还是有的。我是68年出生的,我奶奶的辈分比较高嘛,来的亲戚也多,礼品什么都有,如桂圆,红枣,金丝密枣,糖,饼干和一些我们温州的小特产,这些礼品份量都不多的。然后我们家就会准备一些点心,如莲子红枣,桂圆汤加蛋,白木耳汤,馄饨之类的招待客人。如亲戚有带小孩来的,我奶奶也会给个小红包。如是乡下来的都会在我家小住几天的。感觉那段时间是最高兴的,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可以拿几分钱去买鞭炮玩。

其实每个地方的习俗风俗都不一样的,但是总的来说送一些当时比较稀缺的,其实更多的还是心意,这个是最为重要的呀。

标签: 过年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青年学儒家 中年学道家 老年学佛家”?“儒释道”三教分别有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儒释道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儒教、佛教、道教,简称“儒释道”,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为最高信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

  • 咏春拳的发源地与发祥地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咏春拳

    关于咏春拳,核心一点就是,首先要弄明白,发源地(英文matrix)与发祥地(英文a place of origin),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国内通常说的“源于××”,指的是发源地。这是可以通过很多物证来证明得出的;而咏春拳,不仅仅是一个有形的物质;它的影响

  • 扫尘习俗的传说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扫尘

    自古至今,我国民间一直沿袭着春节前“扫尘”的习俗。叫做:二十四,扫房子。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99999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罪行写在说玉帝坏话的人家的墙

  • 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立春

    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每一个新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个“立”字便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在我国历史上,立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而在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

  • 古代过年有哪些风俗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过年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过年有哪些风俗仪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除夕,农历岁末的最后一日,现在大家更多是在家人团聚中迎来农历的新年。除夕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最早提及“除夕&r

  • 中国历史的碑文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碑文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墓碑上“故、显、考、妣"的含义和区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周礼》记载中丧葬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三代之前,在商周宗法制起源发展的这一阶段,丧葬文化同此时期的祭祀文化开始并驾齐驱、步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行轨道。这也就是说,丧葬文化的起源发展要早于商周时

  • “小年”是什么?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小年

    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过“小年”有哪些习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小年是一个与“大年”也就是春节相对应的节日,而小年的日期其实是不固定的,全国各地的小年的日期都与当地的习俗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一般来说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而小年作为一个传统节日

  • 古代的袜子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古代足衣指的就是袜子。袜,亦作“韈”、“韤”、“襪”等。《释名·释衣服》:“韤,末也。在脚末也。”袜子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早期以皮革制成。“韈”、“韤&r

  • 古人过年为什么要喝屠苏酒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过年

    在古诗文当中,我们会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词,“屠苏”,比如诗句“春风送暖入屠苏”,这一整首诗都是与古代的春节有很大的关系的。而这个“屠苏”指的是一种酒,而且还是一种专门在春节期间喝的酒。那这种屠苏酒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非得在春节时

  • 春节门神怎么贴 门神怎么区分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门神

    贴门神,这是春节的一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门神意味着能够保佑家宅平安,求个安心和吉利。而门神又和春联不一样,能够通过语句区分上下联,那门神应该怎么区分左右呢?贴门神的时候有什么讲究吗?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桃木能辟邪古人早知道。据《风俗通》,除夕在门户上装饰缉拿妖魔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