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族文化 儒家哲学代表人物简介

汉族文化 儒家哲学代表人物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401 更新时间:2024/1/17 8:17:33

孔子透过对夏、商典籍的整理与对周文化的反省,开了儒家哲学的广大思想内涵,其与弟子们的讨论,被整理成《论语》、《易传》等原始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作。孔子创造出"仁"的哲学,在政治、教育、伦理等日常生活作息与言行举止中,发挥人类的德性本能,建立人与人间适当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与应对,基本上是接受鬼神的存在,尊重天命的指示,但是全然以一理性化的意义认定天与鬼神的作用,天自身彰显的只能是道德理性,而鬼神亦只在提供资讯上对圣人有所帮助,而不能干涉圣人的德性事业。也摆脱掉时人以现世得失与情绪为主而有的对天的赞颂与咒怨的态度,而以理性的认知建立适当的天人关系,既重视其崇高性,更强调其道德性。

孟子及其弟子所编的《孟子》一书,是在《论语》之后最生动的原始儒家作品之一。书中发挥"仁义礼知"的价值精神,强调国君"行仁政"的理想事业,他对人们自发的心性修养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人可以透过自己的觉悟,而找回内在本具的善性,即性善论。因此为善为恶全在于人们自己的一心之中,即求放心的主体性自觉功夫。这样的理论传统一直在后来的儒学思想家中不断地受到发挥与扩充,中华民族成仁取义的精神即由孟子建立,而性善论的传统则影响中国大乘佛学准确地建立众生皆有佛性的命题。

荀子作《荀子》一书,书中倡导化性起伪的思想,主张隆礼重法,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人必须经过圣王的教化与自身的学习,才能知道善恶。使行为合乎礼义。对于人的认识能力,荀子反对认识的片面性与主观性,主张"虚壹而静"以"解蔽",也就是可以经由训练而达至"大清明"的境界。

董仲舒,西汉经学大师,专治《春秋》〈公羊传〉。后为武帝献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使儒家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因政治之势占有正统地位。

董氏重要的思想见于"天人三策"及《春秋繁露》中,前者主张儒家的德治理念,提出各项关于政治的及社会的设计;后者在哲学思想的发挥中,强调天人相感的宇宙论及历史观。董仲舒的哲学建构,正是儒者反映时代心灵的特殊写照,因为汉帝国建立之后,君权的绝对性已经使得所有的儒学理想非透过君王的教化不足以落实,因此思考如何使君王行仁政的方法成为了儒家价值之得以落实的关键要点,董仲舒一方面绝对化君权为君王是天之子故称天子,另方面则立即藉由天对天子的制约权而约束天子,藉由天神对天子的赏罚谴告之说以恐吓君王不得行暴政,从而约束君权,可为苦心孤诣唯天可知。

两汉经学,汉以军事行动取得政权,初期对于黄老思想颇有心得,亦以之为治国原则,至武帝时国力强盛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则是以儒家意识形态为汉政权合法性诠释根基,并以儒家经典作为汉家政策制定的依据,从而展开基于经典诠释的政策理念的知识建构,此即两汉经学,经学即为由儒学价值转化而出的公共政策之学,此亦儒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

儒学在两汉之后之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期间发展不彰,并非这一段期间中国文化中完全没有儒家的质素,而是这一段期间的儒学义理并没有重要的思想创造,中国知识份子的高级心灵的理论创造皆贯注在道家道教及佛教理论中,儒学的复兴实意味着儒学理论建构的创新,这就要等到唐以后迄宋明时期的恢复了。

韩愈韩愈,唐朝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领导者。在唐朝一片大乘佛学的思潮及社会风气中,独自振起儒学大旗,排斥佛教思想,倡导恢复中国儒家思想的传统,开启宋明时代新儒学思想发展的大方向。代表他这种苦心孤诣的作品,在其〈原儒〉一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翱,唐朝思想家及文学家,是韩愈的门人,也是侄婿,最重要的,他也是追随韩愈复兴儒学、反对佛教思想的一员大将,其哲学思想的造诣更有过于韩愈处。代表其思想的重要著作是〈复性书〉,文章中以《中庸》的理论为基础,提出"性善情恶"的人性论,认为只要加强道德修养,消除情欲的干扰,便可恢复人的本然之性,便可成为圣人。李翱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对于《中庸》理论的提揭与发挥,对宋明儒学的理论方向之确立,有极大影响。

周敦颐、张载邵雍程颐程颢,世称"北宋五子",他们宋明新儒学的开创者,恢复并发展了先秦以后近千年的中国儒学传统,使儒家强调道德修养与天人关系的思考,重新注入一般中国人的生活中。

他们的理论工作之开展,主要是在接受道家、道教、佛教等新文明的理论体系的挑战之后,从理论的高度上,而非感性的或情绪的角度上,重构出一套观念体系。

用以回应道佛极高的抽象概念能力所建构出的极其广博高深的理论系统,使儒家哲学思想除了官方的提倡,以及长期以来在社会人心所造成的传统影响外,在理论效力的竞争上,回复其在中国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一定地位。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狮子是如何融入中国文化的?探索中国传统狮子形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现代很多人对拥有毛绒绒外表的猫科动物缺乏抵抗力,本就制霸草原与山林的大型食肉动物狮子或老虎,对人们来说,这些“大猫”一面极为可爱,一面也始终让人胆寒。可偏偏也是这样的“大猫”,尤其是作为外来猛兽的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意外地获得了重要位置,乃至被神化。狮子为什么能拥有这样的地位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

  • 大雪: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北京时间12月7日11时46分,将迎来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寒冷冬季,一些北方地区最低温度已经降到零摄氏度或以下。气象特征大雪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气温显著降将、降水量增多。大雪节气是个气候概念,并非是降雪量的增大,而是代表了气候特征,

  • 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想知道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通常会选取哪些题材吗?一般故事画的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主要可分为6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佛传故事:主要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其中许多是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佛教徒经过若干世纪的加工修饰,附会在释迦身上。一般画“乘

  • 中国寓言故事之割席断交,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割席断交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只见

  • 清明节是从何而来的?古人是如何过清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唿吁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但保护传统该如何做?回归传统莫非就是回到古人过节的方式?在社会风气、物质条件差异如此之大的今天,简单的一句“回归传统”虽易,真正做到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琢磨。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妨先看看古人今人都是怎样过清明节的。祭祀“清明”从何而来?《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

  • 探索中元节各地区的习俗,中元节该吃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中元节和清明节、重阳节、除夕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中元节祭祖在华夏以及海外华人地区都十分流行。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元节是道教的一种叫法,民间俗称一般就是七月十五或者七月半,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就是焚烧纸锭、祭祖,还可以说这个节日就是追怀先人的一种传统的文化节日,文化核

  • 汉族文化 汉族戏剧发展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元、明、清三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北曲的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

  • 筷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它都有哪些历史呢?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中国饮食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那肯定是筷子。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要学会使用筷子,小小的筷子虽然只由两根简单的小细棒组成,但它的功能却一点也不少,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除了不能取汤外,可以说非常的全能了,并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那么筷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筷子的

  • 德昂族服饰 德昂族都佩戴哪些饰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1、德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青年不论男女都喜欢戴银项圈,银耳筒,耳坠等。2、德昂族有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德昂族男子过去一般在胸部、臂部或其他部位刺以虎、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以为装饰。3、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

  • 中国寓言故事之涸辙之鱼,这篇寓言揭露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涸辙之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