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什么有逼格的中国历史故事,可以讲一下吗?

有什么有逼格的中国历史故事,可以讲一下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35 更新时间:2024/4/3 23:27:26

清朝光绪皇帝每日要食四枚鸡蛋,自幼长于深宫的他一直以为鸡蛋是价格不菲的奢侈品,吃得起鸡蛋的人非富即贵,宫外的平民百姓人家一定吃它不起,因为御膳房报上来的账目明细上清清楚楚写着:鸡蛋采购价是“每个三十四两银”。

三十四两银子买一枚鸡蛋,下这蛋的鸡是吃啥长大的?

一天,光绪一边吃鸡蛋一边盯着老师翁同的眼睛问道:“此种价格昂贵的食物,师傅可曾经常吃?”深谙个中奥妙的翁同忙不迭答道:“臣只是在祭祀大典或过年过节时,才偶尔吃一次鸡蛋,平时可不敢轻易吃它,臣家已经很久没吃,早已忘了此贵物之滋味了”。

光绪的爷爷道光以节俭著称,史料记载他穿的龙袍上都打着补丁,他也一直认为鸡蛋是异常珍贵的稀罕物。抠抠搜搜惯了的道光帝觉得吃鸡蛋太过奢侈,一直不太舍得吃。某日,他问军机大臣曹振镛:“你家里一个月吃鸡蛋要花多少银子啊”?机灵鬼曹振镛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含含糊糊答道:“臣自幼患有气病,此病最忌鸡蛋,故从未吃过鸡蛋,因此也不知道此物价格”。

即便是精明、聪睿的乾隆皇帝,也相信鸡蛋是物稀价贵的奢侈品,寻常百姓是绝对吃不起的。某日,他因事召见某大学士,见时间尚早,于是邀他共进早膳。那大学士回答说:“老臣家中寒素,只是简单在家吃过四枚鸡蛋作晨餐,陛下慢用”!乾隆愕然道:“鸡蛋一枚要十两银子,四个就是四十余两。朕广有四海,尚且不敢如此挥霍,卿怎敢如此饕餮纵欲?还敢骗朕说家里穷”?

那大学士心知自己说漏嘴了,慌忙拿话搪塞:“臣家买的鸡蛋,都是市场上处理的、有破损或不新鲜的,每个只须数钱。皇上您吃的鸡蛋,那是马虎不得滴,鸡都是餐风饮露、采食中草药长大的,所下之蛋都是精选、特供之物,个个赛过金蛋啊。如此珍贵之物,臣家怎能吃的起”?

那么,清代鸡蛋的市场价到底几许?资料记载,不过每个三、四文而已,也是寻常百姓家常吃之物。三、四文一枚的鸡蛋进了宫怎么就身价暴涨?是谁胆大包天,敢吃皇家回扣?原来问题出在负责内廷采购的内务府身上。内务府利用他们手中握有的特殊权力,硬是将鸡蛋的市场价格提高了数百倍。一个微不足道的鸡蛋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利益输送链,这里面的猫腻大家都懂,只是没人敢说破。皇上整日里操心国家大事,加之很少出宫,自是没时间关心、了解鸡蛋价格这等小事,这满朝大臣们天天吃鸡蛋,难道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机密吗?他们为不敢如实告知皇上呢?

内务府在清代的权力机构中有些特殊,它独立于政府职权范围之外,属于专门掌管皇家成员吃、喝、拉、撒之“家事”的宫廷特设机构,别的权力机关不方便过问,更不敢责罚、纠偏其过。内务府里的领导名曰“大内总管”,是皇帝的心腹、亲信,像家臣一般,内务府里的员工们大都是由内廷太监充当,等于都是皇帝的家奴,且都是曾在皇帝身边侍奉起居之人,是皇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内务府虽然不是管理国家的正式机构,但隐性权力不容小觑,朝臣们岂敢随意得罪?一个小小的鸡蛋,背后牵扯着大内系统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假若哪个外臣不顾死活实话实说,或敢于捅破这层窗户纸,等于挡人家“内臣”之财路,必会惹来难以预知的奇灾大祸。

可就是有人偏偏不信邪,清末骨鲠之臣阎敬铭就敢于老虎头上抓虱子,意欲击碎这盛行许久、大家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时任军机大臣的阎敬铭查实内务府采买人员虚报价格,用高于市价十倍的价格购买一批物品,可想平日浮冒之弊有多严重。谁料慈禧听后不以为然,言下之意有些怪阎敬铭小题大做、纯属多此一举。慈禧认为,这些东西一直都这个价,怎会像你说得那般便宜?这也难怪慈禧,从老祖宗那时起就是这样,只思开源,哪思节流?皇家气派、体面需要维护,兹事体大,若锱铢必较,岂不太小家子气了?阎敬铭十分任性,他不依不饶,据理力争,慈禧不堪他聒噪,于是命他以所报市价买一批同样的商品试试。两人约定以半月为限,以商家开出的票据为证。

阎敬铭到市场取证,谁知所有商家均大门紧闭,门口均悬着“盘点货物,歇业15日”,他命随员拘个商人过来一问,原来内务府太监感到风声紧,已经提前过来交代各商家:“半月之内不准开门做生意,敢于违令者就砸店”。皇上整日里操心国家大事,加之很少出宫,自是没时间关心、了解鸡蛋价格这等小事,这满朝大臣们天天吃鸡蛋,难道也不知道其中蕴含的机密吗?他们为何不敢如实告知皇上呢?

