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47 更新时间:2024/2/24 19:11:16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一、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前2010年至前771年政治:1、夏、西周的建立2、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经济:1、农业:耒耜助耕、青铜农具二个发展阶段.井田制。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3、商业: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文化: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原始绘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二、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前770年至前221年)政治:1.春秋改革:鲁国“初税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2.战国变法: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水利;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2.手工业: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文化:1.思想:百家争鸣;孔、孟、荀与儒家思想形成。2.文化:《诗经》;《离骚》;战国绘画成熟;司南。三、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汉初郡国并行。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济:1、农业:耦、犁壁、代田法;农学2、手工业:东汉瓷器成熟,出现青瓷;丝路开通。3、商业:重农抑商,但商业也有所发展文化: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汉赋。3、科学:造纸术的成熟、数学体系的形成、医学的发展、农学四、魏晋南北朝(3世纪至6世纪晚期)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经济:1.农业:北方恢复,江南开发;翻车2.手工业:北朝白瓷,南北朝灌钢法;文化:1.思想:佛教的兴起及其对儒学的影响;2.科学技术:《齐民要术》3.文艺: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真正意义中国画形成,顾恺之《女史箴图》等五、隋唐(6世纪晚期至10世纪中期)政治:三省六部制;唐太宗和贞观之治;藩镇割据问题、科举制经济:1.农业: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3.商业:大运河的开通;都市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港广州市舶使广州外贸港口,市舶使)。文化:思想: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文艺:唐诗李杜白;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旭、怀素。绘画展阎吴、莫高窟。科技:雕版印刷、火药用于军事。六、宋元(10世纪中期至13世纪晚期)政治: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宰相权利的分化和削弱;中期改革元:中书省的设置,元朝宰相专权;行省制。经济:宋:农业: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手工业:景德镇成为瓷都;商业:纸币的出现;城市和商业;两宋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扬州成为繁荣的都会。元:棉纺织业;元大都文化:宋:思想:程朱理学。文艺:宋词,话本小说,风俗画。科技: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使用;罗盘针用于航海;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元:科技:郭守敬与王祯;文化散曲和元杂剧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14世纪中期-1840年)政治: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2、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3、清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经济: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商业:城镇商业的繁荣;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著名商帮(徽商、晋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文化:1、思想: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2、科学技术:李时珍;徐光3、文艺:明清小说;明传奇;京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士大夫文人画、写意画。

一先秦时期:【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经济】(1)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文化】(1)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称道.(2)科学: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3)绘画: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4)书法:商朝时,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甲骨文为其代表;商朝晚期出现了金文,到西周时发展到顶峰;战国时期出现“大篆”.二秦汉时期:【政治】秦朝时创建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实行“州-郡-县”的地方行政体系.选举制度上,西汉实行的是“察举制”.【经济】(1)农业:“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继续发展,西汉时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2)手工业:在冶铸业方面,两汉时发明了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在制瓷业方面,东汉时已经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纺织业方面,西汉的丝织业发达,此外还有麻织技术.(3)商业:秦汉时期的商业大都集中在城市,交易的物品大多是为贵族、官僚享用,由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商业发展比较艰难.【文化】(1)文学: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除此为基础创造了汉赋这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2)科学:西汉前期,纸出现;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等便宜的原料造出了便于书写的纸;东汉时,数学上出现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医学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3)绘画:秦汉时期的绘画门类很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和画像砖等.(4)书法:秦朝时通行文字为“小篆”;后来“隶书”出现,至西汉初年时成为通用字体.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此时期内,三省六部制开始逐步形成,首先掌握实权的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称为“九品中正制”,“九品”指的是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选举官,负责评定人才的等级.【经济】(1)农业:这一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2)手工业:冶铸业方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制瓷业方面,北朝已经能够烧出成熟的白瓷.(3)商业:两晋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南移,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渐成为当时最为繁华的大都会.【文化】(1)文学: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此时期内,志怪小说十分流行,干宝的《搜神记》是其代表.(2)科学:祖冲之进一步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制定了《大明历》;贾思勰著成了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齐民要术》.(3)绘画: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画家们总结出了很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比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绘画方法等.(4)书法: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发展成熟.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自魏晋开始.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发展的“自觉阶段”.四隋唐时期【政治】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发展成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唐朝皇帝通过分割相权的形式加强了皇权;在地方上,唐朝政府设置节度使,这造成了唐朝后期严重的割据局面.选官制度上,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经济】(1)农业: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能够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唐朝时创制了“筒车”,用于灌溉.(2)手工业:制瓷业方面,唐朝时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丝织业方面,唐朝的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成,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3)商业:隋唐时期,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文化】(1)文学:唐朝时,诗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词”作为诗的另一种形式也在唐朝出现.(2)科学: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出现;唐朝末年,火药已经开始应用于军事;以孙思邈的《千金方》为代表,医学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绘画:隋唐时期的画家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的风格进行创作;唐朝诗人王维开创了水墨山水画的技法.(4)书法:颜真卿创造出了方严正大、形体敦厚的颜体书法,这种书法融篆书、隶书于行楷,影响深远;柳公权则创立了风骨挺拔的“柳骨”书法;此外,还有被称为“草圣”的草书书法家张旭等杰出书法家.五宋元时期【政治】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来又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上,元朝开创了“行省制度”,影响至今.选官制度上,依然沿用科举制.【经济】(1)农业:宋朝以后,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了江浙地区;宋朝还出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作为灌溉工具.(2)手工业:制瓷业方面,宋朝出现了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宋朝的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此时煤炭开始大量被开采并被中原地区普遍作为燃料使用.元朝时,民间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宋朝时,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收官服的直接监管;两宋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在宋朝,纸币“交子”出现;元朝的高利贷盛行.【文化】(1)文学:在唐代出现的“词”在宋朝时发展到了顶峰,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民间在此时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元代时,散曲的创作进入了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此外,宋朝时,“话本”这种文学形式也很盛行.(2)科学:宋代的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此时,指南针也应用于航海.(3)绘画: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开始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上的亮点,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元朝时以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写意画盛行一时.(4)书法: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被称为“宋四家”,书画兼工;元朝的书法以赵孟为代表,主张“书画同法”.六明清时期【政治】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朱棣统治时期,“内阁”开始出现;清朝康熙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地方上,明清两代都实行行省制度.【经济】(1)农业:风力水车作为灌溉工具在此时出现.(2)手工业:制瓷业方面,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形式多样的瓷器品种;纺织业方面,明朝时,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精致细密的缎成为了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此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明朝中后期的纺织业领域,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兴起.(3)商业: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很大,作为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商帮”也出现了,比如:“晋商”、“徽商”等.【文化】(1)文学:小说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以“四大名著”为代表.(2)科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成为了这一时期科学领域的成就.(3)绘画:此时,以写意画为主的文人画依然占据明清时期绘画界的主流.(4)书法:明朝的书法以文征明的行书为代表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商周的政治经济文化具体简述一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一: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秘灭商,建立周朝后,实行大分封。二:分封制的推广:周公东征后,为稳定东方,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三:目的:为巩固奴隶主的国家政权。四:内容:(1)分封对象: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国,拱卫

