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荀子有哪些弟子

荀子有哪些弟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30 更新时间:2024/1/23 22:21:02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荀子除了将自己的思想著成《荀子》,他还重新整理了《诗经》、《春秋》、《易》等经典古籍。荀子的思想理论非常重视教育,反对各种迷信说法,在2000多年前,有人能有这样的认识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荀子还培育出了不少厉害的弟子,下面就来介绍下其中的六位。

1、荀子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了不少大师级人物,他们著书立说,教授弟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战国时期,更是名家辈出,比如说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在这些人中,有一位堪称是战国后期最成功的老师,因为他培养了不少名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此人就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荀子来到了齐国,因为这里有着天下最具影响力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由于荀子学问渊博,他先后三次成为稷下学宫的祭酒,主持学宫的工作。可是后来荀子受到了别人的诬陷,他于是来到了楚国。随着楚国的春申君被杀,荀子定居兰陵,最后终老于此。

荀子有哪些弟子 荀子六位著名弟子介绍

荀子不仅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在继承儒学的同时,还吸收了法家的一些积极因素,比如他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认为应该礼法并举,实现王霸统一。他一生之中也收了不少弟子,而这些弟子们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可是说是荀子门下名家辈出。在荀子的这些弟子中,主要有六位人物非常厉害。

2、荀子六位学生

第一位就是韩非子!前面说了,荀子吸收了法家的思想,所以他的弟子中出现了两位法家的人物,其中就包括韩非。韩非出身韩国王室,当时韩国面临危局,于是韩非研读各种书籍,想解救自己的国家。后来,韩非拜入荀子的门下,不过他所学的并不是儒家的思想,而是法家的帝王之术。

韩非虽然口齿有些问题,但他的思想非常活跃,后来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传到了秦国,秦王嬴政非常赞赏,将韩非请到了韩国。可是韩非却遭到了同门师兄弟李斯的陷害,最后死在秦国的监狱之中,不过韩非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第二位就是李斯!李斯是楚国人,早年间是郡里面的小吏。当时荀子正在楚国,所以李斯也拜荀子为师,“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李斯认为楚王不足以成事,于是离开楚国,来到了秦国。李斯最初的时候在吕不韦手下做官,后来得到了秦王嬴政的重用,先后担任廷尉、丞相之职。在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

第三位是张苍!张苍是阳武县人,早年间也拜荀子为师,他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春秋》。秦朝时期,张苍担任过御史,后因犯罪而逃亡。刘邦率兵经过阳武时,张苍也参加了义军。西汉建立后,张苍先后担任过代相、赵相、御史大夫等职。公元前176年,汉文帝任命张苍为丞相,长达十五年的时间。

第四位是毛亨,他向荀子学习《诗经》,开创了“毛诗”,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就是由毛诗流传而来。

第五位是浮丘伯,他也精于治《诗》,在西汉初年成为楚元王刘交的老师。

第六位是陆贾!人称“陆贾之学,盖出于荀子”,由于陆贾能言善辩,所以刘邦经常让他担任使者,他先后两次出使南越,凭借一张嘴,让南越归附于汉朝。

标签: 荀子

更多文章

  • 衣裳中裳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裳

    说到衣裳两个字不知道大家理解多少,小编反正的理解就是穿的衣服呗,但是其实不仅仅如此哦,真正的衣裳还是有很多很多说法的,衣裳的意思不仅仅如此,那么衣裳具体指什么呢?衣裳中的裳又指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揭秘分析看看吧。1、衣裳中裳指什么衣裳中裳指的是:裙子。并不是裤子,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

  • 隋唐时期尚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尚书省

    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尚书省是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

  • 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其称为门下省,始自西晋。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 隋唐时期中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部制),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唐宋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以中书侍郎为副长官,为固定编制的宰相;以

  • 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职责1、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制敕。制敕作为一类特别的行政、政令文书,体现了皇帝在国家政务处理中作为

  • “侍中”官职的历史起源 侍中的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侍中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介绍古代职官名。秦始置,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

  • 古代被封“诰命夫人”的女子有哪些特权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诰命夫人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可能一些心细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在这些历史剧里面,虽然几乎没有哪位女子有过什么爵位官职,但有一些里面,会有这么一个“诰命夫人”的封号。看这些被封者的表现来看,被封“诰命夫人”毫无疑问是件非常荣幸的事,但具体被

  • 古代“缠足”的历史由来及危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缠足

    要论古代对女性迫害最为严重的恶习,“缠足”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如果有年龄稍大一些的朋友,想必也曾见过家中长辈缠足后的“小脚”,我曾亲眼见过祖母的脚,那情形简直堪称恐怖。追本溯源,“缠足”这种恶习大致出现于北宋中后期,后经南宋、元

  • 古代妾室的地位怎么样 妾室与正室的待遇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妾室

    众所周知,古代推行的乃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一个男子只允许有一位妻子,但却允许有多个妾室存在。根据古代法令,妻妾虽然共事一夫,但地位却是天差地别,那么妾的地位到底有多低呢?我们分几个方面来看。迎娶区别:妾室几乎等同于货物妻妾地位的不同,从迎娶时便开始体现,正所谓&ldqu

  • 梁山县从古代就属于济宁市吗 梁山县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梁山县

    不知道大家对梁山县了不了解,其实梁山县的前身是昆山县,是在1941年的时候成立的。这个昆山县是由东平县、汶上县等六个县城以及周边的乡村所组成的。所以严格来说不存下梁山县自古就属于济宁。严格来说是属于菏泽市与济宁市共同组建的。本着尊重历史的态度,一起来了解下梁山县的前世今生。大家知道梁山是源自【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