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

中国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48 更新时间:2024/1/25 0:21:30

良渚(在距今5300~4000年)比夏朝还早1300多年

长江流域新石器化遗存非丰富。宁绍平原-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是江南最具特色的一个文化系列。1973年在浙江姚河姆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

,被认为是江南地区迄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存。其后发展起来的马家浜文化或草鞋山文化分布范围更广。已发掘的典型遗址有嘉兴马家浜、吴县草鞋山等,距今6000年左右,他们发展成为甚为发达的良渚文化。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有待进一步考古确定。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新发现的这座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瓶窑镇上的古城遗址。东西南北四个城墙门,如今安安静静地躺在农田里,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城墙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迹

北城墙同样也挖出了一个坑,同样的黄土和石头,唯一不同的是“这座城墙坑比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层是泥和沙相间,而且很有规律,从上到下沙层逐渐加厚,泥层逐渐变薄,做工非常考究”,据刘斌推测,土墙上的那些黑色杂物,应该是原始居民残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因此,专家推断,古人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非常意外,缘于去年6月一次保护区域内农民住宅外迁安置点的基建项目。

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挖掘时,发现了一条良渚时期的南北向河沟。这让刘斌感觉到有戏,随后,他带领考古队员深入挖掘。洛阳铲一把铲下去(洛阳铲,长柄,铲头为半圆筒状,打入地下再提起来时,铲头就能带出一筒土,对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在4米多深的地方,铲头碰到了石块,换个地方再铲,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块。当泥土一层层挖去,一大片石块露出来,经过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筑而成,宽60多米,深近4米。

结果考古人员发现整块土地其实都是人工夯筑而成土质为黄土,不同于良渚一带灰黑色淤泥,明显是人工从外面搬运而来。在黄土下面,铺着一层石块,石块比较圆滑,应该是从周边现成拣来的。之后的挖掘证明,这大堆的黄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墙,稻田下的那条沟渠是护城河。

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宽约40~60米,南连凤山,北接东苕溪;接下来,南城墙、北城墙和东城墙依次被发现,同样是底部铺垫石头、大量黄土夯筑;城墙环绕着中间的莫角山遗址。

与西城墙相比,其他三面城墙相对更考究:铺垫的石头尖锐很多,明显是人工开凿;城墙外侧石头相对大点,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黄土层中,有时会掺加一层黑色的黏土层,增加了城墙防水能力。

考古人员推测,这些痕迹说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墙,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墙,经验更丰富了。

古城文明势力曾影响半个中国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说,说明良渚古城的意义,得站在“良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高度着手。已经发现的良渚遗址,从其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专家认为当时有宫殿,生活着和贵族,如今又找到了城墙,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专家,认为良渚古城其实就是“良渚古国”。良渚古城的发现,有人认为中国的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积与颐和园差不多

城墙比西安城墙宽2~4倍

本报讯浙江省考古所近日发布重大考古成果历经18个月,在良渚遗址区内发现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面积和北京颐和园差不多。根据城墙中出土的陶瓷碎片,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具体的建筑年代,还有待于在进一步考古工作后才能确定。在目前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这座古城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墙部分地段残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垫石块,宽度达40~60米(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间建造的西安古城墙,底宽18米,顶宽15米),上面堆筑纯净的黄土,夯实。

专程赶来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这样评价古城:这是目前中国所发现同时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称得上“中华第一城”;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是继上世纪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良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被誊为中华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

良渚

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国际旅游城市杭州西子湖畔,距杭州市中心约10公里,系杭州市余杭区中部中心城镇。境内有安溪瑶山遗址、良渚文化博物馆、折桂桥、沈括墓、东明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域面积101.69平方公里,辖26个中心行政村(其中小洋坝等6个村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托管)及3个社区。常住人口达8.8万余人,流动人口4.5万余人。杭州绕城公路北线、东西大道横贯全境;104国道和通往杭州市中心的衢州路纵越全境;塘互通立交以南庄兜为起点,同衢州路相连,与杭州绕城公路北线十字相交,形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多元公路立交。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使良渚成为杭州北部的交通枢纽。宣杭铁路,东苕溪航道东西横贯全境,京杭大运河沿镇东部南北穿行,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综合运输体系。

良渚,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结构大力调整,全镇经济突飞猛进,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70亿大关,其中工业总产值为63.4亿元。工业经济围绕良渚、安溪、勾庄三大工业功能区块建设,扶优扶强重点骨干企业,有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38家,亿元企业9家。农业以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科技兴农为宗旨,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特色水产养殖、花卉种植”等优势产业,完成国家级土地整理和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加大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力度,坚持“以适度开发实现真正保护”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以仓储、物流、商贸、房产、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现有中国良渚文化村、金恒德国际汽车物流广场、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浙江物产集团、杭州港大松树集装箱码头、浙江亿丰装饰城等省、市、区等二十余个重点项目落户良渚,将使良渚这块古老的土地真正热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夜杭州”。

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总体规划,良渚系良渚组团的核心之一,更赋予了“北秀”的内涵。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良渚以“传承良渚文明,创造北秀明珠”为战略目标,全力冲刺“双百”强镇(农村经济总量100亿元、跻身省百强乡镇),打造“商贸良渚、实力良渚、文化良渚、和谐良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良渚建设成为集经济、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卫星城镇。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公元前3113年中国是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什么朝代都不是的,中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是在公元前2070年,你说的公元前3113年比它要早1000多年,那个时候中国还处在部落时代,当时中国是处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还有这时华北主要是山东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华中主要是

  • 良渚算不算是“华夏文明”?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从礼器到城市规划,良渚文化的辐射对整个华夏概念下的文明都不可忽视。相对于定义较狭隘的中原起源说,良渚文化更有资格被称为华夏起源。晚期良渚现“断层”良渚文化遗址被发现70年多年,却令考古界和史学界一直头疼不已,因为在史料中,江南地区的晚期良渚文化居然无文字记载。这一曾经影响中国文明进程的良渚文化“断层

  • 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0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

  • 良渚文化是什么时期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

  • 周代礼乐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周武王灭商后,西周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建立稳定的政治制度,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就连如何称

  • 周代礼乐文化主要包括那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制度”,也就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乐有“房中”、“雅”、“颂”之分,舞有“大武”、“勺”、“象”之别。礼、乐、刑、政四术是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其中礼、乐是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立的一种等级制度,而刑、政则是对下民的。礼可以区分贵贱等级,乐可以使“人”互

  • 怎样评价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所分封的诸侯国林立,为维护其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有秩序的统治,周文王四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将礼乐作为一种维护周天子宗法制度统治的工具。礼乐制度在这一时期得到非常完善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因此,是礼为主,乐为辅,来作为维护宗法的手段。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

  • 西周的礼乐文化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周的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

  • 关于西周时期的礼乐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

  • 夏朝的礼仪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没有文字记载,现在勉强能搞明白夏朝有几个夏王,大部分夏王的历史都是空白,更别说什么礼仪了。周礼,可参考《礼记》。据说《礼记》就是根据周礼编制的,关于朝堂之上的礼仪《礼记》有简单记载。比如:《礼记明堂》中说:过去周公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见,其位置是:周公代表天子,背着斧依,面朝南而立。三公在中阶之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