  • 求夏代的代表文化或者文化理念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其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易经》是夏的治国大纲。夏代的《易经》又称《连山》,以代表“山”的艮卦作为六十四卦之首,表达了这一时期先人对山的崇拜。奴隶制宗法制具体如下夏商周三代文化最大的特色即为宗法制度。宗法制度萌芽于夏朝,完备的宗法制度确立在西周,其是在晚

  • 西周时期的思想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社会中,奴隶制十分盛行。奴隶的来源,出于赏赐或买卖的常称为臣妾,来自罪人或战俘的常称为“隶”。“臣妾”一词,周初已经存在。《尚书费誓》鲁公誓辞中,将臣妾(男女奴隶)与马牛相提并论,均为特定主人的财产,逃跑了要捉住归还原主,加以隐藏或诱拐的要科以刑罚。约为康王时的复尊铭云“燕侯赏复冂衣、臣妾、贝”

  • 夏,商,西周的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到了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加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可以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手工工具和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拥有众多人口的都邑出现了。在这些都邑中,建造起巨大的宫殿;修造大型王陵;构筑起城垣与壕沟

  • 夏代的天命天罚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一、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一)夏代的神权法思想在我国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阶级既控制着物质生产资料,又支配着社会精神文化。他们不仅依靠物质手段去统治和压榨奴隶,还采用精神手段来欺骗和奴役奴隶,以达到维护他们的统治的目的。他们编造的天命、天罚等神权法思想,就是力图神化他们的统治权力,使之

  • 列举出从夏朝唐朝文化成就的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夏到春秋战国1、文字的演变:商朝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也叫铭文)→春秋战国的大篆;2、天文历法医学:《诗经》、夏历、战国的二十四节气;3、屈原的《离骚》(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4、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百家争鸣。秦汉文化1、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2、《九

  •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的文化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比较可信的资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这里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由此可见,儒名之起源应远在孔子之前,因为到了孔子的时代,儒这一阶层已发生了相当大的分化,至少形成了君子儒与小人儒两极阵营。故而,我们可以断定,儒的出现一定是在孔子之前的

  • 阐述原始社会至夏商周的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状况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畜牧业在夏商周社会经济部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对于富贵人家和国家政权来说,畜牧显得更为重要。为其可以改善生活,丰富祭祀,巩固国防,在一个“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的时代,畜牧委实不可少矣夏代有专门从事畜牧业的人和部落。古书有“莱夷作牧”的记载,“莱夷”就是就是畜牧部落之一。商周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

  • 夏商西周的文化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

  •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起于何时?目前史学家尚无定论。《周易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无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