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丝绸文化小作文

丝绸文化小作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62 更新时间:2024/1/24 22:27:59

缤纷四月,西湖边百花绽放,倒映在湖面上,相映成趣。三(6)班的同学坐着大巴,一路欣赏着春天的西湖美景,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中国丝绸博物馆。首先我们参观了丝绸博物馆的各个陈列厅,有几千年前出土的各式丝织物,古代人的一副已经是式样各异,做工考究,设计独特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个朝代的服饰不仅从款式还是花样还有色彩方面都在不断进步完善,从老百姓的服装到皇宫贵族的服饰,都是有很多讲究的,真佩服中国人的智慧。接着我们还看到了蚕长大吐丝做茧的过程,在最后一个厅里还看到了缫丝机,织布机和制成的各种成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最后我们也要是这自己做一做扎染,在一块真丝方巾上进行扎染,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开始动手,不过看似简单的活儿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扎线一定要扎紧,结一定要打死,要不然还会松掉,这样的话就前功尽弃了。在大家40分钟的努力下,终于完成第一道工序,不知道明天染好出炉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的,真是期待啊。今天的这次春游活动让我们收获真大!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50字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来了!来了!”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列队欢迎!”将军发出了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前走去。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有劳将军远迎。我是博望侯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将军还礼表示感谢。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将军含笑说道:“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小学生能力有限,只能写这么多。sorry。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宁夏黄河的由来传说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1、传说在古时候,有个叫冯夷的人,他一心想成仙,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便可化为仙体,于是就东奔西跑到处找水仙花。他经常需要渡黄河,自然会多与黄河打交道。就这样,九十九天过去了,冯夷也已经吮吸了九十九天的水仙花汁液,他只需再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

  • 入木三分这篇短文写了王羲之的两个故事分别是?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原文译注及习题答案供参考:入木三分晋王羲之②,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③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④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⑤儿之幼令⑥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⑦

  • 为什么叫丝绸之路?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对历来同中亚、南亚、西亚和非洲许多国家的陆路交通线路始终不曾概括出一个专用名称,而19世纪以来的许多学者都想弥补这一缺失。1877年,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1833-1905)在其《李希霍芬旅行中国日记》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间

  • 王曦之练字很勤奋,简要写文中的哪两个事例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2113书法,十二岁时

  • 王羲之练字的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从7岁开始,成天起早贪黑地练字。王羲之11岁那年,他想去父亲的房间找点字帖继续练字,发现父亲的枕边有几本书,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笔论》的书,内容是教人写字时如何运笔。王羲之一翻开书,就忍不住开始记录那些执笔运笔的技巧,他读得爱不释手,不知不觉把书带出了父亲的房间来读。后来,王羲

  • 中国书法家的故事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七岁时开始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不到三年就显出了才华,方圆百里都知道他是个少年才子,在一片赞扬声中,十岁的王羲之就有些飘飘然了。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玩,看见的是,那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十分呆板,毫无功力,他便找到铺主,主人是一个白发老太太,正在包饺子,只见他包好一个饺子,就随手抛过矮

  • 写出三个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选其中一个写出关于他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小故事】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

  • 黄河和银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黄河与银河相通的典故传说:关于黄河的源头,《荆楚岁时》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找黄河源头

  • 湖州丝绸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浙江省湖州市素以“丝绸之府”、“鱼米之乡”著称全国。湖州丝绸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自远古以来,盛名不衰。湖州缓绢以其精美绝伦远销全国、世界,享有“衣被天下”之美誉,其间也经历了艰难的曲折。以古鉴今,回顾湖州丝绸发展的历史之路,对于振兴我国的传统工业,弘扬祖国丝绸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元朝湖州籍著名书画家

  • 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是什么局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的局面是日益衰落。北宋时期土地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早在文献记述丝绸之路之前2000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线路已经开通。“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