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乘龙快婿"是怎么来的?"乘龙快婿"的三个有趣小故事

成语"乘龙快婿"是怎么来的?"乘龙快婿"的三个有趣小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11 更新时间:2024/1/8 14:59:47

乘龙快婿,现在往往用来称赞女婿。那么乘龙快婿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乘龙快婿的三个有趣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1、乘龙快婿的典故

据《东周列国志》记载,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时正好有人献美玉璞石,琢磨后得碧玉一块。小女抓周,独独抓取此碧玉把弄不舍,遂取名弄玉,又称玉女。稍长,弄玉姿容绝世又聪明无比,善于吹笙。穆公命巧匠剖美玉为笙,弄玉吹玉笙,声如凤鸣。穆公钟爱其女,建了一座凤凰楼让她居住,楼前筑高台,名凤凰台。弄玉每在凤凰台上吹碧玉笙,时有百鸟和鸣。

2、秦穆公佳婿难求

弄玉十五岁时,穆公欲为之求佳婿。弄玉发誓说:“一定要善于吹笙,能和自己唱和,方是我夫,若非宁可不嫁!”穆公使人遍访全国,没有合适人选。一天晚上,月明如镜。弄玉正在凤凰台上吹笙,微风拂面,风中忽闻一阵优美轻柔的箫声应和。箫声忽远忽近,隐隐约约。弄玉惊奇不已,停下吹笙想仔细听听,不料箫声也随之停止了,而音犹袅袅不断。弄玉惘然若失,思想不明,草草就寝。

夜里梦见一美丈夫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凰台上,对弄玉说:“我乃太华山之主也。上帝命我与尔结为婚姻,当以中秋日相见,宿缘应尔。”从腰间解赤玉箫,倚栏吹之。凤箫和鸣,弄玉猛然惊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第二天早上,弄玉告诉穆公,遂派孟明以梦中形象到华山寻访。有樵夫指说:“山上明星岩,有一异人,自七月十五日至此,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自酌。至晚,必吹箫一曲,箫声四彻,闻者忘卧,不知处人也!”

孟明登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飘飘然有出尘之姿。孟明上前问其姓名。答曰:“某萧史,足下来此何事?”孟明说:“吾主为爱女择婿,善吹笙,必求其匹。闻足下精于音乐,命某奉迎。”萧史曰:“某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于是一起乘车回宫。

3、弄玉吹箫萧史乘龙

萧史拜见穆公,穆公命其吹箫。萧史取出赤玉箫,玉色温润,红光耀目。吹出第一曲时,清风习习而来。吹出第二曲,彩云从四方来聚。吹至第三曲时,见有一对对白鹤翔舞于空中,一双双孔雀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非常高兴,弄玉在帘内也非常惊喜,认定此人正是自己梦中的夫君!

穆公遂令太史择日,于中秋日引萧史与弄玉成亲。萧史位列朝班,不与国政,居凤楼之中,不食烟火,有时饮酒几杯。弄玉也慢慢学会了导引辟谷之法,渐能绝粒。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如此过了半年,忽然一夜,夫妇于月下吹箫时,天上飞下金龙紫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自凤凰台翔云而去。今人所说的“乘龙快婿”,就是从此而来。

后世历代人墨客纷纷吟诗作赋歌诵这段佳话。唐代大诗人白在《凤凰曲》中写道:“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明代画家仇英还以此故事为蓝本,绘制了色彩浓丽、境界宏大的《吹箫引凤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更令人叫绝的是,这段天上人间的爱情神话也在山水自然之间留下绚丽的见证。如今,陕西华山的中峰被人称为“玉女峰”,玉女峰虽不高险,景致却极雅致,正应和了箫的高洁。峰上仍有玉女的遗迹“玉女洗头盆”。盆中清水溶溶,冬不结冰,夏不污腐。此外,还有玉女梳妆台、玉女洞、萧史洞。据说,萧史、弄玉到了华山中峰,夜夜吹奏笙箫,常引来凤凰落于石上一起和鸣,人们在此修建了“引凤亭”;每当萧史吹起箫来,便有神龙飞来卧在现在萧史洞西边的一个石窟里,此洞便名为“名龙窟”。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如何理解成语"围魏救赵"?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围魏救赵”?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围魏救赵【拼音】:wéiwèijiùzhào【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成语故事】:战国时

  • 成语"空中楼阁"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空中楼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空中楼阁【拼音】:kōngzhōnglóugé【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成语故事】:“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

  • 如何理解成语"一毛不拔"?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毛不拔【拼音】:yīmáobùbá【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成语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

  • 成语"同心同德"是什么意思?"同心同德"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同心同德”是什么意思?成语“同心同德”出自于哪里?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同心同德】故事的主人公:周武王,西周的创建者。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王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

  • 成语"黄绢幼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黄绢幼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黄绢幼妇【拼音】:huángjuànyòufù【解释】:“绝妙”二字的隐语。【成语故事】: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捷悟》。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

  • 历史文化探索:罄竹难书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罄竹难书,拼音是qìngzhúnánshū,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出自《旧唐书·李密传》。那么典故罄竹难书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隋炀帝杨广的残暴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农民起义。李渊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

  • 历史文化探索:分道扬镳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分道扬镳,拼音是fēndàoyángbiāo,镳指马嚼子,扬镳即为驱马前行,意思是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出自《魏书·河间公齐传》。那么典故分道扬镳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史称南北朝

  • 如何理解成语"以强凌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以强凌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以强凌弱【拼音】:yǐqiánglíngruò【解释】:凌:欺侮。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成语故事】: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是春秋末、战国初时奴隶起义的领袖。“盗

  • 成语"​自毁长城"是什么意思?"​自毁长城"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自毁长城”是什么意思?“自毁长城”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的意思为:“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于这个成语的最早记载在《南史·檀道济传》中。《南史·檀道济传》中的原文是:"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

  • 历史文化探索:脚踏实地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脚踏实地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ǎotàshídì,意思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问邵雍“我咋样”的“公”是司马光,就是小时候砸缸救人的那个司马光,字君实。他的名头太大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资治通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