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既然良渚文化已经确认为王权国家状态,而且比断代中的夏朝还早,为何不以此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呢?

既然良渚文化已经确认为王权国家状态,而且比断代中的夏朝还早,为何不以此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41 更新时间:2024/1/22 8:42:19

这个问题,大概至少要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良渚”,确实已经属于“明”而不单单是“文化”。这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遗址”的定性即可看出“典型的城市文明”。

第二,“良渚”,并非“中华文明”的开端,还有更早的。

第三,更关键的,从考古学和基因研究来看,充分证明苏秉琦先生的论断是对的“中华文明”是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一个发展进程。

总之,流传几千年的“万世一系”历史观,则是站不住脚的。

(良渚玉器)

一对于“良渚”,不必再去说更多。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检索查看一下“良渚”考古报告,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申遗审核决定”。

如题目所说,从距今5300年左右开始,“良渚”的广大地区,已经有权存在,有规模巨大的城市、恢弘的王宫、巨大的祭祀场所和叹为观止的水利工程。

但务必请注意,自十八大以来,最高领导人讲到“中华文明”时,都使用了“5000多年”这个表述。

这里必须要“敲一敲黑板”就是说,“中华文明”不是“5000年”而是“5000多年”。

显然,“良渚文明”,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有力证据。

不过,证据绝非仅此一个。

二在“良渚文明”之前,还有相当重要的考古发现。

中国是世界“农业革命”的三大发源地之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农业革命”密切相关。

距今9000-75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目前发现的面积约55000平方米,揭露面积尚不到十分之一。但已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窑9座、灰坑370座,墓葬249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其他一些遗迹。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且非常引人注目,如刻符龟甲、骨笛、稻作遗存等。

遗址中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证明了黄淮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发现的契刻符号,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贾湖骨笛,创造了中国音乐史上的奇迹,且证明当时古人的精神生活远超了原始人类水平;随葬的龟甲,则反映了贾湖先民原始的宗教信仰已然形成。

中国考古学界不少学者提出,“贾湖遗址”那个时期,已经初露“中华文明”的曙光。

有观点认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前后。

三现在湖南常德彭头山,是中国自距今1.5万年发生“农业革命”后,人工驯化水稻的一个重要地点。

在距彭头山1000米处,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城市遗址,规模约250万平方米,护城河宽5米,城墙高5米。遗址中,发现了代表“王权”的墓葬,墓中葬有一男一女,男人胸前戴有似太极图的玛瑙璜器,还有相当数量的原始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图案。

这个考古发现,就是著名的“高庙文化遗址”,距今6800年。

“高庙文化”,可以上溯至距今7800多年的沅江上游高庙坪,影响巨大,扩展面积广泛。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研究证明,“高庙文化”人群的遗传基因,被称为Y染色体F11基因,在现代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是苗族,其次是汉族,分布于湖南、山东、东北、贵州等等非常广大的地区。

相当部分考古学者和遗传学学者提出,“高庙文化”,是现代中国人族群和文化的“第一个扩张点”,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之影响很大。

因此,更多学者认为,“高庙文化”,即距今68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发源”时期。

四中国人族群和文化的“第二个扩张点”,是中原“仰韶文化”。

198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了一座距今6500年左右面积上千平方米的大墓。

墓中,在墓主人周边有蚌壳摆成的图形。可知,当时的先民,已经通过“立杆侧影”,掌握了“子午线”和“卯酉线”的四方定位;有了对北斗七星、“苍龙七宿”、“白虎七宿”以及北方南方星宿的清晰认知“二十八宿”已具雏形。

可知,当时的古人,不仅具备相当可观的天文学知识,而且形成了统一的时空观念以及产生了天神崇拜思想。

经检测,墓中男主人的后代,在现代中国人中,占到了14%。

“仰韶文化”,同样影响巨大。

其文化中,太阳纹、水波纹、鱼纹,以及双鱼捧螺、圆圈舞等等图形是典型特征。这里面,有羌族、藏族的重要贡献,“双鱼图”“宝螺图”据来自藏族。藏族不吃鱼,因为鱼是祖先灵魂寄居之所,由此产生了图腾崇拜。

羌族、藏族、彝族等,都是“仰韶文化”西迁后开始兴旺发展的。这些族群喜爱的圆圈舞,也就成为这种文化的特征。

(红山文化玉鸟)

五“第三个扩张点”,是距今5400年前的辽宁、内蒙、河北交界地区的“红山文化”。

在现在叫牛梁河的上岗上,那一时间段中,古人建造了环装的坟墓,共16座。

坟墓呈“金字塔”状,比埃及最早的金字塔早600年。最中间的坟墓,应该是最早的“帝王”;周围是他的儿子们;再外围是孙子们。

这座山顶上,还发现了200多个五六千年前的祭坛遗址。

那一带的半拉子山东面,有一座年代更早一些的墓葬。墓主胸前,摆有四套仪仗、一面玉璧、一顶玉瑁,显然这些都代表着墓主生前享有的王权。

“红山文化”,最惊艳的,是出土了大量玉器。包括各种龙凤造型的玉器、各种形态的玉人,等等。此后的各类文化类型中,往往都能见到“红山文化”玉器造型及内涵的影响。

“红山文化”亦以“女神庙”著称。然而,墓葬显示,男性已在当时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学者们推断,这一时期,应该是由母系社会父系社会转化的时期。