内务府在清代的权力机构中有些特殊,它独立于政府职权范围之外,属于专门掌管皇家成员吃、喝、拉、撒之“家事”的宫廷特设机构,别的权力机关不方便过问,更不敢责罚、纠偏其过。内务府里的领导名曰“大内总管”,是皇帝的心腹、亲信,像家臣一般,内务府里的员工们大都是由内廷太监充当,等于都是皇帝的家奴,且都是曾在皇帝身边侍奉起居之人,是皇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内务府虽然不是管理国家的正式机构,但隐性权力不容小觑,朝臣们岂敢随意得罪?一个小小的鸡蛋,背后牵扯着大内系统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假若哪个外臣不顾死活实话实说,或敢于捅破这层窗户纸,等于挡人家“内臣”之财路,必会惹来难以预知的奇灾大祸。

可就是有人偏偏不信邪,清末骨鲠之臣阎敬铭就敢于老虎头上抓虱子,意欲击碎这盛行许久、大家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时任军机大臣的阎敬铭查实内务府采买人员虚报价格,用高于市价十倍的价格购买一批物品,可想平日浮冒之弊有多严重。谁料慈禧听后不以为然,言下之意有些怪阎敬铭小题大做、纯属多此一举。慈禧认为,这些东西一直都这个价,怎会像你说得那般便宜?这也难怪慈禧,从老祖宗那时起就是这样,只思开源,哪思节流?皇家气派、体面需要维护,兹事体大,若锱铢必较,岂不太小家子气了?阎敬铭十分任性,他不依不饶,据理力争,慈禧不堪他聒噪,于是命他以所报市价买一批同样的商品试试。两人约定以半月为限,以商家开出的票据为证。

阎敬铭到市场取证,谁知所有商家均大门紧闭,门口均悬着“盘点货物,歇业15日”,他命随员拘个商人过来一问,原来内务府太监感到风声紧,已经提前过来交代各商家:“半月之内不准开门做生意,敢于违令者就砸店”。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喜欢较真,敢于火中取栗的阎敬铭碰了一鼻子灰,端的是好生狼狈。他心灰意,眼见慈禧大妈也无意深究,于是偃旗息鼓,装作啥也没发生过,再也不愿过问此事。自以为不惧撞邪、天生有股狠劲的他也算领教了内务府里既得利益集团的手段厉害,从此再也不敢趟这浑水了。

更多古代趣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古代名人趣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有哪些我们所熟知的历史故事其实是假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件鼎鼎有名的大事情,虽然不能说妇孺皆知,但起也码属于常识性的知识点。其中有一种说法流传甚广,说是商鞅到秦国开始推行变法,结果秦国的太子带头不遵守,法令很难实施。商鞅为了变法的权威,准备依法惩处太子,但太子身份尊贵,又是未来王位的继承人,不能动刑。于是商鞅就惩处了太子的两个

  • 有没有哪些有趣的关于中国历史方面有趣的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就像书名一样,《万物有意思》是一本有意思的历史书,本书介绍了很多趣味历史小知识,内容通俗易懂、妙趣横生。汉朝就有年终奖,你知道吗?中国的休假制度起源于秦汉时期;唐朝就有离婚协议书;现在颇为流行的饺子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书名:《万物有意思:中国篇》作者:北京日报《万物》编写组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豆

  • 谁是威县张庄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威县杨长屯,附近的郝屯,在威县的东南方向106国道到了莫尔寨南边的路口往东面拐弯一直往东走第二村子就是查询得知:全国名叫李兰宝,共计160人,其中河北省13人,其他私人信息无从考证,满意请采纳!威县侯贯镇南侯伶仕是扶贫村。他是河北邢台威县雪塔乡赵牛村

  • 中国历史文化的故事有哪些英语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whywefight:中国之战》?《剑桥中国史》听说很不错的样子,虽然我英语还没好到去买本来看…中国文化故事短剧太多了,但是英文需要你自己翻译啊亲爱的。本问题容易河蟹。我最近收藏了一个书单,虽然是关于经济的,但是不分家嘛:ThebestbooksonTheChineseEconomy也可以看The

  • 可以帮忙解答一下这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分析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CriticalIncidentAnalysis(关键场景分析)是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是重要手段。简单的说就是分析关键场景中的解决问题和行为策略。学员们通过讨论、总结锻炼自身在跨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定期发布一些案例。希望提高自己跨文化竞争力朋友可以参与这些案例分析。大家可以评论区提出自己的策

  • 文化领域有哪些经典「中西融合」的案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中西融合”的定义很宽泛,理论上糅合了中华文化元素和西方文化元素的创造都可以视作“中西融合”,但能称为经典的关键在于行之有效且获得广泛认可,前提在于融合本身能否做到取二者之精华且去其糟粕,否则融合出来的也只是怪胎,更难称之为经典。什么是中式文化的精髓?传统儒家文化讲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 文化事象案例怎么写(怎么写一个文化创意方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的看具体的场景,因为方案是要服务于目的。大概而言,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方案要解决的问题,反过来思考,如何有效解决;2、如果是乙方的话,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对方痛点和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而不要仅仅分析问题;3、措施要有可行性,很多方案看起来很好,但无法落地,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4

  • 例举一个你知道的文化现象叭,文化变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变迁的含义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谓文化变迁,一般是指任何影响文化内容或者结构的变化。也有学者从族群的角度认为文化变迁指的是由于族群(或者民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我们认为当文化的元素、结构等发生了增加或者

  • 如何看待当下文化综艺越来越多的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 中国的民间故事有些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精编连环画)(1)(豆瓣)这个吧,天知道我小时候看了几遍顺便原文来自姚宝的《中国各民族神话》系列丛书奔波儿灞,灞波儿奔,刁钻古怪,古怪刁钻,精细鬼,伶俐虫,巴山虎,倚海龙,有来有去,云里雾,雾里云,急如火,快如风,兴烘掀,掀烘兴出自《西游记》四娘子/高八丈《乾馔子》忽见堂上有伛背衣