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武将头盔上的枪尖是干什么的?

古代武将头盔上的枪尖是干什么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70 更新时间:2024/1/22 9:53:43

在我们现代的生活当中,战争似乎离我们非遥远,我们也早已经习惯了没有威胁的平时代。但是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的过程中,战争基本是历朝历代最“普遍”的现状。内有起义军、外有倭寇匈奴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在兵器时代的古人们对于装备的作用非常看重。

古人们对于战争当中使用的进攻型武器和防御型的装备一次次做着相应的改良,从而提升军队的作战实力和伤亡数量的减少。在春秋战国之后的秦朝,为了解决军队长途跋涉的辎重问题,选择以“锅盔”当成部队作战时的盔甲。

秦国人对于作战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是非常精明的,为了解决携带军粮和装备过于沉重的问题,就发明了“锅盔”这种非常“筋道”的美食,它不仅仅可以当成秦兵作战时的盔甲,有着对箭弩非常好的防御力,还可以在饿的时候咬上几口,解决温饱,从而实现一举两得的作用。

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让我们敬佩,像是后期的红缨枪、火炮,都是我国冷兵器时代当中的重要发明。今天我们要提的就是古人在作战时所穿的头盔和兵器,众所周知,古人们的冷兵器杀伤力是非常强大的,毕竟那个时候也没有“防弹衣”这样的现代化装备。

在古代军事的作战中,有很多学者提出了盔甲要比武器更加重要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如果防御力高,就会使得军队当中的伤亡率有所降低,我们的人多了,对面死的人肯定也就多了。出于这种观点之下,人们就在社会的进程里面一次次改良着盔甲和战盔。

朝时期,因为注重化的发展,从而忽略了军事的能力。自赵匡胤建立宋朝以来,就天下颁布了有关于私藏武器装备的惩治措施,而对于私藏战甲的处置要比武器更加严重,私藏兵器要被处罚做一年半的劳役。

如果是私藏一套战甲,就要被流放到两千里外边境地区,如果私藏的数量超过三套,会直接判处死刑。宋朝对于军事能力的忽略,也成为了朝廷最终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这也足以看出,宋朝政府对于装备的重视是要高于武器的。

对于古代作战的头盔当中,就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些头盔都长了一根角。对于这样的设计,在最初的时候令我们感到非常新奇,但是随着考古专家们的研究后发现,这其实蕴藏着古人的许多智慧。

这种带有“角”的头盔学名叫做盔枪,他的作用是非常巨大且多样的。第一个作用则是可以在两军混乱交战的时候,通过盔枪的角来分辨敌我人员,这也可以有效避免了军队之间在交战之时产生“误杀”。不仅如此,这种角根据将领们的级别不同,也有着不一样的特征,可以在混乱之时有效分辨出高级将领的位置,形成保护和协防。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头盔的角是作战当中的“第二兵器”。在交战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兵器的刃被敌军所折断,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头盔上的角用作于致人死亡的兵器。因此,古人会将这个角设计成可以拆卸的方式,从而在武器的枪头断掉之后,立马安装成新的。

这个盔枪不仅仅对于攻击非常有效,它的防御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因为古代的将士有很多都力大无穷,会选择用铁锤这样的重型武器进行攻击。要知道这样的武器杀伤性可要比普通的枪矛更加具有威胁,而这个角就可以使铁锤攻击之下减缓对将士们的冲击,以此保命。

古人们的作战并不会像如今一样有着沟通和联系的蓝牙设备,混乱的处境之下想要分辨出军队的指挥将领就非常麻烦。即便是这些高级将领的盔甲有所不同,但是因为人群交战时的站位比较密集,大多数的兵士完全看不到指挥官的位置,但是把分辨的特征放在头上的话,就十分显而易见了。

结语: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古人的冷兵器似乎是比较落后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对于冷兵器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后世对于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而古人的智慧更是令我们敬佩不已。

标签: 武将

更多文章

  • 荀子有哪些弟子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荀子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荀子除了将自己的思想著成《荀子》,他还重新整理了《诗经》、《春秋》、《易》等经典古籍。荀子的思想理论非常重视教育,反对各种迷信说法,在2000多年前,有人能有这样的认识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时,荀子还培育出了不少厉害的弟子,下面就来介绍下其中的六位。1、荀子俗话说

  • 衣裳中裳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裳

    说到衣裳两个字不知道大家理解多少,小编反正的理解就是穿的衣服呗,但是其实不仅仅如此哦,真正的衣裳还是有很多很多说法的,衣裳的意思不仅仅如此,那么衣裳具体指什么呢?衣裳中的裳又指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揭秘分析看看吧。1、衣裳中裳指什么衣裳中裳指的是:裙子。并不是裤子,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

  • 隋唐时期尚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尚书省

    尚书省,为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尚书省也最终发展成形。尚书省是我国古代的官僚机构之一,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

  • 隋唐时期门下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初名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其称为门下省,始自西晋。门下省一般设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

  • 隋唐时期中书省的主要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汉朝始设,曹魏改称中书监,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部制),为中央最高政府机关。唐宋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以中书侍郎为副长官,为固定编制的宰相;以

  • 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职责1、中书省主要负责起草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制敕。制敕作为一类特别的行政、政令文书,体现了皇帝在国家政务处理中作为

  • “侍中”官职的历史起源 侍中的职权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侍中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介绍古代职官名。秦始置,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

  • 古代被封“诰命夫人”的女子有哪些特权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诰命夫人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古代题材的影视剧,可能一些心细的小伙伴就会发现,在这些历史剧里面,虽然几乎没有哪位女子有过什么爵位官职,但有一些里面,会有这么一个“诰命夫人”的封号。看这些被封者的表现来看,被封“诰命夫人”毫无疑问是件非常荣幸的事,但具体被

  • 古代“缠足”的历史由来及危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缠足

    要论古代对女性迫害最为严重的恶习,“缠足”绝对算是其中之一,如果有年龄稍大一些的朋友,想必也曾见过家中长辈缠足后的“小脚”,我曾亲眼见过祖母的脚,那情形简直堪称恐怖。追本溯源,“缠足”这种恶习大致出现于北宋中后期,后经南宋、元

  • 古代妾室的地位怎么样 妾室与正室的待遇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妾室

    众所周知,古代推行的乃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一个男子只允许有一位妻子,但却允许有多个妾室存在。根据古代法令,妻妾虽然共事一夫,但地位却是天差地别,那么妾的地位到底有多低呢?我们分几个方面来看。迎娶区别:妾室几乎等同于货物妻妾地位的不同,从迎娶时便开始体现,正所谓&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