六5300多年前,“红山文化”在自己的“发源地”突然“衰微”了。

同时,却在其他地方出现了大量的、明显的“红山文化”影响痕迹。

有学者推测,这似乎是传说中的“黄帝”一族在涿鹿之战后开始一统天下,于是从辽西大举南下。

原来居于中原的“仰韶文化”,在庙底沟类型时期发生显著变化,大量西迁至甘肃青海一带,变成了“马家窑文化”。

同时,曾经辉煌了6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消失了。

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转变成了“屈家岭文化”。

处于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崧泽文化”,原本深受“凌家滩文化影响”,此时,则便成了“良渚文化”。

请注意,这里要再次敲黑板了。

5300年出现的“良渚文化”,显然深深地受到了“红山文化”影响。

“良渚文化”中代表王权的“钺”“琮”“璧”等等,无不具有“红山文化”玉、玉瑁、玉璧的深深痕迹。

从质料来说,“良渚”玉器,一定是就地取材,而非从东北运来材料或玉器成品。那么,解释只能是一个“红山文化”后人到达了这里,带来的礼器、礼制以及制作方法和工艺。

再往后,距今4500年前,“良渚文化”北上进入山东;距今4400年前,“良渚文化”有出现在陕西、甘肃、青海,是为取代“马家窑文化”的“齐家文化”。

之后,就到了夏商周。

总结几句

中国不少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距今8000年左右已经开始“起源”。

获得比较多赞同的,是距今6800年的“高庙文化”,是“中华文明”比较清晰的“源头”。

现在,国家通行和规范的说法,是“具有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

考古学和遗传学证据,已经充分证明了“5000多年”这个提法的准确性;而且,正在将这个时间点逐渐向前推移。

“中华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特点。

以往流传数千年的“万世一系说”,可以休矣。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上:中央集权是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司法权、财权全部被分散集于皇帝手中;宋代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先后完成封建化过程,元代回族开始产生,宋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代确立行省制度基本沿用至今,西藏正式归于中央管辖,对琉球(台湾)的管辖加强.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

  • 汉代召开的盐铁会议主导了政府官营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思想来源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这中央集权不是儒家思想……起码在战国时期不是!讲实话,这话如果放到现在,那可能没什么毛病,如家吗?现如今包括的东西挺多的,有的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也有个人只能说出个大概,总之囊括万象,把整个中华文化都给概括成一个孔子之道,你说现在的儒家当然打个引号的那种,那确实包括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可你要说早期的儒

  • 夏朝的“少康中兴”是怎么一回事,你对此有什么了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作《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指的是“酒”,之所以用“杜康”指代酒,因为“杜康”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酿造出酒的人。“杜康”又叫“少康”是大禹的后世子孙,夏代的君主。“少康”在夏代上演了一场“王子复仇记”,复兴了夏后氏的社稷。少康姓姒,其高祖父是禹,曾祖父是启,少康出生的时候夏后氏的

  •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主要学说(思想)有18种、16种之说,传统观点有14种或12种之说。最初有“三教九流之称。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儒学:主创人为孔孟。孔子山东曲阜人,祖辈从河南夏邑迁出。二、道学:老庄,皆河南人。三、墨学:墨子墨翟(di),河南人(一说山东人)。四、纵横学:主创人苏秦、张仪,皆河南人。五、杂学:主创人吕

  • 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和军队而夏朝是第一个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的国家所以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1.有了最高统治者,建立了世袭制2.阶级产生,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3.有了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

  • 夏王朝有没有可能是良渚文化的延续?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可以确定的是百越是夏后氏返回南巢老家的结果,越就是夏后氏。至于良渚遗址是不是早期大鲧族遗址,主要还是考古年代确认的问题,我认为是低估了。听我简单叙述。《尚书》记录,仲虺之诰原文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就是说,商汤灭夏成功后将夏后氏放回南巢老家。原因是夏后氏也是兄弟民系,恐

  • 商周那段时期,中国主要是什么思想主导?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周上古三代都是易文化,不过三代易文化各有不重。夏朝最为古老,仅有零星的典籍中有着只言片语的记载,据传大禹治水时神龟负洛书而出。中华易文化则源自伏羲河图与禹时洛书。商时的易文化,比较原始,巫卜之术大兴于世。耕作,征战,狩猎,祭典等等方方面面都无不问卜于天。青铜礼器以及大量出土的龟甲兽骨上铭刻的甲骨

  • 中国哪一朝代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文化发达?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经济方面应该是宋朝,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GDP几乎占全世界的60%,农业,采矿,手工业,造船业更是遥遥领先,百姓平均收入世界之最,宋朝时期人均收入保持在四百五十美元左右,顶峰时期能达到六百美元。直到西方工业革命后记录才被打破,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初,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政治昌明方面应该是唐朝,政府政策

  • 河南为什么把一个没有证实的二里头遗址定为“夏都”?都有那些夏王在二里头执政过?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不知道,不要妄言!去年八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边强代表国家宣布,二里头为华夏文明的标志。几天前,国家的夏史馆在二里头刚开馆,国家文物局张局长主持的开馆仪式。请您点击一下柱下史的页面,他有过这方面的不少信息。以后不了解的事情,不要断言,以免以讹传讹。二里头遗址,国家几十年前就承认了。还列入了国家“十一.

  • 我国有哪些商代之前的史前遗址跟夏文化可能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连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长否认二里头是夏朝更不是夏都,然后国家文物总局给二里头遗址的批复上明确要求二里头遗址不得使用夏都二字。然后西安杨官寨城市遗址距今六千到七千年,已发掘面积80万平米。第二陕西黄帝陵附近的石峁古城遗址距今4300年到5000年,已发掘面积425万平米,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城市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